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小芳)昨日上午,市政协委员联组讨论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并纷纷围绕执行难、司法便民、未成年人犯罪、知识产权保护、公益诉讼等建言献策。 2018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34009件,办结236807件,同比分别上升4.49%和10.01%;全市检察机关共批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7468人,提起公诉14016人,有力维护了地区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这些成绩,委员们给予了充分肯定,尤其是“宁波移动微法院”的推行和公益诉讼的推动,真正体现了司法为民的宗旨,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老大难问题“执行难”依旧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委员们认为,执行工作是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的最后藩篱,建议司法部门充分利用拘执罪,加大对老赖的打击力度,加大对恶意被执行人的处罚力度;加大与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力度,推动执行工作见实效。同时,不断完善信用修复制度,及时保障履行执行义务的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司法服务应在“便民”上继续着力,是不少委员发言的主题。委员们建议,可以考虑将诉讼费退费等环节添加到“宁波移动微法院”,切实减少当事人跑法院的次数;完善诉前调解机制,加快审理历程,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增强司法预警功能,多深入一线加强提醒指导,减少和预防纠纷的发生。 作为保护公众利益的“利器”,群众对公益诉讼的期望愈来愈强烈。委员们建议,要不断加大公益诉讼的力度,拓展诉讼范围,尤其应加大环境公益诉讼的力度,保护宁波的绿水青山;要持续提升社会公众对公益诉讼的认知度,呼吁市民不断增强公益保护意识;要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确保公益诉讼取得实效。 “两院”相关负责人对委员们的建议作出了积极回应,表示会更加积极主动作为,不忘司法为民初心、牢记公正司法使命、忠诚履职尽责,为宁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