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社科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1月3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文化产业: 坚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图为宁波国家广告产业园(资料图)

    ■编者按: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建设既关系到国运兴衰、民族兴亡,也关系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宁波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亮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如何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分别从产业宏观层面和细分行业视角,对推动宁波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思路和对策。

    加快推动宁波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委宣传部课题组       

    一、推动宁波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目标,始终把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文创产业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很多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1、文化产业持续较快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高于全市GDP年均增速5个百分点。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机构数增加到3万余家,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按浙江省统计口径,2017年全市实现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增加值515.26亿元,同比增长24.5%,占全市GDP的5.24%。在2017年全省“文化发展指数”排名中,宁波市综合指数117.31,名列第二。从文化产业竞争力来看,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二。

    2、产业主体不断壮大。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宁波广电集团等国有文化集团通过深化改革和融合发展,加速向综合性新型文化传媒集团转变;得力、音王、广博、大丰、海伦钢琴、贝发等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市营业收入上亿元文化企业110家,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11家,境内主板上市文化企业7家,新三板挂牌文化企业32家。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成为迄今为止获奖企业里唯一从事文化装备生产的企业,也实现了我市文化企业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3、项目招引有序推进。2015年起,全市掀起了文化产业大招商的热潮,各地各部门把文化产业招商纳入整个招商引资盘子。近三年来,全市共引进文化企业超过3000余家,其中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的文化企业有500余家,签约意向总金额超过650亿元,实到资金200余亿元。宁波文创港正式启动开发建设,宁波尼斯国际嘉年华圆满举办,宁波财经学院象山影视学院动工建设,宁波广电传媒大厦、宁波音乐港、宁波华强·中华复兴文化园二期项目、华侨城项目等一批投资规模大、投资强度高、投资主体优的文化产业项目稳步推进。连续举办三届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累计参展企业3500家,吸引境内外专业客商8.7万余名,现场成交额12.55亿元。

    4、发展保障切实优化。近年来,我市先后编制发布了《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宁波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形成统筹合力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新格局。推出农行文创支行、文化产业信贷风险池、文创小贷公司、甬股交中心文创板等一系列金融服务文化产业的杠杆工具,多方促进文化金融深度融合。文化人才和团队建设不断强化,近两年共引进文艺大师12名,建立了12个文艺大师工作室。拥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5名、省“五个一批”人才18名。建成省重点文化创新团队6个,市级文化创新团队47个。

    二、推动宁波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推动宁波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守正创新为根本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牵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文化宁波2020”建设,做大做强做优全市文化产业,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

    1、推动大平台建设。积极发挥文化产业发展大平台建设的集聚、融合发展作用,通过多主体、多层级地推动大平台建设,使大平台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充分发挥26个市级文创产业园区平台集聚作用,推动36个市级培育园区的壮大发展,示范带动全市文创产业园区发展。加快推动象山影视城提升发展,积极推进宁波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和丰创意广场、民和文化产业园、博地影秀城等产业平台的建设,扩大影响力和竞争力,努力打造成为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一批书香、影视、音乐、创意等特色性的园区,积极推动中国新乡村音乐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宁波文创港、音乐港等综合性大平台建设,逐步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创产业高地。

    2、开展大项目招引。加快招引和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投资强度高、投资主体优的航母级项目。依托杭州湾新区、梅山新区、高新区、保税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和宁波文创港、音乐港以及全市文创产业园区等各类平台,招引一批更具竞争力的领军型大项目、大企业。强化招商责任和平台建设,借助参加深圳、长三角、南京等文博会和展览展示交流活动,开展文化产业对接招商活动。加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研究,建立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储备库,谋划一批龙头带动型项目、消费拉动型项目和突破补链型项目。强化项目的跟踪和落地,加快招引项目落地。加快宁波华强·中华复兴文化园项目二期、华侨城欢乐海岸三期、浙江广电象山影视基地三期等在建项目的工程进度,确保文化产业投资的较快增长。

