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3月2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应对来势汹汹的“AI骚扰电话”

    朱晨凯

    最近,不少市民发现,推销电话扰民现象又有抬头之势。3月27日,1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有关负责人被市住建局和属地住建部门集体约谈,要求立即停止电话推销骚扰行为,并限期整改。

    笔者也饱受推销电话骚扰,在最近接到的骚扰电话中,有一种类型十分普遍:电话那头是“真人”的声音,但不管你说什么,对方都按照固定的语句和节奏来回答,就算骂几句,对方也是报以“不变的温柔”。笔者向懂行的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很多销售公司已经用上了“AI电话营销软件”(人工智能代替真人客服进行电话推销的软件)。于是,这种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AI电话”成了他们骚扰消费者的“香饽饽”。

    对于市民来说,在乎的不是骚扰电话那头是真人还是“AI”,在乎的是“能不能别再接到”。此前营销电话仅仅只能做到软件自动拨号,即便如此,被骚扰的市民已经不胜其烦,如今用上了效率更高的人工智能技术,叫人不得不抓狂。

    技术没有错,人工智能融入生活,本就是社会的发展趋势。但技术在运用过程中缺乏制约,相关行业缺乏自律,像“AI骚扰电话”这样野蛮生长,很容易让市民来背锅。解决技术带来的烦恼,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通过技术的手段对其进行制约。比如,和人工电话不同,“AI骚扰电话”离不开代码特征和算法痕迹,更容易被识别和防御,发展相关拦截软件、过滤软件势在必行。只有拥有更多制约手段时,技术才不会任性发展,避免踏入灰色地带。

    从长远看,制约“AI骚扰电话”需要公共监管的健全与完善。无论是传统的营销电话还是如今的“AI骚扰电话”,都涉及对个人信息的不当收集和对个人权利的直接侵犯。被骚扰者虽然可以报警,但由于要花一定精力,实际上较真的人不多。面对“AI骚扰电话”来势汹汹,管理部门也应“气势汹汹”一些:提高违法成本,警示更多销售公司勿碰红线;在技术上及时跟进;重视个人隐私保护,提供更多投诉和举报途径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