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3月0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亏了他们, 找回了“最难忘”“最紧要”的东西

    本报讯(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梁庆 李绩)在甬城,“学雷锋”不是一阵风,而是一种常态,更是一种情怀。记者昨日在采访时听说了两件暖心事:平凡的他们,帮助他人寻回了“最难忘”以及“最紧要”的东西。

    3月2日中午,天下着大雨,家住海曙年近七旬的茅大伯去看望母亲,归来时提了一个袋子,里面有一个装有四张黑白照片的信封。这四张照片对于老人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是他美好记忆的一部分:一张是他1966年在北京天安门前拍的照片,另一张是1978年他和老婆的结婚照,均已泛黄,是“孤本”;另外的两张大照片则是上述两张的翻拍版本。但不幸的是,老人回来时把袋子放在电瓶车上,到家才发现袋子不见了。他冒着大雨骑车原路返回寻找,却一无所获。

    前日晚上,茅大伯接到鼓楼派出所电话,告诉他袋子找到了,请他前来认领。原来,3月2日中午,有群众捡到了他遗失的袋子,并将其送到派出所,希望民警帮忙寻找失主。民警接过袋子,清点了里面的东西,唯一的线索就是一个印有杭州某设计院的大号信封。“看了那几张老照片,我们就猜到,这东西对失主很重要,千金难买,是他‘最难忘’的记忆。”民警说,他们围绕着信封找失主,多次拨打杭州那家设计院的电话,但未获得有效线索。最终,经过3天努力,民警排除了多个疑似目标,终于找到了茅大伯。

    无独有偶。3月4日上午9时许,一女子跑进海曙石碶派出所,带着哭腔向民警求助:“警察同志,你们要帮帮我。我的包丢了,里面除了1万多元现金外,有女儿迁户口要用的资料及户口本,还有一张28万元的欠条……”

    这损失可真不小,资料之类的丢了还能补办,但欠条丢了,那事情就大了。民警立即调取监控,帮忙寻找丢失的包。在一无所获后,民警又载着女子去交警处查看监控,扩大搜寻范围,同时派人去她待过的公交车站等处搜寻,又是一个多小时,可是仍杳无音信。

    就在女子心灰意冷之时,“惊喜”来了。当天下午2时许,石碶派出所接到一名群众报警,称她捡到了一个手提包。民警立即赶去确认,果然是报警女子丢的包。拾金不昧的是本地姓黄的一位女子,在栎社机场从事服务工作。她说,上午途经雅源南路公交车站时,发现路旁停着的一辆共享电瓶车把手上挂着一个银色的大包,显然“车主”走了,包却忘了。富有责任心的她在原地等了五六分钟,始终不见人回来取。恰巧她又赶时间,怕这包放着会被人拿走,于是先取走代为保管,打算办完事后报警再物归原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