    3、抓好扶强扶优。加快文化企业的提档升级、做大做强,力争到“十三五”末,把文创产业打造成为全市千亿级产业。大力扶持高成长企业,积极实施文化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推动更多的小微企业上规模、上台阶,力争每年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00家。鼓励文化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引入产业资本,优化股权结构,支持文化产业领域的并购重组。鼓励文化企业扩大投资、扩大产能和产品升级,重点推动书香宁波、影视宁波、音乐宁波和创意宁波等相关产业壮大发展。开展“文化+”行动,统筹做好文化与制造业、科技、农业、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品和行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促进文化贸易和文化消费。围绕“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创建,全面提升全市对外文化贸易质量和能级。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出口基地。依托保税区探索发展保税文化贸易。抓住宁波成功创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的契机,扩大文化消费卡的普及面和消费范围。谋划建设特色文化夜市,打造“夜游宁波”专线。以“商业+文化”模式,改造一批传统商圈,打造一批文化商业、文化餐饮、文化服务等综合体。抓住全域旅游的契机,结合古镇、古村开发,推动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力推动文化旅游。引进国内外知名重大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促进文旅消费。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北京、南京、厦门等各类国内知名文博会,促进宁波文化贸易,提升宁波文化企业形象。

    (作者为市委宣传部“推进宁波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组)

    推进宁波广告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陈珊珊           

    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是“十三五”时期宁波文化产业重点培育的三大潜力产业之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提升创新创意设计水平,对宁波在新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创意设计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宁波广告服务业发展迅猛,自2012年出台《关于加快广告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市广告经营额翻了两番,在提升宁波企业品牌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以龙头企业和重点行业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针对国内外知名广告企业和我市拟重点扶持的广告领域进行重点招商,引导长期承接宁波广告业务的外地企业在甬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建立《宁波市优势广告企业名录》,支持优势广告企业采取上市、收购、兼并、联合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走集团化、品牌化道路。以全产业链思维引导传统媒介依赖型广告公司转型升级,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增设策划创意、设计制作等业务,在产业链后端拓展,开拓互联网广告业务,走专业型、智力型道路。二是重点提升本土广告企业的创意策划能力。选择房地产广告业、影视广告业等两到三个兼具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优势行业广告进行重点扶持,引导各种生产要素集中,形成若干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创意广告领域。再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逐步提升全市广告业的创意策划水平。三是重点培育互联网广告产业。当前核心互联网媒体资源已成垄断趋势,宁波需另辟蹊径,将互联网广告产业链中间环节作为突破口予以重点支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具有相对发展优势的互联网产业与广告业深度融合,力争培育几家在业内有全国影响力的技术服务型DSP、SSP、DMP互联网广告平台公司。

    二、提升产业园区服务效能,加快产业集聚化、特色化发展

    一是进一步明晰园区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各园区立足实际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方向,市一级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力争使每一个园区都形成优势明显的主导广告产业。二是进一步搭建和做实产业服务平台。搭建更多普惠性公共服务平台,尤其是广告资源供需对接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加强广告行业主管部门与其他经济管理部门间的沟通联络,为广告业对接相关经济体牵线搭桥。更好发挥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市级文化金融产品作用,总结本市在金融服务方面做得较好的文化产业园的先进经验,宣传推广。三是进一步增强园区间的交流协作。通过组建广告园区联盟、建立园区例会制度等形式,加强市内各园区之间的交流,学习彼此先进的管理服务手段。同时,积极组织园区走出去,开阔眼界,拓展市场。

    三、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方式,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一是放宽广告人才引进门槛。要建立和完善广告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广告领军人才认定机制,使更多广告人才(团队)满足“泛3315计划”文化人才引进要求。二是改革本土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上突出“新媒体”和“应用性”,将新媒体广告和数字营销传播的相关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组建本市广告“政产学研”联盟,使广告学专业毕业生走进企业立即成为实用人才。三是培育本市广告文化圈。划拨经费用于支持本市广告企业开展市级以上会展、赛事、交流研讨活动,支持高层次广告人才定期组织沙龙、研修班,支持高校、企业优秀广告人才参加国内外知名广告赛事等。

    四、强化组织保障,凝聚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建立相关管理主体之间的联动关系。健全行业主管部门和文化产业牵头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分工协作机制,形成推动广告业发展的合力。突出广告业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大类中的地位,确保广告业充分享受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二是做强做实广告行业协会。学习借鉴广州市广告行业协会、上海市广告协会等国内优秀行业协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发展壮大宁波市广告协会,使其在产业政策制定、行业资质认定、行业数据统计、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三是加强广告智库建设。加大对“宁波广告产业研究中心”的支持,鼓励开展原创性、前瞻性、应用性研究,每年发布广告业发展蓝皮书,作为政府决策依据和行业发展指南。

    (作者单位:市社会科学院)

    推动宁波演艺产业 走向高质量发展

    张 英           

    演艺产业作为文化产业核心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宁波文化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我市现已逐步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演艺市场,截至2017年底,我市共有文艺表演团体235个,演出场馆75个,演出经纪机构60家。为进一步促进宁波演艺产业转型升级,宁波演艺产业应着重在消费群体培育、演艺资源整合、演艺产业链延伸以及演艺产业政策优化等方面着手,提升宁波演艺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助推宁波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消费群体培育和引导,激发演艺市场需求

