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2月19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人人共享的文化盛宴

——鄞州区荣获全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十连冠”综述

云龙文化体育艺术中心

      叶向群 金慧君

     编者按:不久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对全省89个区县(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数据及排名,鄞州区以84.43分排名首位。至此,自2008年首次开展这项评估以来,鄞州区已连续10年获得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评估第一名。分析发现,鄞州区在基层公共文化投入、设施、队伍建设以及活动开展、群众文化满意度等诸方面,均走在全省前列。 “十连冠”是如何做到的?公共文化服务又给鄞州人民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福利?

       小镇上的“悉尼歌剧院”

    早就听说鄞州区云龙镇有一座气势雄伟的文化体育艺术中心,日前笔者随云龙镇文化站站长朱敏来到该镇王夹岙村。矗立在眼前的这座风格独特的建筑,顿时让人对它所处的“村庄背景”产生了某种恍惚感。

    “中心是10年前动工兴建的,当时邀请了浙江大学高裕江教授工作室设计。中心占地23亩,其中建筑面积7818.9平方米,总投资4500万元。”朱敏站长不无自豪地说,“虽然近年来一些兄弟乡镇,比如姜山新建的文体中心无论投入还是体量已经超过我们,但云龙文体艺术中心目前仍是鄞州区规模最大、综合功能最齐全、设备最先进的文化场所之一。”

    这是一座两层半高的建筑,外形犹如两条舞动的巨龙。入内,全透明玻璃使得整个大厅无比通透。笔者看到,中心内影剧院、室内篮球馆、电子阅览室、舞蹈房、健身房、乒乓房、台球房、培训室、室外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元宵前夕,镇上的“云起龙腾舞蹈队”和太极队正在各自场馆内排练节目。朱站长介绍,元宵节时舞蹈队将赴陈黄村、王夹岙、任新村与当地村民联袂演出;太极队也将去镇上的“甬乐阳光家园”,为生活在那里的智障人士进行慰问演出及太极拳培训。

    “说来有趣,镇上一些群众把艺术中心戏称为云龙悉尼歌剧院。虽然两者的外形并不像,但他们打心眼里喜欢这个能够学习、培训、活动、健身的乐园。”朱站长笑着说。

    一年开放308天,每年文体授课数近千节,图书借阅数5年增加近5倍。光是艺术培训这一块,就有越剧、甬剧、书法、二胡、模特、拉丁舞、排舞、太极等10余个门类,培训的开支全由政府买单,去年镇上2万多人次享受了“免费午餐”。“据统计,镇里2015年、2016年两年的文化体育经费投入共计806万元,这几年仍然逐年递增……”

    每晚6点一过,王夹岙村居民金君就急着赶去文化中心。“再晚,打羽毛球就没场地了。”他说,体育场馆天天爆满,打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的人特别多。

    云龙镇文化体育艺术中心仅仅是鄞州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鄞州区集中建成了区文化艺术中心、区图书馆、区市民综合活动中心、区非遗馆等一批省市一流水准的文化馆群,总投资达5亿元,总面积超8.5万平方米;其次,打造赶超发达国家水平的博物馆群,已建成各类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21座,其中非国有11座,总建筑面积超5万平方米,民间资本投资规模超2亿元,鄞州区由此获得“中国博物馆文化之乡”称号;鄞州还先后建成了区体育中心、网球中心、游泳中心等能够承办国际赛事的体育馆群。此外,由于市文化广场、保利剧院、五一广场、市图书馆、城市展览馆、科学探索中心等大型市级公共文化设施落地鄞州区,鄞州市民也得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享受这些高端场所举办的“文化盛宴”。

    在镇级层面,从2008年起,鄞州区启动“公共文化明珠镇工程”,全区目前已建成9个集“一个多功能文化中心、一座现代化影剧院、一处休闲式人文公园、一个特色性文化广场、一座多功能室内球馆”于一体的“五个一”镇(街道)级文体中心,总投资5.51亿元,总建筑面积7.47万平方米,平均每个文体中心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远高于省级标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水平。

    在村级层面,自2006年起围绕构建“15分钟文化圈”,鄞州区在全区所有行政村实施“星光工程”,重点建设综合宣传窗、综合文化室、综合室外活动场地、综合体育健身路径“四综合”文体设施,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在基层的广泛覆盖,广大村民可以在“文化家园”、“文化礼堂”、“天天读”图书分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天天乐”村级文化娱乐培训中心,享受到快捷、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

    业余合唱团的专场音乐会

    2018年11月24日晚,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一首由拉脱维亚当代著名作曲家艾瑞克斯·艾森瓦兹创作的《STARS》(繁星),作为序曲拉开了鄞州区星光合唱团专场音乐会的序幕。在一个半小时里,合唱团60多名成员演绎了《把我的奶名儿叫》《如梦令》《吉祥阳光》等17首历年积累的作品,出色完成了一台专场合唱音乐会的处女秀。

    鄞州区星光合唱团是一支业余文艺团队,队员来自辖区内的各行各业。业余文艺团队在大剧院举办专场合唱音乐会,已属罕见,而据了解,该合唱团5年间多次代表省、市、区参加国际、国内各类赛事,并先后获得宁波市首届合唱大赛第一名、浙江省经典歌曲(合唱)大赛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合唱节金奖、2018年中国青岛(即墨)国际合唱大会最高奖……这支业余文艺团队用一连串荣誉为鄞州区的群众文化奉献了一张“烫金”名片。

    目前,鄞州区以“星光”命名的业余文艺团队共有7支,涵盖了歌唱、舞蹈、曲艺、戏剧、摄影、美术及文学创作等艺术门类。“星光”成员共有600余人,鄞州区的很多文艺精品出自他们之手。

    如果说星光合唱团代表了鄞州区群众文化所达到的“高度”,那么,这支精品团队的脱颖而出正是依托了更庞大、更坚实的“塔基”。鄞州区文化部门的统计显示,该区现有特色业余文艺团队600余支,骨干成员2万余人,文化志愿者6000多人。

    人民群众应该是公共文化的建设者、参与者和享受者,这一共识在鄞州区公共文化特色品牌——“天天系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自2009年起,鄞州区全面实施“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至今已累计投入资金9237.1万元,引进全国各地45支优秀专业表演团队和本土31支优秀业余戏曲团队,在鄞州城乡演出11000余场次,惠及观众850万人次。目前以“天天演”为龙头,又衍生出“天天乐”“天天读”“天天看”“天天听”“天天学”“天天练”等十大“天天系列”,惠民服务内容实现了从听歌、看戏、送电影的“老三件”到讲座、培训、展览、表演、科教、健身、娱乐、节庆等“新十样”的转变,每年为群众提供各类公益服务6000余次,惠及群众300余万人次。

    “鄞州区文化发展一直秉承制度化、创新化、联动化三大理念。”鄞州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力波说,“文化的发展需要各方合力。在公共文化建设中我们坚持区、镇、村三级联动,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联动,坚持传统手段与数字化手段联动,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联动,充分调动了各方力量、利用了各类资源与手段,不断向着公共文化效能最大化的方向进军。”

    (图片由鄞州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