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国内国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4月1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越5500万光年的浩瀚星空

人类终于“看见”黑洞真容

神秘天体黑洞终于被人类“看到”了。数百名科研人员参与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10日在全球多地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他们拍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
照片“主角”是室女座超巨椭圆星系M87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距离地球大约5500万光年。照片展示了一个中心为黑色的明亮环状结构,看上去有点像甜甜圈,其黑色部分是黑洞投下的“阴影”,明亮部分是绕黑洞高速旋转的吸积盘。“我们首次看到了曾认为不可见的东西……而这只是开始,”项目主任、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谢泼德·杜勒曼说。
上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的存在。这是一种体积极小而质量极大的天体,引力非常强,以至于周围一定区域内连光也无法逃逸,这一区域被称为“事件视界”。
(据新华社)
4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新华社上海4月10日电

    记者 陈芳 董瑞丰 王琳琳

    2019年4月10日,人类终于看见黑洞真容!

    这张在全球多地同步公布的“大片”,证实了神秘天体黑洞的存在,也使得爱因斯坦的百年猜想终得检验!

    经过10多年准备,四大洲8个观测点组成虚拟望远镜网络——一个如同地球直径大小的事件视界望远镜,在集齐所有观测数据并深度分析后,让黑洞终于拥有了一张“正面照”。

    为何要给黑洞拍照?获得这张照片有多难?人类合作探究宇宙还将揭示哪些新的奥秘?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参与国际合作的中外科学家,对此作出解答。

    首次“看到”黑洞:爱因斯坦说对了

    浩瀚星空中,黑洞是极神秘又惹人遐思的天体。

    它,“吞噬”一切,连光也无法逃脱。它,体积小、质量大,可以弯曲周围的时空。它的“前世今生”带着重重谜团,让人好奇无比。

    百余年来,人类探寻黑洞奥秘的脚步从未停歇。

    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率先预言黑洞的存在,到惠勒提出“黑洞”概念,再到霍金提出“黑洞是时空的扭曲者”……科学家们日益相信,宇宙中存在许多大小不一的黑洞,甚至在银河系的中心就有一个超大黑洞。

    多年来,一些间接证据陆续证实黑洞的存在。就在4年前,两个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信号被科学家“捕捉”到,成为科学界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人类开始“听”到黑洞。

    这一次,人类终于眼见为实。

    此次露出真容的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它的核心区域存在一个阴影,周围环绕一个新月状光环!

    “观测结果与理论预言非常一致,这证实在黑洞这样的极端条件下,广义相对论仍然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说,先辈科学家为我们这个世界搭建的理论模型,再次经受住考验。

    拍照难在哪?用难以想象的计划寻找“至暗信号”

    给黑洞拍照的难点,在参与此次大科学计划的专家眼中,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小”“暗”“扰”——细节太小,信号太暗,干扰太多。

    黑洞如此遥远,寻找它如同从地球观察月球上的一个橘子,需要的望远镜口径超乎想象。况且,这个望远镜还要足够灵敏,才能“看”得清极其微小的细节。

    要给黑洞拍照,依靠人类现有任何单个天文望远镜都远远不够。

    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大科学计划:用分布全球的8个观测点,组成一个口径如地球直径大小的虚拟望远镜。条件苛刻的观测点,包括夏威夷和墨西哥的火山、西班牙的内华达山脉、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南极点等。

    要顺利拍照,不仅要“看”得远,还要选对频道。“对黑洞成像而言,最佳的波段进行观测至关重要,这个波段就在1毫米附近,成像的分辨率相当于能在黑龙江漠河阅读南沙群岛上的一张报纸。这一波段的黑洞电磁波辐射最明亮,而背景‘噪声’的干扰又最小。”路如森说。

    拍照难,洗照也不易。望远镜记录下的海量数据,需要进行复杂的后期处理和分析,才能获取最终的黑洞图像。照片经过近两年的数据处理及理论分析后“冲洗”完成。

    项目主任、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谢泼德·杜勒曼表示,10多年来,正是技术的突破、新望远镜的建成,最终使人类能够“看到”黑洞。

    中国成为国际科学合作重要参与者

    从首张月背照片到首张黑洞照片,人类观测宇宙的新窗口正在不断打开。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征程中,中国也不断贡献着智慧。

    我国科学家全程参与了给黑洞拍照这项国际合作,在早期推动这一项国际合作、望远镜观测时间申请、夏威夷望远镜观测运行、后期数据处理和理论分析等方面均做出了贡献。

    从“中国天眼”(FAST)到“世界巨眼”(SKA),从人类基因组测序到泛第三极环境研究,近年来,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在吸收世界创新养分的同时,也不断贡献中国智慧。

    黑洞的顺利成像不是终点。

    主持欧洲地区发布会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所长安东·岑苏斯强调,未来还将增加望远镜的数量,甚至对新的黑洞进行观测,继续验证广义相对论的有关预测,借此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进,为人类解开更多奥秘……

    爱因斯坦说,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

    “在伟大梦想的支持下,人类科学探索的脚步,将永不停歇。”沈志强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鐎逛焦濮ょ挧鍕唵 |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 | 缂冩垹鐝瀣瑎 | 鐠佸彞璐熸#鏍€�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鐎逛焦濮ら梿鍡楁礋閼卞奔绗熼柆鎾崇棄閻╂垹娼遍幎鏇$様閻絻鐦介敍锟�87654321閵嗏偓鐎逛胶缍夐獮鍨啞(13819807679)
閹垛偓閺堫垱鏁幐渚婄窗 閸栨ぞ鍚弬瑙勵劀闂冨灝绗楀В鏃€濡ч張顖涙箒闂勬劕鍙曢崣锟�
娑擃厼娴楃€逛焦灏濈純鎴欌偓鈧悧鍫熸綀閹碘偓閺堬拷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