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两会进行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2月1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8年成绩

    【紧接第2版】认真完成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赋予的重大任务,安排东西部扶贫援助资金5.9亿元,实施精准脱贫项目242个。扎实推进援疆、援藏、援青等对口支援工作,库车县阳明小学建成投用。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到位资金24.2亿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开展蓝天保卫、治水提升、治土攻坚专项行动。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7.7%,PM2.5平均浓度下降10.8%。60个乡镇(街道)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提高到80%。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六)惠民生,公共服务品质持续增进

    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镇新增就业2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9%。户籍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41%和95.96%,城乡居民养老补助对象和医保全额免缴对象实现100%参保。落实《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3%,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4%。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10%。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教育事业提质发展。新改扩建幼儿园48所,新增学前教育学额1.25万个,义务段标准化学校达标率97.9%,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格局初步形成,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区县(市)教育基本现代化。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建设实质性启动,宁波大学梅山校区建成投用。职业院校技能水平居全国前列。健康宁波加快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首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心脏大血管疾病等十大品牌学科加快建设。智慧健康体系应用不断扩大。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人数108万人。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86.7%。市第一医院异地建设、李惠利医院改扩建等项目开工。文体事业繁荣进步。启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效推进。成功举办宁波国际声乐比赛等活动。“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率达62%,市图书馆新馆投用。市档案馆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雪窦山“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加快建设。奥体中心三馆项目基本建成,我市运动员在雅加达亚运会上获得5金5银4铜的优异成绩。平安建设不断加强。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社区协商“五个有”实现全覆盖,“村民说事”全面推广。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15.3%。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3.1%和27.6%。食品、农产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8.2%。

    一年来,我们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应急管理、信访、优抚安置等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史志、妇女、青少年、关心下一代、老龄、慈善、红十字、侨务、港澳台等工作实现新发展。

    一年来,我们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有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履职水平、行政效能和政务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坚定政治方向。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切实加强政府“两强三提高”建设。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市人大建议541件、市政协提案527件,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5件。制修订市政府规章4件,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461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280件,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连续3年居全国前十。提升行政效能。健全重点工作清单、工作协同推进、绩效考核评价等制度,完善政务督查机制,狠抓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九方面任务的落地见效。行政审批权力事项提前办结率达95%,12345政务热线服务满意率达98.3%。深化作风建设。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省市委有关规定,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三公”经费支出下降5.3%。

    二、2019年主要目标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和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这一主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全面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入开展“六争攻坚”行动,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左右,在高质量前提下能快则快;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超过2.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3.5%以内;能耗和环境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升。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今年将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打造实体经济新优势

    做大做强企业主体。全面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意见和降本减负10条新政,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坚守实业、做强主业。深入实施“三联三促”企业服务专项行动,推动信息畅通、政策贯通、服务联通。加快培育千亿级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5个、“小升规”工业企业400家,新建和提升小微企业园区25个。用好上市公司稳健发展支持基金,深化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试点,制造业贷款增长10%以上。持续推进“凤凰行动”宁波计划,新增境内外上市和过会企业5家。

    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实施“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突出补链、延链、强链,打造绿色石化、汽车制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四大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持续增强建筑业竞争力。提升发展服务业优势行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3%左右。加快培育研发设计、高端会展、检验检测、人力资源服务等专业服务业。集聚发展现代港航服务业,建设一批高端物流园区。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深化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争设证券法人机构和保险法人机构。

    加快壮大数字经济。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增长25%。推进数字产业化,做大做强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等核心产业,加快发展5G商用、北斗应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产业,积极培育跨境电商、新零售等新兴服务业态。加快产业数字化,引导传统产业运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技改和智能化诊断全覆盖。推动前洋E商小镇、i设计小镇、机器人智谷小镇、息壤小镇、芯港小镇等加快发展。

    (二)扩大投资消费,充分激发内需市场新潜力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实施“项目争速”行动,推进省市县长项目工程、省市重点工程落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均增长10%以上。坚持谋划一批、报批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建成竣工一批,加快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国际会议中心、江北污水处理厂、象山湾疏港高速一期等重大设施项目前期,推进城市之光、博威新材料智能化生产线、舜宇光电二期、大榭石化馏分油五期等产业项目建设,争取机场三期、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等项目建成投用。完善要素协同保障和协调服务机制,切实破解用地、融资等问题。

    积极促进消费增长。贯彻落实国家促消费政策,出台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实施意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优化升级实物消费,培育壮大服务消费、信息消费、文化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定制消费、时尚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增长点。推进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5%。推动传统商贸提档升级,培育年零售额30亿元以上企业6家,新增中华老字号3家。加快社区商业邻里中心建设,培育提升市级特色商业街区27条。扩大农村消费,建成特色农产品电商示范镇5个、示范村100个。完善城市智能配送、协作配送体系,支持快递业发展,培育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电商园区6个。深入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优化内需增长环境。切实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取消和减少养老、医疗等领域的投资附加条件,在交通、能源、环保、社会事业等方面推介一批PPP项目。推进招商“一把手”工程,完善重大招商项目市级推进机制。发挥甬商总会作用,推动浙商甬商回归,引进内资增长7.5%。鼓励企业深度拓展国内市场,开展宁波名品中华行、网上行等活动。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和标准95个。支持宁波保税区、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打造供应链创新应用高地。

