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党史·方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2月18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志书里的乡味乡情

蚶子
宝庆《四明志》对带鱼、鳗等“水族之品”的记载
丁安 摄

     王佳 周东旭 高曙明

    舌尖上的年味,让春节变得“有滋有味”。正月十五吃元宵,便是宁波年俗里的一道“乡情”与“乡味”。

    在这份乡味里,一道道美食,一样样物产,被记录在一部部志书中,串联成温暖生动的市井生活,氤氲着宁波人对生活的热爱。

    1

    俗语有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宁波是“山海皆优”。若问历史上的宁波出产什么,必绕不开志书中提到的“物”。

    这里的“物”指土物、土产,或者是物产、特产,既是土地农林产出之物,也是人为加工之物,代表着一个地域的特色,也是地方志记载的重点。

    历代方志在纲目上对“物产”内容有明确设置,有的设在“风土”等卷中,有的单列卷目名称为土产、叙产、物产,民国《鄞县通志》则专设“博物志”。同时,在总体布局上确认物产内容是志书的组成部分,乾道《四明图经》“四明图经序”提到,北宋大观年间编纂图经(即已佚失的大观《四明图经》),曾记载地理远近、户口主客、物产异宜等,该志“总叙”阐明记述所辖县风土物产等,是为“以传不朽”。

    四明八百里,物色甲东南,宁波历来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有“楚越之地,饭稻羹鱼”的记载。“食鱼与稻”是“江南之俗”,宁波区域,山、湖、海货具备。历代志书中的物产志,罗列了大量“食材”。

    嘉靖《宁波府志》卷十二“物产”中,陆生蔬菜类有莴苣菜、油菜、白菜、莙达菜、芥菜、葱、韭、蒿、芹等36种,还有列入“水实之属”的菱、藕、莼、茭白、紫菜、海藻等;鱼类有鲈鱼、银鱼、马鲛鱼、比目鱼、墨鱼、带鱼等53种,“介之属”的有蝤蛑、蚶子等。

    民国《余姚六仓志》卷十七“物产”记录了“豆之种甚多”,有乌豆、黄豆、茶豆等18种。

    志书详尽记录了宁波物产的主要产地、外观形状、种植时令等信息。如杨梅记有金家乌、许家乌、韩家晚、大荔支、小荔支等种类,茄“有紫白二种”,菱“有青红二色”,莼“多生东钱湖”,梨有“青梨、沙梨、雪梨、酥梨、棠梨”,梅鱼“首大朱口,金鳞长可三四寸”等等;有的作了相关特点的补充,如提到乌竹“其笋最佳”,茭白“八九月间生于水中味美可啖”,产于鄞县的杨梅“以小溪木坑者为最,西山次之”。

    有趣的是,旧志还反映了物产的变化,宝庆志中,有一种出自四明山名叫“青棂子”的水果,已经“名存实亡”;成化志记载了历史上有“形如西瓜而小、子有红黄黑三色”的“金子瓜”。

    2

    每个地方都会有特产,而“进贡”的必然是特产中最好的东西,“贡者,从下献上之称,谓以所出之谷,市其土地所生异物,献其所有,谓之厥贡。”(《禹贡·疏》)可见,贡赋之物,为一地“所生异物”,也就是特产之物。

    宁波古代有许多贡物,嘉靖《宁波府志》中便有记载,“岁贡品”有宁波府的茶芽和鄞慈两地进贡的泥螺、紫菜、虾米、鹿角菜、墨鱼干、茶芽7种;“锡贡品”有宁波府的蚶子、酱蝤蛑、鲳鱼、银鱼、鳗鱼、龙头鱼等海产品16种和橘、金橘、金豆等果品6种,慈溪、奉化、定海、象山也有各自的贡物,如慈溪的鲻鱼、泥螺、虾米、金橘,但基本以海产品为主。

    每年小寒至正月,是奉蚶最肥美的季节。过年期间,不少宁波家庭的餐桌上亦少不了这道菜。《雅尔》谓蚶子为“魁陆”。《艺苑卮言》:“海味,宁波醉蚶为最。”一提到宁波的蚶,就会自然想到奉蚶。奉蚶,唐宪宗元和四年,朝廷列它为贡品。

