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好,只能建立在经济好的基础上。从浙江来说,浙江金融好,也只能建立在浙江经济好的基础上,只能建立在浙江民营经济好的基础上。 日前召开的全省金融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大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效能,打通民营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其主要目标为: 一是融资总量和增量稳定增长,市场主体覆盖面明显扩大,中长期制造业贷款明显增加,企业融资更为便捷,融资成本必须下降,企业流动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结合开展“三服务”活动,建立帮扶纾困的企业名单、需要支持的优质企业名单和经营正常又需要资金的中小微企业名单,摸清底数、掌握需求,从中发现制约因素、找到解决办法。 三是搭建好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把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需求信息和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信息纳进来,把用电、用气、用水等实物量数据接进来,搭建起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和金融服务产品超市,以加强政府服务金融来促进金融服务企业。 四是探索多条途径,在中央“18条”政策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方面措施基础上,分类施策、创新服务,重点是:结合省委省政府推进高质量发展部署和浙江产业特色优势,研究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高质量推进“凤凰行动”,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信贷支持的稳定性,深化还款方式创新,优化信贷期限结构,进一步推广年审制、无还本续贷、循环贷等方式,创新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产品和服务;加强金融特色小镇与实体经济、民营企业的深度对接,推动创投、风投等政策落地;破解抵押担保难题,鼓励各地建立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尽可能提高抵押率,着力提高信用贷款比重;鼓励金融机构增设小微企业信贷专门机构,尽量下放审批权限,缩短融资链条;提高小微企业风险容忍度,既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又积极防范化解风险;积极争取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支持,扩大金融机构低成本资金来源;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搭建联合会商平台,加强风险防范处置,帮助企业规范提升,创造有利融资条件。 各地各有关单位包括金融机构要深刻认识金融在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特别是在服务民营企业中的重要性紧迫性,算好经济社会大账、算好长远账,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做好各项金融工作,以金融稳保障企业稳,以金融活促进经济活,努力在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 (根据《浙江日报》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