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五届全球新材料行业大赛颁奖现场。 |
 |
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A区已于去年6月投用。 |
 |
宁波诺丁汉新材料研究院研究人员在做实验。 |
 |
制图 孙佳丽 |
 |
宁波国家高新区一景。 |
◆令人羡慕的科创表单—— 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超过20%,占GDP比重近7%;发明专利申请量3900件,增长14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60件;实现技术交易额12.9亿元,增长152%,增速为全市最高;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4家,增长112%,增速居全市首位…… ◆使人振奋的产业提升—— 和利时工业互联网平台从蓝图走向现实,旷视科技1000余台新型物流机器人推向市场,中软国际宁波云上软件园正式上线,华为云沃土工场服务对接企业700余家;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0.4%和48.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装备制造业增速、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等均位列全市第一…… ◆让人期待的创新平台—— 宁波软件园核心区建设渐入佳境,吸引130余家企业前来落户,总注册资金近40亿元;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开工建设,投用后3-5年内将促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0项以上,技术交易额超过10亿元;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A区投用,多家大院大所入驻,B区将于今年完工……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年来,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抢抓机遇,奋力攻坚,国家创新战略的“试验田”收成十足。“新的一年,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行动的部署要求,全面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入推进科产城融合发展,为宁波创新能力迈进全国第一方阵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为提升浙东南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 创新加速 1月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人类探测器此前从未驻足的月球背面,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帮助“嫦娥四号”“看”月球的,正是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光学镜头。在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像永新光学一样领跑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背后折射出的是政府和企业对科研创新孜孜不倦的求索和持续加码的投入。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去年以来,我们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总体部署,出台高新区科技争投‘五引领五倍增’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即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等5个指标位居全国高新区或者全市前列,实现‘五引领’;全社会研发投入等5个指标在2017年基础上达到倍增,实现‘五倍增’。”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争投激发了创新新动能。去年,宁波国家高新区全面超额完成全市“科技争投”5项考核指标,发明专利、技术交易额、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等指标实现倍增,位列全市前茅。其中,全年财政科技投入达4.59亿元,同比增长35.2%,创历史新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超过20%,占GDP比重近7%;发明专利申请量3900件,增长14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60件;实现技术交易额12.9亿元,增长15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4家,增长112%,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51家;新增创新型初创企业222家,累计培育949家,九点科技、德塔森特、海尔施基因、卢米兰新材料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激智创新材料研究院引进培育高端项目6个,美诺华医药创新研究院全面投入运营,科技创新对全市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高新区开展抢人才专项行动,多措并举引才聚才:大力实施“高新精英计划”,新推出“高新精英资本引才计划”,共引进机器人减速器、LCP树脂等29个高科技项目,项目质量有效提升;连续举办五届全球新材料行业大赛、四届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暨天使中国科技创新大赛,储备了一批优质项目;深入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院士创新中心,新增1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统计显示,去年,宁波国家高新区新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400名,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目前共有15位院士创办企业或建立科研团队。 产业加“芯” 1000余台新型物流机器人从旷视科技机器人总部工厂走向市场,广泛应用在电商、新零售、医疗、食品、日用品、工业及汽车制造等行业;和利时工业互联网平台团队已初步组建,预计今年实现营收超过2亿元;中软国际宁波云上软件园正式上线,首批10家软件企业入驻;华为云沃土工场服务对接企业700余家……经过近半年的建设推进,一批重量级的项目已在宁波软件园核心区落地生根,将成长为宁波软件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六争攻坚,产业争先。按照科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宁波国家高新区结合区域特色和实际,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和软件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壮大发展科技服务业,培育先进企业。去年以来,高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支撑作用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0.4%和48.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7个月领跑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装备制造业增速、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以及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等指标位列全市第一;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42%。 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大项目是“硬”支撑。站在国家创新战略平台上招大引强,去年,宁波国家高新区招引的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重大项目为区域发展强势“赋能”。统计显示,去年,该区引进优质项目1000余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重点引进了旷视科技、华为云“沃土工场”、和利时工业云平台、中软国际、宁波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示范基地、高能量密度先进动力电池产业基地等新经济新业态项目。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还成就了“亩均英雄”。在《2018年宁波工业分类综合评价报告》中,宁波国家高新区亩均产出成效显著,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占比位列全市第一;亩均税收每亩93.8万元,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每亩210.7万元,两项指标均位列全市第二。 厚植领先优势,做强产业底盘,高新区还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梯队。目前,该区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4家,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培育瞪羚企业30家,初创示范企业24家。 平台加码 在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贵驷启动区的东南角,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项目正进行紧锣密鼓的地下工程施工。建成后,这个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包括科研厂房、中试厂房、公共技术中心(设置6个应用工程中心)的研究院计划在3年至5年内促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0项以上,技术交易额超过10亿元。而在此前的临时驻点,研究院已入驻科研人员超过120人,累计服务企业2500家(次)。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是新材料科技城北部片区的核心项目,它的开工也带领北部贵驷区域开发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创新平台是高新区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在高新区创新创业战略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向社会提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的服务,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目前,宁波国家高新区已建成了研发园、软件园、创业园、文创园、检测园、宁波智慧园等创新创业载体,正在加快建设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智造社区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 作为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启动建设的首个示范性项目,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与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隔江呼应,中心A区于去年6月建成投用,和利时工业云平台、华为云宁波沃土工场、中科院宁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等已经入驻;中心B区也将在今年完工。 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宁波正式启动建设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和数字宁波提供支撑。宁波软件园是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的核心载体,其中,宁波国家高新区建设的宁波软件园3.1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将通过“一主双极”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甬江软件谷、智慧互联湾”。 去年以来,宁波国家高新区针对软件产业不同细分方向开展招商引资,共吸引包括华为、和利时、中软国际、赛伯乐等132家企业前来落户,总注册资金达3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企业就有3家。这些新引进企业中,近半数专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服务、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应用企业超过三成。 以无形促有形,一系列国家、省级平台的获批也给宁波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插上了“隐形翅膀”:成功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特色园区,是全市唯一入选园区,获中央5000万元扶持资金,将撬动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近10亿元;成功入选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等。此外,宁波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获批全市首家省级综合体;新型光电显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功创建市级首批综合体。 文/孙佳丽 秦羽 图/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