    宁波人食蚶的历史很悠久。近年来挖掘的古墓里,就有蚶作陪葬的。宁波历代地方志均有对蚶的记载,或详或简。至正《四明续志》载:“有芽蚶,壳棱细布,肉肥,多出鲒埼,冬日有之,亦采苗种之海涂,谓之蚶田”。可见,在元代至正年间,蚶子即开始人工养殖。作家汪曾祺在小说《金冬心》中,开列了一桌南北杂陈的佳肴,其中“宁波瓦楞明蚶”,赫然在目。

    在宁波人喜爱的食材中,海鲜,情独钟,意难忘。

    宁波籍学者型美食家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中明指宁波海鲜食材的就有许多种,如:“海蜒,宁波小鱼也,味同虾米,以之蒸蛋甚佳”。又如:“江瑶柱出宁波,制法与蚶、蛏同。其鲜脆在柱,故剖壳时,多弃少取”。

    其中,江瑶柱亦是贡品。“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诏明州岁贡车螯玉柱五十斤,俗称之‘红蜜丁’,东坡所称‘江瑶柱’也。”宝庆《四明志》里《叙产》就有关于江瑶柱的记载:“江珧,以柱为珍,东坡有《江珧传》。一种小者曰沙珧。”“珧”“瑶”同音,珧解释为蚌、蛤的甲壳,古人做弓、刀时用来作装饰物,瑶自然是美玉,江珧是一种海蚌,蚌壳略呈三角形,生活于海边泥沙中。江珧柱,就是江珧的肉柱,即江珧的闭壳肌,肉质鲜嫩,美味可口,晾干后为干贝,吃起来味醇、无渣、爽口,是一种名贵的海产品。

    江瑶柱之名的最早出处,是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马甲柱,即江瑶柱。”苏东坡在其《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中说:“似开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在苏东坡看来,“荔枝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匹,唯江瑶柱、河豚近似”。

    鲁迅先生在《两地书·致许广平九六》中说:“我这里是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不过前几天很阔了一通,将伏园的火腿用江瑶柱煮了一大锅,吃了。”鲁迅先生在饮食上也颇有一道,火腿与江瑶柱同煮,自然是一款美味。

    3

    众多中国传统节日里,要数春节过得最漫长。北方人讲究除夕夜里吃饺子,至于宁波人,香甜软糯的猪油汤团才是正月里的固定搭配。

    说到汤团,不得不说到宁波的饮食文化。地处宁绍平原的宁波,早在河姆渡时期,人们已开始栽培水稻。宁波的饮食文化充满了稻作文明的光华,出现了各种米制品,决定了宁波传统点心以糕团居多。

    宁波历代志书对水稻等作物进行了细致描述,宝庆志载,“明之谷有早禾,有中禾,有晚禾”,论品质处暑时产出的中禾“最富”,并记载早黄、晚青、占城等稻种25种之多。嘉靖《宁波府志》除了记载水稻,还提到了“糯之属”,有早糯、晚糯、黄香糯、白糯、麻糯、乌撒糯、赤糯、丁香糯、桂花糯等品种。

    汤团,是元宵节必备的食馔,过去“老宁波”往往亲手裹。制作宁波汤团的糯米粉,须是水磨的,裹汤团前一定要用布袋沥干水分,待把馅料包入粉团,一只只手工搓成,汤团上碗后,还要放糖桂花、红绿丝,既好看,又香甜。

    年节的软糯甜点,还有一道浆板圆子。宁波老话所说的“浆板”,就是甜酒酿。这碗点心,上至耄耋,下至孩童,都交口称赞。正如宁波汤团粉一样,做圆子的水磨糯米粉工序最是繁杂严谨,独具宁波地方特色。

    都说“乡味”中蕴含着“乡情”,宁波人的食材中,颇有“四时”之味。

    在旧时,初冬后,收割完最后一茬晚稻,西北风渐起,家家户户忙着搡年糕。用晚稻新米制成的宁波年糕,“的滑”,不会“粉滋滋”,而且久浸不坏。“春在溪头荠菜花”,时令荠菜,配以冬笋丝、香干丝,裹以春卷皮子,恰给餐桌增添一丝“爽朗”的春意。清明麻糍中的艾叶、松花粉,更是春天的应景之物。而被“老宁波”津津乐道的灰汁团,那种醇醇的、酽酽的清香味儿,正是源自新打的稻草所煅之灰和新打的早稻所轧之米。中秋前后,宁波本地鲜藕大量上市,桂花也处处开放,加上新收的糯米,三样食材,无不是深秋的馈赠,便也成就了独特的江南味道。

    这些“四时”之味,化入口中,便会引出一丝丝“乡愁”,美好,又意味深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