第A4版:深度/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1月28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规划、建设公园的时候,体育部门提前介入,根据周边环境和群众需要,将体育设施、体育元素融入公园建设之中,让公园既有休闲游憩的功能,也能满足运动健身的需要——

“体育+公园”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健身

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甬江足球公园,成为足球爱好者的“打卡地”。(江北区体育局 供图)

    记者 崔小明

    江北区委报道组 张落雁

    健身,如今已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生活方式。那么,我市的健身场地、健身器材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吗?我们能去哪里健身?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一种“体育+公园”的模式,试图破解“健身去哪儿”的难题。在全市率先开展“体育+公园”试点的江北区,仅用3年时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便跃居全市前列,其经验做法受到省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不久前,全省推进体育公园及体育设施进公园会议就放在江北举行。

    既有休闲游憩功能

    也能满足健身需要

    长期以来,江北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在创建浙江省体育强县(市、区)中,江北是当时全市11个区县(市)中最后一个创建成功的。如何将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这块“短板”补齐?江北区决定从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区域软实力的高度全力以赴予以推进。

    在寸土寸金的城区,如果仅靠体育部门的力量建设场馆场地和设施,不仅资金投入巨大,而且涉及发改、规划、建设、城管等部门,协调工作多、审批手续烦琐、建设周期长。为此,江北区决定另辟蹊径,探索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建设模式。2016年,江北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体育+公园”试点,也就是在规划、建设公园的时候,体育部门提前介入,根据周边环境和群众需要,将体育设施、体育元素融入公园建设,让公园既有休闲游憩的功能,也能满足运动健身的需要。

    2016年,江北滨江体育公园建设启动,总投资4亿元,是该区投资最多、占地面积最大的公园之一。区体育局主动对接建设、规划、城管部门,提出了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建设要求。区政府召开协调会,修改了图纸、增加了投资、延长了工期。今天,当我们沿着滨江体育公园约1.4公里长的健身步道一路走去,可以看到道路两旁分布着7个篮球场、2个笼式足球场、4个气排球场和1个门球场。

    2018年,建设部门准备实施青林湾大桥江北段高架桥沿线绿化,江北区体育局根据附近小区居民的需要,与建设部门联系,要求将部分区域改造成健身场地。经过多次协调,大桥沿线目前已建成4个网球场、2个笼式足球场和2个篮球场。

    江北湾头地块由华润集团开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区体育局与华润集团沟通,要求在不破坏小区整体格局的前提下,将全民健身的理念融入绿化建设,让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健身,得到华润集团的响应。目前,由华润集团出资兴建的湾头E体育公园正在建设中,其中包括2个笼式足球场、2个乒乓球场、3个网球场、1个篮球场和1个滑板运动广场,还有儿童活动区、特色运动区、跑步道等。

    在“体育+公园”建设中尝到“甜头”后,江北区拓展思路,充分发挥“体育+”的撬动作用,开拓出“体育+商业”“体育+闲地”“体育+山水”等新模式。例如,该区与国内体育产业龙头企业——中体产业集团合作,共建国内首个“体育+商业”综合体中体Sport城。作为中体Sport城的一部分——江北区全民健身中心设有标准恒温游泳池、健身俱乐部、标准篮球场、多功能球场,旁边还有开放型体育公园、7人制足球场、5人制足球场、网球场、门球场、极限运动区、儿童水上乐园、会所式棋牌区、健身区等,门类十分齐全。

    一些拆后的闲置地、边角地加上体育元素后,被规划建设成一批全民健身场所。槐树路拆迁地块是江北区的储备用地,知名体育品牌上海洛克体育投资2000万元,正在这里建设我市首家“洛克体育公园”,属于新一代时尚动感的美式多功能运动场馆。孔浦街道拆迁地块,因地制宜建成了孔浦足球中心。甬江街道拆后闲置用地则建成了11人制标准足球公园。

    江北区还将体育融入历史人文和青山绿水中。通过“体育+山水”建成首尾相连的姚江干堤绿道、甬江体育长廊、慈江绿道健身步道、骑行道,贯通后全长36公里。此外还有全长超过80公里的北山休闲游步道、全长27公里的五湖片骑行道等。

    过去三年,江北区已建成或即将投入使用的体育公园约有20个。截至去年年底,该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6平方米,已经超过我市“十三五”末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平方米的目标。今年,该区还将谋划建设山地自行车公园项目、水上运动主题公园项目等。

