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3月12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人物的力量和情怀

——品读徐锦庚短篇报告文学

    沈长根           

    元月2日,《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以少有的整版篇幅,推出徐锦庚的报告文学《行走的脊梁——泰山挑山工纪事》,引起热烈反响。

    徐锦庚是从宁波日报社走出去的优秀记者,也是近年来闪烁在报告文学星空的耀眼之星。几年间,他相继出版了多部长篇报告文学,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殊荣。然而,作为老报人,我更看好徐锦庚发表在报刊上的一系列短篇报告文学。

    最先引起我关注的是他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懒汉”治村》。此后,又相继看到他写的《曙光中的足迹》《因为爱,所以爱》《尼山远望》《邂逅》《老汤》《驯虫记》《芝麻开门》等作品,也在《文艺报》等报刊上看到《颁错奖》《从头再来》《一个村庄的抗战》等。这些作品,分别被《新华文摘》《文摘报》《学习活页文选》《红旗文摘》等转载,入选多个纪实文学年度选本。

    作为人民日报的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徐锦庚有机会也有能力撰写“高精尖”人物。然而,综观上述作品,他写的是一群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情系小人物的徐锦庚,看似为小人物立传,实则反映的是新时代、新生活、新风貌,记录了小人物在“中国梦”“复兴路”大背景下砥砺奋进的坚实步伐,书写了小人物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

    在徐锦庚笔下,小人物个个都有大情怀。《“懒汉”治村》中的村干部,办事公正公平,科学决策,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践行的是我党的初心;《驯虫记》中的主人公,六年如一日埋头钻研蟑螂养殖技术,破解餐厨垃圾处理难题,在生态治理和食品安全领域引发一场革命;《老汤》中的厨师,20余年潜心烹饪,被誉为“百姓神厨”,体现的是可贵的工匠精神;《芝麻开门》中的农村电工,做电商开网店带动一方经济,让乡亲脱贫致富,见证了“网络改变生活,知识改变命运”;新年见报的《行走的脊梁——泰山挑山工纪事》,热情讴歌了一群普通劳动者,生动地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宏旨要义:“勇挑重担、敢于担当;踏石有印、勇攀高峰”“勇做新时代的‘挑山工’”。可见,小人物同样是创造历史的英雄。当今中华大地,正是由一大批小人物汇聚成一股气势磅礴勇往直前的伟大力量。徐锦庚独具慧眼,在时代洪流中,撷取涓涓细流,发掘出小人物身上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中国精神,给人以艺术享受和思想启迪、精神激励。这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和人民作家忠实履行“以人民为中心”“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的体现。

    写小人物更需作者深入基层,融入生活,切身感知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和群众心声。徐锦庚行走在他们中间,是他们的知心朋友。看徐锦庚的报告文学,篇篇都有他穿行其间的身影,娓娓道来,亲切感人;深入采访,不但人事了然于胸,且知事之由,知人之心,使他的作品中人与事得到有机融合,也为构思、写作、谋篇布局、呈现形式等奠定了基础,可说是水到渠成。因此,徐锦庚的报告文学,形式灵活多变,画面清新自然,情节真实可信,人物个性鲜明,形象塑造饱满,这是他深入采访、“量体裁衣”的结果。

    徐锦庚报告文学的另一大特色,是语言精练灵动、筋道耐嚼、意味隽永,在业界独树一帜。网友评议:“语言简练,半文半白,结构精彩,引人入胜,像读民国作品”“论语言的文学性,徐锦庚先生是一流的文学家”。他善于将文言与白话融会贯通,文章显得简短、干练、明快、灵动,字字珠玑,若珠落玉盘,富有弹性,形成灵动鲜活、隽永酣畅、气韵沉雄的独特个性,彰显了中国文学语言的特色和美感。同时,他入乡随俗,善于运用口语、俚语、家常话写作,犹如与老友聊天,亲切自然。徐锦庚这一颠覆当今报告文学写作的语言,有学者评价:“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炉火纯青”。

    回想40多年前的1978年,徐迟发表《哥德巴赫猜想》,迎来了中国报告文学的春天。然而,有段时间,受拜金主义影响,有的作者铜绿染身,受利益驱使,使作品蒙垢。徐锦庚的一系列作品既是一个廓清,也传递出报告文学的又一春讯。在自然界的春天来临之际,愿徐锦庚传递的这一春讯,为报告文学园地带来繁花似锦的又一个春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