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溪龙山镇的古树修复前后对比。 (陈亚丹 徐欣 摄) |
|
2018年,专家对雪窦寺千年古树进行“会诊”。(陈亚丹 徐欣 摄) |
|
位于海曙区章水镇茅镬村的“中华第一松”。(严龙 摄) |
从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因自然灾害、人为伤损(含盗卖)、寿终正寝等原因,造成全市889株古树消亡。其中,古树群古树消亡291株,有36个古树群全军覆灭。目前,全市6300多株古树名木中,较差生长的有424株,濒死的有84株—— 记者 徐欣 江北区委报道组 张落雁 通讯员 方舟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现代城市的园林瑰宝。 在中国人的成长记忆里,树木也是情感的载体。每次忆起故乡,游子的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村口那棵亭亭如盖的大树。 据2017年宁波古树名木调查统计,全市有古树名木6300多株,其中一级古树(500年以上)585株,二级古树(300年-499年)999株,三级古树(100年-299年)4744株,名木8株。古树群99处,群状古树2903株,其中一级古树群6处,二级古树群7处,三级古树群86处。古树群主要树种以樟树、马尾松、桂花、枫香、苦槠等为主。海曙茅镬浙东第一古树村、宁海望府村外山垅樟树一级古树群等10个古树群颇具代表性。 现状 不少古树名木伤痕累累 海曙区章水镇茅镬村,一个已经有400年历史的古村,因参天古树群而享有“浙东第一古树村”的美誉。该村有96棵古树名木列入保护范围,其中树龄400年以上的古树有52棵。最知名的当属“金钱松王”,树高51米,树围4.3米,胸径1.35米,树龄逾1000年,其胸径、立木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金钱松王”,被称为“中华第一松”。 在宁海县跃龙街道水车村,一棵名为“笑迎客来”的香樟古树,800多年静静地伫立在村口,守护着一方百姓。暑来供荫,冬来挡雪,儿童在树下嬉闹,老人在树下对弈,是村中名副其实的“风水树”“迎客树”。 然而,历经千百年寒来暑往、风雨雷电,加上各种人为因素的破坏,我市不少古树名木已伤痕累累。 据悉,我市3884株散生古树中,旺盛生长的有3126株,一般生长的有475株,较差生长的有235株,濒死的有48株;2903株群状古树中,旺盛生长的有1789株,一般生长的有889株,较差生长的有189株,濒死的有36株。所有古树名木中,较差生长的有424株,濒死的有84株。 从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因自然灾害、人为伤损(含盗卖)、寿终正寝等原因,造成了889株古树消亡。其中,散生古树消亡598株,古树群古树消亡291株,有36个古树群全军覆灭。死亡比例最高的是马尾松,因为松材线虫病的危害,2002年普查时登记的750棵马尾松古树,现仅存258棵,死亡率近七成。 茅镬古树公园内一棵有“寿星树”之称的榧树,树龄已有800多年,在经过雷击和台风危害后,小半树皮已经损伤,部分枝丫枯萎,需要专业的清理与支撑。 姚江花博园内有一棵古槐树,树龄有300多年了。现在,这棵古槐树已经出现了腐烂的迹象。记者看到,古树的树干只剩一半,另一半由水泥支撑。为了隐藏修补的痕迹,填补上去的水泥,还刻出了树皮的纹路。工作人员说:“这是早年填补树干的一种方式,这两年渐渐出现了开裂。”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好的修复方式,就是把原来的水泥清除,使用新型环保材料重新填堵,再加上外体支撑。但是,原先的水泥填充物几乎占了树干的二分之一,如果强行拆除,古树可能会折断。目前,江北区市政绿化养护中心正积极与第三方专业园林养护公司商讨最可行的修复方案。 瓶颈 守护之路绊脚石不少 城区的古树大多位于景区、公园等开阔处,保护工作实施起来相对容易。而在农村,村道狭小,古树分布零散,给保护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 村民对古树名木的价值、作用和保护意义缺乏认识,在树体上随意刻画、张贴、悬挂物品,或在树杈上堆放杂物,有的甚至把树洞当成垃圾桶,往里面倾倒污物脏水……这就加大了农村区域古树保护的难度。 目前,我市各地正在对古树名木进行立牌保护,但受保护的古树名木普遍缺乏管护经费。一些生长较差甚至濒危的古树,因为缺乏经费,无法请专业的团队、人员进行管护。目前,散生在农村以及城市宅院的一些古树,相关部门只能定期做一些检查。 记者了解到,古树出现树洞是最常见的症状,初期呈凹穴型,之后就会形成大树洞,严重时,可致枝干开裂,而通过填补、修复树干,能预防木质部深度腐烂,辅助增强树干对树冠的支撑力。此外, 由于部分古树立地环境差,存在水土流失现象,或各种原因造成树根裸露,此时,通过补种麦冬草等耐阴、透气的地被植物,可以给古树提供更好的立地环境。还有一些古树因大枝条折断、开裂、腐烂,导致生长偏向一边,极易引起树干折断或树木倒伏时被连根拔起,需要通过毛竹固定、钢管支撑等,让古树屹立不倒。