    1、培育高校学生的观演习惯。一方面,学校可通过课堂教育、网络教育、名师讲座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重视文化艺术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艺术表演团体、剧院等可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表演实践基地、学生票价优惠、团体购票、演出进校园、学生专场演出等多种渠道促进学生的文化艺术消费,培养观演习惯。

    2、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从长期来看,可通过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增加闲暇时间等举措;从当前而言,可通过演出机构官网、大型票务网站、微博、微信、电子传播媒介以及传统纸媒相结合的方式,搭建起多样化的营销平台系统。

    3、降低演艺产品或服务价格。以宁波成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为契机,实行“你看戏,我补贴”精准惠民,设立专项资金在演出市场试点直接票价补贴、奖励积分补贴。通过演出机构申报、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分批次遴选演出剧目作为政府文化消费补贴剧目,按照实售票价的25%至50%的比例给予补贴,销售一张补贴一张,不设赠票,票面明显位置注明政府补贴剧目字样和金额,激励广大市民参与文化消费。同时,以积分奖励形式,引导消费者持续观演。

    二、加快演艺资源整合和集聚,提升演艺产业供给能力

    1、从市域内层面,加强纵横结合。一是在纵向上完善城乡演出院线。即由一个城市龙头剧院和多个乡镇剧院组成“1+X”连锁化剧院管理运营模式,以城带乡,建立统一的专业管理平台、演出采购平台、票务流通平台等,促进城乡演艺资源的有效整合,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的优秀作品提供展演平台。二是在横向上建立市级演艺联盟。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市场分割,积极整合市内主要的演艺团体、演艺场所及演艺经纪机构,成立由政府主导、公司化运营的宁波演艺联盟。

    2、从市域外层面,借力区域大联盟。当前与宁波关联性较大的区域大联盟主要有东部剧院联盟、长三角剧院联盟、浙江省剧院联盟等,宁波虽然有个别剧院加入其中,但目前所带来的联盟效应并不显著。今后,要进一步借助“大联盟”的力量,弥补自身资金不足、演艺资源缺乏、跨区域合作发展不足等劣势,降低演出流通成本,完成演艺作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设想。

    三、积极推动“演艺+”,增强演艺产业全产业链运营合力

    1、加强“演艺+金融”。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应讲究多样性和技术性,除一定额度的直接支持外,更应通过担保、保险、平台搭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进行间接支持,同时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演艺产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积极开发适合演艺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对中小型演艺企业,鼓励商业银行尝试联保联贷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

    2、加强“演艺+旅游”。进一步做强旅游演艺市场,在重点景区或市区范围内建设几个高质量的旅游剧场,推出一批能驻场演出的精品文化旅游节目。同时,结合东钱湖、北仑、宁海、慈溪等地的特色优势,引导形成一批演艺集聚区。

    3、加强“演艺+科技”。积极发展互联网演艺,推动网络秀场、网络直播等演艺模式。推动以高端先进影像技术及设备为代表的高科技在舞台演出中的运用,推进智慧剧场建设,提升演出效果和观众体验。

    4、加强“演艺+衍生品”。在推动优秀剧目成功展演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演艺衍生品的自主创意开发设计、品牌授权跨界合作、市场销售渠道搭建,推动剧目的单一销售向演艺品牌综合打造转化,纵向延伸演艺产业链,提升演艺品牌附加值。

    四、建立健全演艺产业政策体系,提升演艺产业发展保障力

    1、建立分类指导体系。对演艺企业的划分应根据演出活动的性质分为营利性演出机构和非营利性演出机构。对于具有较高精神价值演出活动生产的演出机构应划分为非营利性机构,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及政策扶持,而对于那些营利性质的剧院团,则可以将重点放在市场环境的优化上,放手让其进入市场环境,参与市场竞争,自负盈亏。

    2、完善“1+X”专项政策体系。“1”主要指制定一个关于促进演艺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包括:提升演艺产业发展地位,明确演艺产业的产业内容、细分门类以及当前的发展重点,提供相应的发展保障体系。“X”指围绕总体规划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具体包括:关于演出市场环境优化的政策、关于演艺人才培育和引进的政策、关于促进演艺消费的政策、关于加强演艺精品(包括旅游演艺节目)生产的政策等。

    (作者单位:市社会科学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