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3月26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棠棣浅香悠悠来

——品读杨小娣散文集《这一片风景》

    南溪生           

    《这一片风景》是杨小娣十年里送我的第二本散文集。我对她的写作相对了解,除了散文,近年来她还写了大量的民间文艺作品,且不乏成绩,闲来又赋诗填词吟风弄月。不管何种文学体裁,都丰润着她文字的底色。

    记得前一本集子叫《一缕青韵》,此书则取名《这一片风景》,二者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内在的延续和暗合,又体现了较为鲜明的女性特质,准确地说,是江南女子的特质。这种特质融入文字里,尤其是写景状物及叙写生活的文字里,便呈现出动人的情思、情致、情趣。

    其写景,多情思悠悠。如写许家山,“仿佛时光倒退了几百年,然后在这一刻停滞了,阳光一寸一寸地在斑驳的石墙上挪移着,仿佛还能听到更漏在缓慢地滴落一刻一刻的光阴”;写温泉,“那满湖荡漾着的绿意莹莹、变幻生姿的翡翠,真让人疑惑不知是水得了山的色还是山添了水的彩”。二三语的点染,便让山山水水陡增了一份灵性。

    其状物,多情致动人。赏紫藤,而感“从藤条浸沁了春雨后逐渐地润泽饱满到一大片紫色的瀑布从墙面上流泻下来,那明丽的色泽与浓郁的香气常常让人着迷眩晕,也使人不禁感动于生命的坚韧与美好”;写茶酒,则谓“酒是烈焰红尘,豪气干云,酣畅淋漓,很适宜指点江山,快意恩仇;茶是出世青莲,婉约清远,含蓄淡泊,只适合浅斟低唱,品味人生”。这写的岂止是酒和茶,简直就是仗剑天涯的豪侠和琵琶遮面的佳人了。

    写生活,又多情趣盎然。纵是烧饭做菜这样烟火气很浓的俗事,在她的笔下完全是另一番面目。清水白煮“就像是黑白水墨国画……而那些蘸汁、芥末、蒜泥什么的,就像是钤印补白,恰到好处地丰富了这幅素净的水墨画”;红烧是“浓浓厚厚,汤汤水水,浓墨重彩的,就像一出脸谱很丰富、唱念做打俱全的京味喜剧,实在热闹得很”;而“最难煮的是需要汆兑勾芡、弄好几道程序的菜,就像学唱一波三折、影影绰绰的越音,不容易上那个调”。有此等妙语情趣,饭菜滋味究竟如何,已然不十分重要了。

    然而,杨小娣的文字不仅有柔和闲适的一面,也有刚劲宏阔的一面,尤见于其写人叙事评点史实的文字里。

    她写潘天寿,“山谷中那些自然生长、不大惹人注意的野花闲草,在他的画上却显得更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透过大师笔下的草木形态,她见到的是大师的风骨。因这洞见,雷婆头这矮小平凡的山峰就具有了某种精神上的高度,以至于“雷婆头峰寿者是他画作里最奇特、最经典、最永恒的印章”;她写童保暄将军,这样感慨:“人的生命轨迹可以有多种形态,但不管线条如何,最终只会围绕一个轴点,这一点肯定就是魂牵梦萦的故乡。”这应该是接近于某种真理了;而她在《绿满崇寺山》一文中,更有一番极具男儿气概的议论:“如果一直眷恋停泊于这方闲逸的山水间,凭方孝孺、潘天寿等人的才情学养,读书写诗作文绘画,教书传道,同样可以流芳后世。只是他们选择了远航,便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境界,也走进了波谲云诡的历史风烟,于是也书写了一段铿锵有力的时代悲歌。”

    作者深知,历史人物之所以成为历史人物,是不能将他们从特定的时代和境遇中剥离的。单纯的文艺或可以使他们优秀杰出,但绝不至于使其崇高伟大。故又发出喟叹,“忠耿刚烈的秉性总在我们宁海人的血液里奔流不息。方孝孺等人不是最初,也绝非最后。”这从丹田喊出的大吕之音,激荡在家乡人的灵魂深处。

    无论是情是识,散文最可贵的还是一个真字。而杨小娣文字里的真是“动于中,发乎外”的。“那色泽金黄、手感温润的麦饼被撕扯着,咸香扑鼻的虾皮气息与经久耐嚼的筋道面饼,总让我觉得那是母亲山山水水都阻隔不了的爱。”这是她写母亲亲手做的霞客饼;“他们把养了一年的肥肥的猪和鸡杀掉,也把藏了一冬的各色菜蔬干果都拿出来,用犹如绍兴女儿红中蕴含的积蓄了十几年的浓烈的父母之爱,烹煮了这样一桌令儿女们永生难忘的喜宴佳肴。”这是她写浙东山村婚嫁时的农家十二碗。其情之真,其意之切,读来让人心生温暖。

    亲情如此,乡情亦然。她写“透骨新鲜宁海渔”,写“莫笑农家腊酒浑”,写“霞客古道醉春风”,写“十里红妆民俗风”……对家乡种种风俗、风物、风土自然流露出的真情,断不是凭高明的手段可以修饰出来的。

    杨小娣给自己取的微信名是“小棣”。棠棣花的香气幽微,很像她文字的味道,不甚浓烈,却沁人心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