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文化/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2月2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旬老人用废品打造微缩白云庄

图为虞永华(左二)和邻居一起欣赏白云庄微缩景观。(崔宁 摄)

    本报讯(记者陈朝霞 通讯员崔宁 虞默之)石鼓门当、马头墙、半月门……昨天,家住海曙区白云街道白云庄社区的虞永华,用废品打造的70厘米宽、80厘米长的白云庄微缩景观呈现在街坊邻居面前。

    “家对面就是白云庄,在这里住了近20年,也看了近20年。”74岁的虞永华说,退休后他经常到白云庄散步,对作为浙东文化象征的白云庄有着深厚的感情。春节前,对手工制作感兴趣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制作一个微缩白云庄,供大众欣赏。

    虞师傅说,用材时他尽量“变废为宝”,“木料用的是装修用剩或丢弃的木头,有些则是从白云庄公园里捡来的,门前的一对石鼓是用一辆废弃推车上的轮子改造的,废置的砧板也成了重点‘改造对象’,通过打磨、刻字、描漆,变成了全新的构件。”

    虞师傅告诉记者,退休前他曾在四明山林场当了20年造林工人,对木头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平时只要看到那些材质完好或造型独特的废弃木材,或者山里的枯木和松果,他便心痒难耐,带回家进行“再创作”。

    虞师傅向记者展示了此前他打造的微缩版寺院及其他木雕作品,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松果灵芝,也有青龙偃月刀、猫头鹰等。

    虞师傅表示,继“白云庄”之后,他还将以宁波一些著名景点为原型,继续打造微缩版的甬上景致,以后可以在社区展出,让更多人通过微缩景观感受宁波风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