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安装在铁路宁波站的“救命神器”。(陈敏 摄) |
本报讯(记者陈敏 通讯员章友)昨日,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我市已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公共场所投放108台“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全市有7万多人学会了如何运用AED施行现场急救。 近年来,在公共场所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报道屡见报端。猝死的主要表现为心搏骤停和呼吸停止。这种心源性猝死占心血管病死亡总数的50%以上,全球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约300万例,其中我国约55万例。 心源性猝死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而且80%病例发生在医院外,抢救困难,死亡率高。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是用于抢救快速性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的常用设备,是现场救生的“神器”。心搏骤停4分钟内是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在公共场所配置除颤器,可以极大地提高心源性猝死抢救的成功率。 相比北京、上海、重庆、天津、沈阳、杭州等城市,宁波在公共场合投放AED起步较晚。近年来,各级红十字会致力于推动在公共场所安放AED,并通过立法建议将“鼓励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急救设备”写入了《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2016年7月,我市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公共场所投放了首批21台AED,并为这些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进行了AED使用技能培训。2018年底开始,陆续在已建成的所有村(社区)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点安装AED,并加大社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力度,使更多的居民掌握AED使用技能。据统计,目前全市AED投放量已达108台,7万多人学会了正确使用AED。 “救命神器”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去年6月24日上午,镇海绿轴体育公园羽毛球场馆内,一男子突然晕倒在地,所幸公园内安装有AED,经过培训的物业安全班班长立即取来AED,并按照机器提示,对晕倒男子实施了有效的AED电击除颤。经过一系列现场急救,晕倒男子最终转危为安,恢复了基本生命体征。而此时,距离事发仅仅过去7分钟。120急救车赶到后,将男子紧急送往医院。 据了解,今年市本级将在21个村(社区)博爱家园安装AED,各区县(市)红十字会也正在制订安装计划。按《健康宁波2030行动纲要》,到2030年,全市公共场所每万人AED配备率达1至2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