此外,病枝修剪、白蚁诱捕、修建围堰等,也是保护古树的方式。 探索 为古树建立个性化档案 2004年,市政府出台了《宁波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我市的古树名木保护从此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了相关保护和管理制度。从市到区县(市)及镇乡街道,基本明确了古树名木保护的相关领导机构,由林业部门或城管部门作为责任单位,形成十年一次全面普查、平时随时更替补充的调查制度。2017年那次普查,获得了全市古树名木的翔实数据,建立了“宁波市古树名木数据库”,每一株古树都有了自己的“数据云”。从去年年底起,基于“数据云”的古树名木新铭牌投入使用,市民只要扫描牌上的二维码,就能得到这株古树的地理位置、照片、文字信息,了解该树的科属种、生物学特性、历史传说、生长情况以及保护认养信息。 近年来,对濒危或遭遇破坏的古树,各地都在加强救治。生长在海曙区万豪酒店旁的一棵古黄连木曾经奄奄一息,区绿化办邀请市园林局专家进行现场踏勘,通过开挖排水沟、降低水位、铲掉周边水泥地坪等措施,使古树恢复了正常生长。2017年,慈溪市龙山镇将镇上需救助的古树集体打包,邀请专业机构进行救治,并融合周围环境,实施了景观提升工程。去年,林业部门专门邀请省里专家,对奉化雪窦寺长势不良的千年“夫妻”银杏进行评估检测,邀请专业救助机构编制了针对性保护救助方案,采取降低水位、树洞清理、专业支撑等方法,确保古树健康生长。茅镬村古树群经过两年多的保护性建设,如今已变身为茅镬古树公园,免费开放,成为四明山区域的旅游新亮点…… 保护古树名木,既是政府责任,也需社会关怀。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2017年颁布的《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及规定,认养和保护古树名木1株,可折算视作完成3株公民植树任务。 去年11月,由市生态文化协会发起的宁波市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受到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响应。首批推出的指定树龄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名木,现已成功结对4株。活动分为指定类和非指定类,指定类第一批为海曙区章水镇茅镬村和宁海县跃龙街道的8株一级(500年以上)古树名木,每株每年认养费用为5000元,一次性认养10年;非指定类则是出资认养全市范围内的各级古树名木(100年以上),每株每年认养费用为200元。认养资金实行统筹管理,专款专用。 思考 古树名木保护体系待完善 我国历来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城市绿化条例》规定:“严禁砍伐或者迁移古树名木。因特殊需要迁移古树名木,必须经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报同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批准。”2000年,为切实加强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建设部颁布《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17年10月1日,《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正式施行。 当前,古树名木保护体系还有待完善。业内人士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建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还可以面向社会开通爱心渠道,汇集社会资本。通过投入资金,适当开发利用古树名木,把古树做成城市、乡村的名片,形成资源、资金的合力,达到古树保护与乡村振兴双赢的目的。 业内人士指出,应组建一支专家技术咨询团队,及时对古树名木的状况进行观察、解读,特别是对病虫害进行诊断,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结合实际,加快培育一支古树名木保护的专业队伍,培养一批责任心强、熟悉林业专业知识、掌握保护技术要领的古树名木守护者;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的技术、管理、文化等研究,提升古树名木保护的技术支撑;继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提高老百姓对古树名木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群众保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