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2月28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冤案何以产生,又如何避免

《法官因何错判》
[日]秋山贤三 著
法律出版社
2019年2月

    朱晨凯           

    最近,福州21岁的小伙子赵宇自称在见义勇为的过程中,将正在对女性实施侵害行为的男子李某踹成重伤,赵宇从被公安部门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刑事拘留,到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后续不停反转。而在社会热议和司法讨论中,有一个问题被反复提及:假如法官判断失误,后果会如何?

    冤案何以产生,又如何避免?这不仅是公众关心的问题,也是中外刑事司法的共性话题。本月新出版的这本《法官因何错判》,就有针对性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作者秋山贤三曾是一名日本法官,直接参与诸多再审案件,有着多年法官和律师从业经验。他从法律人的视角,对刑事司法制度中的诉讼基本结构、法官和律师的角色、错判和冤案的成因,作出精彩而独到的叙述与分析。

    作者认为,每一个冤案背后,都存在司法系统整体的构造问题。作者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认为刑事审判最高使命便是不生冤案,但日本刑事司法的最大问题,就是未能恪守超越合理怀疑程度的证明标准,由此冤案频生。“法官因何错判”这个问题,从字面上看或许会令人误解,认为仅仅针对“法官的错误”,实则不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法官错判”酿成冤案的现代刑事司法的构造,也包含了辩护行为的不充分。如果司法系统整体的构造不合理,那么,无论多么优秀的法官,在审判上没有不断自我注意与警戒,很可能导致错判,产生冤案。

    对于如何避免错判的问题,书中指出,法官在走向专业化和精英化的同时,也必须“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保持对社会的洞察和敏感。作者通过对自己亲手办理过的三个刑事案件的讨论(已经再审、确定无罪的德岛收音机商杀人事件;已经确定死刑、目前正在申请再审的袴田事件;一审、二审被判有罪,上诉至最高法院的以长崎事件为代表的痴汉冤案事件),深入描绘了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各种实体和程序性“陷阱”,并对预防和纠正错案的制度性保障作了探讨。

    作者基于自己亲历或亲见的案件,描绘了日本法官的生活样态,厘清了法官为何错判的内在逻辑。用朴实的语言,讲清了为何“定纠纷、决生死”的法官失去自省精神、沦为冤案制造者的现实,详尽分析了日本司法制度存在的诸多弊端,明确指出法官必须如何面对审判、真正捍卫正义。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来自近邻日本的反思,为我国当下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