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3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命情怀和个人趣味

——陈鸿散文集《百味一品》读后有感

    李建树           

    认识陈鸿,起初是通过文字,从一本散文刊物上读到《高桥,谁在风中吟唱你的名》《鼓楼的秋与冬》,这两文中写到的“高桥”和“鼓楼”都是我熟悉的宁波元素,却一下子想不起来作者陈鸿是何许人。后来通过报上的一个书讯,始知陈鸿原来是新上任的海曙区文联副主席。不久后,他的一部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26万字的散文集《百味一品》来到了我的床头边,彼时我因感冒咳喘发烧住院。一部美文集在手,恨不得一口气看完,于是书中《建会大业》《来时的路,已被迷雾笼罩》《求医杂记》《一次不同寻常的谈判》《一个孩子的那个年代记忆片段》《京城小记》等篇章,一一进入我的眼帘。

    陈鸿的文字中透露着多思多虑的生命情怀和洒脱风雅的个人趣味,一路走来的成败、冷暖、沧桑、苦乐、爱恨等,让我读之欲罢不能。不管旧作还是近作、短歌还是长哭、讽古还是刺世、观察还是冥想,都是作者成长的见证,是“宏大叙事”的另一面,是作者的个人注释和艰难反省。这是我阅读《百味一品》后的整体感觉。

    陈鸿的确是一个有才气的写手,序言中介绍,年轻时他在单位就有“一支笔”的美誉,他写的有关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新华社内参清样,曾飞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案头,得到领导的亲笔批示。但散文创作与他早年深陷文山会海所干的活儿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散文是文学园林中的奇花异树,不事张扬,却香飘甚远,其气清雅。

    陈鸿的散文好读,以《建会大业》这一篇为例。作者受一位朋友所托,要在毫无基础的宁波建起一家“宁波市安徽商会”来。开始,作者只想着要做一件“于家乡有益之事”,可一旦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发展会员、筹集经费、找场地、建会所……直至筹备一个盛大的高规格的成立大会、寻找及确定商会班子人选等。一切的一切由作者推动着,一步一个脚印地开拓。朴素的文笔中带着强烈的悬念,引领读者欲罢不能,一节节读下去。成立大会召开在即,按说可以舒一口气了,文章到此却又陡然一转:编辑一本商会杂志的任务又落在作者身上。苦于杂志的压轴之作无人执笔撰写,他只得独自扎入故纸堆,遍阅书籍寻找素材,最后成文。《建会大业》虽说是叙事散文,却有着小说般的跌宕起伏。这篇文章上传后,意外地成为新浪、凤凰等著名网络平台的热文。

    书中也不乏游历天下名胜、倾情书写独到感受的篇章。如《京城小记》一文,作者以极简省的笔墨、极冲淡的文字,以“京之味”“京之景”“京之人”等章节组成一篇笔记体散文,让我们从纪实场景的描绘中,得到精神指向上的感悟和对作者所描述的大北京里里外外的印象。书中的另一些篇章书写的是散文恒定的几大类主题,如关于故乡和亲情的作品。在《来时的路,已被迷雾笼罩》一文中,作者以丰富的细节描写了生活艰难时期父母对子女的亲情。母亲与作者在医院陪护抢救中的父亲,母亲看到医院中的轮椅客,已预感父亲的病恐难治好,于是无端地向“我”说出一番话来:“坐轮椅,我们养他一辈子,多好。我茫然间低着头……”作者虽没有进行过多的含泪带血的描写,却仍然让读者深受感动。

    我一直觉得散文佳品,是“别人心中有但笔下无”的文字,它能让人在第一时间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进而拍案叫绝。或让人在细细品味之后,仍觉得妙处说不清道不明。这在《百味一品》中,还能找到很多例证,如“漫步鼓楼,苍水故居徽派马头墙上,映出梧桐叶的斑驳,那是秋的私语。风儿搅动零落的片片叶儿,那是秋的思绪。”那诗意的语言、富有动感的细节描写,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心。

    陈鸿以丰富的人生阅历、执着的担当精神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铸成了他散文的“高下和斤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