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时评/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3月13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赞:让“盆景”变成“风景”

    张 弓

    读3月3日的《鄞州日报》,很快被头版头条的通栏标题所吸引:做好“三个坚持”,让“盆景”变“风景”。

    邱隘镇有个回龙村,回龙村有个文化礼堂,文化礼堂有个做法叫“三坚持”:坚持“建、管、用”三位一体,坚持社会化管理运营,坚持与时俱进、持续更新。《鄞州日报》的这个头条,就是报道回龙经验及各级领导推广回龙经验的态度和决心:区委书记作批示——抓紧在全区推广回龙村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广大村民打造更高品质的文化乐园、精神家园、幸福田园;镇委书记表态——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探索,让回龙经验从“盆景”变成“风景”。3天后,鄞州日报社举行专题交流会,就全区农村文化礼堂提升更新、发挥更大效用等问题,进行专题交流。总之,鄞州区上下对回龙村文化礼堂建设经验的推广,决心坚定,目标清晰。

    这种把“盆景”变成“风景”的决心与行动,特别让人感到欣慰。

    “盆景”“风景”的说法,去年以来媒体上时有出现。它们所比喻的,分别是指工作中的“点”与“面”。做工作,总是既有点又有面。一般的工作过程,总是先有点后有面,点上取得经验,面上普遍推开。当然也有例外,有点无面或有面无点的情况也有。简单的事情,不一定非先有点再有面,复杂一点的工作,不先从点上取得经验就急于全面推开,即使最终能成,也会走很多弯路。所以,先点后面,以点带面,就成了上下公认的一个有效方法;所以,大大小小的地方领导,一般懂得点与面的辩证关系,会运用点、面结合的科学方法,以让重要工作达到如期效果。

    不过,让“盆景”变成“风景”,也是讲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

    在制作“盆景”之前,应端正动机。这是“盆景”最终能否变为“风景”的先决条件。应该肯定,多数领导者制作“盆景”,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就说农村的文化礼堂,目前已经遍地开花,但论质量与作用,那是大相径庭,极需典型引领,全面提质。而且,确实也有一些“盆景”的制作者,出发点不那么良好。有的集中力量做一个“盆景”,就是为了给人看看,或者只是为自己积累政绩。制作时不遗余力,制成后,向上汇报时说“盆景”,对外宣传时报“盆景”,引人参观时看“盆景”。可是若干年过去了,能够说说的,依然只是这一个“盆景”。更有甚者,为显政绩、图虚名,居然弄虚作假造“盆景”。一开始也是媒体起劲宣传,参观者纷至沓来,时间久了,真相暴露,“造盆景”成了“煞风景”。

    制作“盆景”时,对面上情况要心中有数。既然做“盆景”是为了推广,那就必须对面上的情况十分清楚,这样才能做到面上问题在点上探索,点上经验向面上推广。如果对面上的经济文化、社情民意知之甚少,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做出来的“盆景”,永远只能是一个摆设,对推动全局发挥不了应有作用。这种成不了“风景”的“盆景”,劳民伤财,饱受基层与群众诟病,不要更好。这类有不如无的“盆景”,以前有,现在也有,外地有,本地也有,媒体上报道过不少,例子不举了。

    让“盆景”变成“风景”,需要持续创新。尽管在制作“盆景”之前,已经兼顾到了针对性,造出的“盆景”,也初步具备了推广的价值。但是真到了需要推广的时候,还是不能照搬照抄。因为甲地经济文化与乙地的文化经济,不可能完全相同;甲地的社情民意,与乙地的民意社情,也一定存在差异。制作“盆景”时,可以集中资源毕其功于一役,全面推开就没有了这种优势。因为面广量大,全面推行持续的时间一定会更长。所以,让“盆景”变成“风景”,不光要有决心,还得有执着的毅力和韧劲。有些很好的试点,面上也需要,之所以推不开,还是因为用力不够、后劲不足,最后只能半途而废。

    就“盆景”本身来说,也不能原地踏步,永远停留在原先的水平上。时代在发展,面上也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验和做法,原来的“盆景”就要跟紧时代步伐,吸收面上经验,不断更新完善,否则,你的引领作用一定是短命的。

    能否让“盆景”成为“风景”,既涉及政绩观是否正确,也与工作方法有关;既反映干部的思想作风是否端正,也涉及干部的工作作风是否扎实。鄞州区就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敢于叫响“从‘盆景’变成‘风景’”,既是给自己主动加压,在目前围剿形式主义的大潮中,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