    职能部门主动作为

    资金投入灵活多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江北区体育事业发展高歌猛进,成功实现“三年攀高”绝非偶然,很多做法值得借鉴。

    顶层设计有效引领。为发展体育事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江北区连续出台了多个重量级的文件。2016年出台《江北区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年出台《江北区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2018年出台《健康江北2030行动纲要》。这些文件一脉相承,不断完善发展。在指导性的意见之外,还提出了许多刚性要求。比如《健康江北2030行动纲要》明确将体育场地设施作为强制性指标,纳入土地出让、住宅开发设计、配套验收环节中。

    职能部门主动作为。体育部门常常被视为“弱势部门”,但江北区体育局主动出击、善于发声。全程参与新建公园、居住区涉及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竣工验收等环节。不久前,该区有个安置小区体育场地建设没有达标,参与综合验收时,区体育局指出了问题所在,并要求整改。目前,开发建设单位正在按标准积极整改。同时,把体育场地建设作为对乡镇(街道)体育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做得好的予以资金扶持,做得不好的“黄牌警告”甚至通报批评。慈城新城体育公园、洪塘体育文化公园、庄桥上邵体育公园等一批乡镇街道体育公园已相继建成。

    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在体育场馆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中,江北区形成了合力共建的理念,建设、规划、国土、城管、财政等部门摈弃“门户之见”,将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建设当作为群众谋福祉的重要工作。江北区体育局负责人说:“要是没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我区体育设施建设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效。”

    资金投入灵活多样。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江北区财政收入在全市各区县(市)中并不靠前,经过几年摸索,该区在体育场馆建设资金方面形成了“政府资金主导、商业资本加盟、社会资本补充”的投入模式。比如青林湾大桥江北段沿线、滨江体育公园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与公园绿地同步建设,搭乘了“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专项资金的“顺风车”,实现了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湾头E体育公园由开发商华润公司投资;建设资金1亿多元的江北全民健身中心,是与中体产业集团合作建设的;洛克体育公园则是体育资本参与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建设的成功案例。此外,江北民间资本投资兴建体育场馆也很活跃,甬江足球公园就是一位民营企业家个人出资300多万元建设的。

    择机推广正当其时

    家门口健身不再难

    江北区的实践证明,“体育+公园”模式是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有效途径。鉴于该区已在顶层设计、资金投入、实施方式、运营模式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有关专家认为,这一模式在我市择机推广或许正当其时。

    “体育+公园”及其衍生出来的“体育+其他”模式,其优势在于体育公园就在家门口,市民漫步就可以到达,方便快捷。不需要划拨专门的土地,所用资金较少、见效较快。因为健身场馆可以提高周边小区的品质,有些开发商也乐意出资建设。利用拆迁待用地块、高架桥下“脏乱差”闲置地块“变废为宝”建设体育场馆,不仅能盘活土地资源,而且提升了城市环境,一举多得。

    据了解,我市有些地方也在体育主题公园建设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镇海新城的西大河体育公园、宁波国家高新区滨江体育公园,已成为附近居民必到的“打卡地”。

    同时,“体育+公园”模式正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浙江省体育局的关注。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体育+公园”的建设标准,浙江省体育局《体育公园及体育设施进公园建设要求和补助办法》正在征求意见,补助资金最高可达100万元。宁波市政府去年10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快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广“公园+体育”模式,要求“新建、改建公园绿地应按项目占地面积不低于5%的要求配建体育设施”,这为“体育+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有关专家指出,“体育+公园”模式还可以拓展到已建成的公园、小区。我市有大量公园在中心城区、在市民的家门口。受历史条件限制,当年公园建设时大多没有考虑到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的配套,但这些位于老城区的公园恰恰是人群比较密集、健身需求比较强烈的地方。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理顺体制机制,利用政府推行“体育+公园”的契机,对“老”公园的体育健身设施进行改造升级,让“老”公园焕发新活力。

    此外,可以通过“体育+小区”模式,积极探索“财政拨经费、部门购器材、乡镇(街道)排项目、村(社区)出场地”的分级投入机制,因地制宜带动老旧小区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满足群众家门口健身的需要。

    专家还特别提醒,在建设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的同时,还要加强服务管理,通过“智慧+体育”线上管理和发动志愿者进行线下服务相结合,让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