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理论周刊·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2月1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争攻坚”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样本

    钟春洋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标定了历史方位、提供了行动指南。当区域经济和企业规模进入稳定发展期后,必须打破思维定式,通过模式创新来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和方式的依赖。“六争攻坚”行动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提出来的方案,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宁波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六争攻坚”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内涵

    一是“六争攻坚”提升城市品质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多次强调宁波“地位不同”,要求宁波“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发展得赶快一些”。宁波作为全国全省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沿海开放城市,必须准确把握浙江历史方位中的宁波坐标,以勇争一流的雄心壮志,担当起宁波的责任使命,努力成为“标杆省份、浙江样本”的先行者、主力军。

    二是“六争攻坚”深化宁波发展战略。“六争攻坚”行动是在深入分析宁波所处的发展阶段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既有深厚的理论底蕴,又是实践的产物,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从本质上看,充分体现了宁波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体现了源于历史、基于现实的思想。

    三是“六争攻坚”契合经济转型内容。“六争攻坚”行动的实施,将加快宁波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战略转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宁波在新一轮发展中追赶跨越的动力总集成、战略总抓手,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现实需要。

    二、“六争攻坚”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一是“六争攻坚”为功能平台化提供新动能。打造功能复合型的产业发展平台,成为城区经济发展的现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指示宁波,要完善各类开发区和园区的功能,加快开发进度,提高开发层次;要进一步完善多类型、多层级、广覆盖的开放平台体系,使各类开放平台真正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战场。2018年,宁波共选取400余个总投资超万亿的市重点项目作为“项目增速”行动重点攻坚项目,一批前期项目加快推进,一批签约项目加快落地,一批落地项目加快建设。先后引进共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等高水平大院大所10家,为历年之最。通过打造“产学研创孵投”的大平台、大联盟、大集成,催生了一系列新型经济形态和商业模式,成为一个功能高度复合、产业生态完善的有机载体。

    二是“六争攻坚”为产业中高端化提供新动能。产业中高端化是在原有基础上,其产业结构、产业要素、产业价值等不断向更科学、更高效、更高端演进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产业中高端水平是生产效率更高、劳动报酬更高、资本回报更高、能源消耗更低的产业。为此,宁波通过“六争攻坚”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条向“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创意、品牌与服务延伸,新增3家千亿级龙头培育企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方面,新增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288家,累计865家,总量居全省第一。新增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5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742家。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呈现良好态势,发展方式得到持续优化。

    三是“六争攻坚”为制造智能化提供新动能。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互联网+”时代,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驱动制造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宁波通过“六争攻坚”,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补齐科技创新这一短板,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全方位渗透和融合发展,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不断加大创新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2.6%,为历史最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三、“六争攻坚”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开辟新境界

    推进发展均衡化是确保发展持续性的根本条件和内在要求。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仍十分艰巨。“六争攻坚”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一是在发展内容上,协调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领域的共同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城乡区域均衡、公共服务均衡、人口发展均衡。

    二是在发展空间上,为推进南北两翼相对协调发展,对宁波“两湾一港”加以保护、深化、拓展和提升,加快发展湾区经济,成为世界一流滨海城市,大步迈向“海湾时代”。

    三是在发展的时间维度上,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积极帮助经济薄弱村尽快致富奔小康,形成更加协调合理的经济结构、城乡结构、社会结构,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作者为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