    (三)加大科技投入,持续提升创新发展新动能

    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加大“3315系列计划”引才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300个。发挥企业引才育才主体作用,优化用才留才环境。继续办好人才科技周等重大活动,建设全球引才网络平台。建设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学院,实施高级技工返校深造计划、优秀青工技能研修计划,推行新型学徒制,新增高技能人才4.5万人。打响青年友好城品牌,持续增加高校毕业生来甬和留甬数量。

    加强创新载体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提升宁波国家高新区、“千人计划”产业园、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平台能级。推动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等落地运行。谋划建设甬江实验室。加快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0家以上。推进“科技飞地”和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建设。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三清零”行动,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0家以上。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10个“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力争攻克100个重大核心技术产品。发挥创投引导基金作用,成立并运作5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开展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试点。完成技术交易额150亿元,推动400个授权发明专利产业化。培育市场化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新建一批中试和后续产业化基地。深化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加大政府采购和保险支持力度,促进首台套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装备应用。推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宁波军转民科技园等建设,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四)聚力改革攻坚,积极推动体制机制新突破

    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80条,切实降低各类营商成本。推进服务窗口、服务平台、审批标准、网络数据“四集成”,70%以上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6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理”。加强政务数据整合,实现市县政务云计算中心一体化、省市县数据共享。深入推进“标准地 承诺制”改革,全面推行区域评估制度,积极探索中介集成服务。企业常态化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力争新增工业用地全部按照“标准地”出让、一般企业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90天”。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深化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信用产品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协同应用。

    全面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开发区(园区)、规上服务业企业等亩均效益评价,优化新增项目建设准入评价机制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力争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均增长7%以上,整治提升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低效企业500家。深入推进国有土地二级市场建设。整合提升各类工业园区,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区域集中。进一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消化“批而未供”土地4万亩,处置存量“供而未用”土地1.43万亩。

    深化其他领域改革。完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分类分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整合公共服务领域专项资金,建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落实国家税制改革各项工作。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更好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服务。

    (五)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取得三大攻坚战新成果

    打好风险防控攻坚战。完善金融监管机制,有效运用金融风险“天罗地网”监测防控系统,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流动性高危企业清单式管理,严守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落实分年度化债计划,推动融资平台型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转型,严控政府隐性债务,有效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构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一城一策”试点工作。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扎实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深入推进民生支援、产业合作、智力援助、劳务协作,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落实援助资金5亿元、脱贫项目150个以上,帮助4个县实现脱贫,在黔西南州开工建设首个产业合作园。积极推进对口支援工作。深化山海协作,加快山海协作产业园、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建设。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建立“三线一单”环境管控体系,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第三方治理,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持续做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城区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基本完成涉气“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加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推进河道系统治理,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在80%左右。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达到90%。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六)强化内外合作,加快构筑开放发展新格局

    巩固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落实稳外贸政策措施,完善订单管理综合平台,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和跟踪指导,稳定进出口、出口占全国的份额。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推进外贸强主体行动,加快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新型国际贸易中心。扩大进口规模,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完善分销体系,开展中东欧商品跨境电商进口行动。建设进口商品小镇,推进大榭国际能源贸易岛建设。深入开展“百展千企”活动,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做大做强服务贸易特色园区和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增长10%。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5%。大力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引导企业有序走出去,培育境外经贸合作区6个。鼓励海外投资企业回归。

    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和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办好中东欧博览会、中国航海日论坛等重大活动。争取中国(浙江)自贸区赋权扩区延伸到宁波。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泛合作,谋划建设“一带一路”中国—意大利(宁波)园区,打造宁波文化周、宁波—索非亚文化之旅等品牌,与教育部合作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国际友城双向交流,加快老外滩等国际化示范街区建设。

    深化沪甬战略合作。推进浙沪(宁波)合作示范区建设,落实沪甬合作各项协议,深化投融资、自贸区、产业承接、港口物流、科技人才、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参与建立长三角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交流机制,共建上海宁波研发园等科创平台。推进与长三角区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互联互通。加快沪嘉甬铁路前期工作,加紧谋划沪甬跨海交通通道建设。

    推进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出台大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动甬舟优势互补,加大沿海岛屿合作开发力度。促进三门湾区域统筹发展,加快清溪水库等项目建设。完善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杭甬高速复线一期、金甬铁路等项目建设,深化杭甬高速复线二期、甬舟铁路、六横公路大桥等项目前期。协同推进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加强浙东五市合作,促进公共服务等领域共建共享。

    (七)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倾力塑造品质宁波新形象

    完善市域功能布局。全面推进“多规合一”,科学编制宁波2035国土空间规划,绘好面向未来的“一张蓝图”。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加大沿江区域开发力度,推进三江六岸品质提升,高标准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东钱湖区域、镇海新城、北仑滨江新城等区块,推动奉化、海曙西部加快融入中心城区。扎实推进大湾区建设,深化前湾新区规划研究和空间规划编制,加快余姚、慈溪、杭州湾新区一体发展。支持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奉化滨海区块、南部滨海新区、航天智慧科技城建设。

    加强城市有机更新。推进城中村改造行动计划,分类改造绕城高速以内、其他区县(市)城区建成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启动改造面积280万平方米以上。创新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整治长效机制。实施商业街区更新改造,中心城区完成主干道(街区)综合整治7条、新增停车位1.6万个。加快旧厂房、旧市场、旧楼宇等更新改造,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1.7万亩。推广城市设计、“城市双修”试点,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下转第4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