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3月0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艺”痴狂

任昌久在简陋的画室里创作
任昌久的油画作品

    崔小明 文/摄       

    前些天,正在宁波画院举办的东钱湖山水风光油画展吸引了很多市民的注意,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鲜为人知的是,这些画的作者任昌久是我市少有的职业画家之一。为了追求艺术,他在55岁时抛家舍业“北漂”学艺。经过6年的身心洗礼,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确立了山水油画的艺术地位。

    任昌久是中国油画学会会员、北京油画学会现任常务理事。1958年,他出生于鄞县一户普通人家,6岁开始迷上了画画。当别的小朋友嬉闹玩耍时,他却照着小人书临摹,如痴如醉。上中学后,美术老师认定他有绘画天赋,重点关照,悉心栽培。于是,任昌久立志走艺术发展道路,目标是考取浙江美术学院。1979年高考时,他的专业课通过了录取分数线,但因文化课拖了后腿而未能如愿。任昌久非常失望,准备“恶补”文化课后第二年再战。不久后,余姚师范学校为了培养美术师资力量,开设了美术专业班,向全市招生。任昌久凭借扎实的功底,被免试录取。虽然不是心目中的理想学校,但作为一名农家子弟,上了师范学校就能成为人民教师,吃上“国家饭”,也算鲤鱼跃龙门了。在余姚师范学校,任昌久因成绩优秀、绘画能力强而被选为班长。毕业后,被驻甬某部子弟学校挑去当了一名美术老师。

    尽管有了稳定的工作,任昌久对艺术的追求却一刻未曾停止。每天上完课就涂涂画画,醉心艺术创作。朝九晚五的生活没有消磨意志,他重新燃起报考浙江美术学院的希望。为了备考,他毅然辞去了教师这一“铁饭碗”。但现实生活非常残酷,没有稳定的收入,任昌久要一边赚钱一边复习,还要从事创作,有些力不从心。年龄越来越大,任昌久考取浙江美术学院的希望越来越渺茫。1986年,他的作品获浙江省油画展第一名,并获得了300元的奖金。虽然这次获奖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认可,但生活的艰难却让任昌久感到非常无力,搞艺术创作养不了家,甚至养不活自己。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暂时“封笔”,专心工作。任昌久开了一家广告公司,经过苦心经营,逐渐走上正轨,家人终于可以衣食无忧。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晃到了2012年,任昌久已经55岁了。本应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或寄情花草,或含饴弄孙,但任昌久压抑了几十年的艺术创作热情仿佛春天的野草,在知天命之年悄然勃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将广告公司交给别人打理,只身一人去“北漂”。任昌久选择落脚的地方位于北京通州的宋庄,这里被称为“画家村”,是我国最大的原创艺术家的聚居群落,聚集了几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原创艺术家、批评家和经纪人。任昌久希望在宋庄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博采众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他租了一间简陋的厂房,一头埋进艺术创作中。为了节省开支,他将物质生活要求降到最低,常常一次买几十个馒头,饿了就着开水吃。早上起床就开始创作,或者冥思苦想,或者刮刮画画,每天工作到深夜,不知道什么是疲倦,完全沉浸在绘画世界中。他经常参加一些集体写生活动,领略祖国各地的奇山秀水、风土人情,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同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进行交流,学他人所长,为己所用。特别是经常能得到全国一流艺术家的点拨,让任昌久获益匪浅。

    艺术的追求总是伴随着孤独和寂寞,“漂”在北京的艺术家如无根的浮萍,所有的事情要自己打理,既要搞创作,也要会营销。任昌久虽然经商多年,但骨子里秉持艺术家的清高,不会曲意逢迎,也不知道如何炒作。看着艺术成就一般的同行每年卖画赚几百万元,他虽然羡慕,但总是一笑了之,继续埋头创作。

    在北京“漂”了近6年时间,他创作了400多幅作品。“漂”在北京的第一年,他的作品《乡村的情怀》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实干兴邦——第二届全国中青年油画展”。当年,他还有多件作品入选中国油画学会、北京油画学会、浙江省油画学会主办的展览。此后三年,他有多件作品入选全国油画重要展览。北京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任昌久的艺术视野日渐开阔,创作水平上了一个台阶,逐渐形成了自己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创作风格。他认为画画是情绪涨落的艺术体验,没有情绪的作品毫无意义,所以他把表现情绪的笔意放在了首要位置,奔放的笔意荡漾着艺术追求的情怀。任昌久的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秘书长、北京画院原副院长雷波评价:“任昌久的风景画应该被定义为‘心画’,貌似在对景写生,实则是在画心中之物、心中之景、心中之感。”

    除了绘画,任昌久还研究音乐和中国古代文化哲学,他是把油画材质美感的特点和中国文化融合的践行者。他尝试把音乐的一些感受融于风景油画的创作当中,这造就了任昌久的作品既有北方画家豪放的笔触,又有南方画家细致的塑造。豪放大气的笔触与缥缈秀美的山川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确立了他在风景油画领域的艺术地位。

    现在,任昌久将艺术创作的重心放在宁波。朋友在鄞州区因材教育城为他提供了两间办公室作为画室,他每天都在画室里不停地画画。他说余生要为精神而活,为绘画而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报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报集团职业道德监督投诉电话:87654321 宁网广告(13819807679)
技术支持: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