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2月1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十而立 毕洽会今日再披盛装迎英才

▲▼毕洽会是我市企业招聘和毕业生求职的重要平台。

    三十而立!

    1990年,宁波市举行第一届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对毕业生分配的“双向选择”进行试点。今日,我们迎来第三十届毕洽会的召开。三十年岁月峥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探索到成熟,从崭露头角到成为我市企业吸纳优秀毕业生的“金字招牌”,毕洽会如今早已成为我市规模最大的现场招聘会之一,是我市企业招聘和毕业生求职的重要平台,也是宣传宁波就业创业政策、环境和先进典型的重要载体,是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企业和基层就业的重要阵地。据统计,仅上一届毕洽会,就有900余家单位推出岗位2万余个,吸引约1.3万名毕业生入场。

    关键词 平台

    新春开工伊始,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的管理层就为“开年第一件大事”张罗起来,展位布置、参展人员协调、参观车辆和路线安排......在中银,“开年第一件大事”指的正是毕洽会。“我们公司有这样一个规矩,每年的毕洽会上,全部是集团各个部门的‘一把手’亲自坐展位收简历。”公司党委副书记毕燕静这样告诉记者。

    毕燕静记得很清楚,1998年,通过毕洽会,她进入了当年的“双鹿电池”,一待就是20多年。2006年,她以招聘者的身份再次来到毕洽会,她至今记得这样一个小细节,“当时,毕洽会还没有统一的海报,公司打印了海报准备张贴到展位上时,有位男生过来对我说,他帮我挂!”那位热心的男生后来成了毕燕静的同事,如今也已是公司的一位中层干部。“参加过很多年的毕洽会,这是一个对接企业和毕业生的优秀平台,近些年来,我们公司招聘的人员中有80%是通过毕洽会引入的。”毕燕静这样告诉记者。

    “总”字级人物亲自坐镇毕洽会,这并不是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独一家的做法。作为企业梯队建设、后续发展的人才,“一张白纸”的毕业生,正越来越成为企业看重的“财富”。正是因为这一点,不少优秀企业也特别看重有着最丰富毕业生资源的毕洽会。

    在不少企业对毕洽会投入足够重视的同时,毕洽会同样是学子们找到合适“东家”的最优秀平台之一。对于不少家有毕业生的宁波家庭来说,早早就开始关注起毕洽会的动态,同样,毕洽会平台也吸引了不少外来学子。在毕洽会现场,记者曾遇到过一位黑龙江籍的毕业生小苏,他选择宁波的原因十分率性。小苏说,由于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场景,毕业年度的那年寒假,他和同学一起来东海之滨的宁波旅游。和宁波同学一起,他们逛了当年的毕业生洽谈会,并和我市一家机械科技公司的招聘团队相谈甚欢。小苏说,除了和企业的“对眼”,让他心动的还有公司招聘主管向他描述的宁波市毕业生就业补贴政策:只要他在这家企业稳定就业,3年内每年可以拿到政府提供的2000元就业补贴。“这个政策,也一下子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热情。”

    关键词 通道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毕洽会上“热情似火”的宁波企业,正成为每年就业季中,毕业生们就业的主通道,为毕业生们的梦想起飞提供了诸多的舞台。

    2011年,从宁波大学德语专业毕业的叶凌玲入职宁波盛威卓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车间做过一线工人,当过班组长,在公司做过助理,也做过业务。几年内,她一步步地从默默无闻的小业务员,成长为盛威集团子公司通信公司的副经理。所带领的团队从刚成立时候的2人,扩展到如今的30个人,销售业绩也由300万人民币增长到3亿,年轻的叶凌玲正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不断提升。

    出生于1993年的“萌妹子”朱文文,同样在岗位上找到了“飞翔”的感觉。2016年从宁波大学轮机工程专业毕业后,朱文文入职宁波高新区甬港现代创业服务有限公司。“积极好学,高效负责”是上级和同事对她的一致评价,毕业短短两年半,朱文文已成为公司核心骨干员工及重点培养对象,并已升任平台服务部总经理、宁波创业创新学院常务主任。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正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跟随着这些优秀的师兄师姐们的脚步,投身我市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来自市就业管理服务部门的数据显示,2018年度,我市接收的毕业生中,选择前往各类企业就业的有近4.8万人,占比超过90%。

    亲历者说

    1997年,我从宁波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来到毕洽会找工作。在这里,我遇到了中国平安宁波分公司来招聘的一位经理,因为和这位老师聊得很投机,我做出了一个影响自己终生的决定:入职平安公司,当一名寿险业务员。作为一名来自余姚农村的毕业生,我没有人脉、没有经验,也没有关系,但是,我在老师的带领下坚持了下来。如今转眼20多年,我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得到长足进展,成了平安的一名资深经理,可以说,毕洽会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如今,我也将到毕洽会上,招收优秀毕业生成为公司的新生力量。

    ——中国平安宁波分公司东方龙腾部经理褚定娟 

    2007年,我第一次参加毕洽会,代表轿辰集团招收七八十名应届毕业生。可以说,这么多年来,毕洽会一直都是我们单位招聘人才的主渠道,这些年,我们在毕洽会上要招的既有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又有汽车修理、检测等专业的毕业生。这么多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也只有在毕洽会上能找到。毕洽会作为政府部门主导搭建的平台,多年来一直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信任。

    ——轿辰集团党委常务副书记、人事行政总监周建民 

    经手组织举办毕洽会,已经是30年前的事了,回忆起当初,仿佛觉得那一个个展位、一张张毕业生们年轻的笑脸还鲜活在眼前。1990年,毕业生就业还属于包分配阶段,当时在宁波二中举行的第一届毕洽会无疑就是对毕业生就业找工作的“双向选择”的一次大胆尝试。现在我还记得,第一届毕洽会的毕业生登记人数是557人,洽谈成功178人。市人事局(市人社局的前身)就是根据这次洽谈会“双向选择”的试点情况,向市政府递交了对今后毕业生分配进行“双向选择”的报告。1990年4月,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人事局关于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中的“双向选择”工作意见的通知。从此,我市毕业生通过洽谈会进行“双向选择”找工作单位的模式被确定下来,并延续至今。

    ——时任市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朱斌荣 

    记者 周琼 通讯员 任社 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