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4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县乡三级完成机构改革

你想了解的背后故事在这里

1月5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挂牌,为宁波全面深化改革谋篇布局、保驾护航。(市委编办供图)
制图 金雅男

    记者 黄合 通讯员 詹婷 

    今年3月底,市县乡三级机构改革告一段落。

    此次机构改革,无论是覆盖面还是关注度,都堪称近年来机构改革之最,将对今后一段时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在这场涉及数千人的机构改革中,透露出关于深化改革的哪些讯息?蕴含着事关宁波发展的哪些动向?今天就让我们聚焦机构改革背后的故事。

    严肃审慎

    3个月完成转隶和“三定”

    挂牌,揭幕,鼓掌。1月5日8时53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挂牌,整个仪式简短而庄重。这个新组建的机构作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对外加挂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牌子,为宁波全面深化改革谋篇布局、保驾护航。

    如今,3个月过去了,这个新成立的部门也完成了人员转隶和“三定”工作,正式进入常态化运行状态。梳理中央、省委确定的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并逐一予以明确落实;回应党委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于改革的期待,并系统化牵头推进……在一沓沓厚厚的文件材料背后,是这个崭新的部门上下齐心努力奋斗的场景。

    “近年来几次机构改革,范围大多集中在政府部门。像这样涉及党政机关、人大、政协甚至包括乡镇街道、事业单位的,非常少见。”全程参与此次机构改革工作的市委编办相关处室负责人坦言。我市对这次机构改革非常重视,市委书记亲自担任深化机构改革协调小组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为改革定下了严肃审慎的主基调。

    2018年3月,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决定后不久,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联合行动,组成3个调研组分赴10个区县(市),开展深化机构改革专题调研,同步组织市级有关部门对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对口部门的改革进展情况,先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本部门机构设置和职能优化的意见建议,为研究制定我市机构改革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机构改革怎么改?机构设置怎么排?人员编制怎么走?会不会影响本部门的职责行使?会不会打乱一些重点工作的推进节奏?会不会对个人的职业生涯造成影响……这些各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坊间”揣测甚广的方案,经过充分调研、周密部署、统一思想,一点点明晰并固化下来。

    去年12月28日,《宁波市机构改革方案》正式获批;今年1月4日,市委召开全市机构改革动员大会;1月5日,新组建的16个部门全部挂牌运行;1月22日,市级各涉改部门人员全部完成转隶交接……严格对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宁波的机构改革紧锣密鼓、有力有序推进。

    “本次机构改革,市级共设置党政机构54个,其中市委机构17个,市政府工作机构37个,机构总数比中央规定的55个限额少了1个,体现了精简的原则。市级层面涉改单位的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共任免职务数百人次,所有涉及调整的干部坚决服从、不讲条件,体现了大局意识和政治素养。”上述负责同志如是说。

    截至3月底,54个党政部门的“三定”规定全部印发,并迅速开展内设机构调整、人员定岗工作,按照新的“三定”规定履行职责;同时,区县(市)部门“三定”全部制定完成,各区县(市)和各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效率为要

    界定部门职责边界

    1月25日,一直在市口岸办工作的林维忠正式调入市商务局,继续负责跨境电子商务工作。根据此次机构改革的“三定”规定,过去看似“一母同胞”的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两块工作,终于“进了一家门”,由市商务局统一负责。

    2012年,宁波的跨境电子商务刚刚起步,需要在进口准入门槛、品类拓展、跨境监管等层面推进创新,将其归口到市口岸办具有特定的优势。但随着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要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帮助外贸企业提质增效、做好品牌输出工作,市口岸办对企业不够了解、缺乏落地“触角”、缺乏横向发展渠道等问题陆续暴露出来。

    “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这也是我们此次机构改革落地的操作性原则。借着这次改革的契机,我们力争合理确定部门职责权限,切实理顺职责关系,强化职能的有机统一。确实需要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主次责任,将‘谁为主、谁配合’界定清楚。”市机构改革工作专班相关工作人员说。

    据统计,在此次“三定”审核过程中,我市组织相关部门互相征求意见400余家(次),对41项存在职责交叉等问题的事项进行协调,界定了21项职能的部门职责边界,明确了43项转变职能的措施。

    除了推动跨境电商和电子商务的职能合而为一外,我市还同步推进了水务一体化改革,实现对涉水事务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调整理顺了多年来久拖未决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管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等职责争议。

    “可以说,通过机构改革理顺了职能关系,也顺应了与时俱进为跨境电商发展谋篇布局的潮流。当跨境电商融入‘一带一路’‘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以后,也将为宁波实现产业转型、建设贸易强市贡献更大的力量。”林维忠说。

    这次机构改革,是一次全方位、大力度、深层次的改革,是对机构职能体系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

    顺着这一逻辑,我市将之前简政放权、“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逐一固化,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蕴含的理念、方法、作风体现到改革全过程,把提高行政效率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环节,优化市级层面横向流程和市县纵向流程,推动以效能提升为导向的体系化建设和工作流程再造。

    同时,我市同步全面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全部回归纳入党政部门主要职责中,进一步理顺政事关系,实现政事分开。对职责重叠、弱化的事业单位进行了整合归并。

    聚焦发展

    扎根宁波实际放眼未来

    开展军民融合产业摸底排查、提出新一轮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加强推进相关产业平台建设、努力引进军民融合好项目大项目、积极培育示范性企业、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挂牌后的100多天里,市委军民融合办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坚持重点突破,为宁波军民融合发展快马加鞭。

    “当前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宁波作为驻军较多和民营企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发达的城市,此时新成立单独的正局级单位,也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全市军民融合发展推进力度,有利于推动军民融合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促进我市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兼容发展。”市委军民融合办工作人员说。

    市委军民融合办、市服务业发展局、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市能源局……伴随着机构改革的“尘埃落定”,这些“新面孔”陆续出现在宁波地方党委政府机构序列中。

    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乘着机构改革的东风,按照“制定有特色、能管用的改革方案,使机构设置、管理体制与宁波功能定位、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要求,宁波从本地实际出发,放眼未来发展,对各块“短板”各种“要素”进行逐一“把脉”提升。

    “和一线城市相比,宁波的服务业发展速度不快,服务业比重不大,对标这些城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宁波服务业发展的潜力巨大,后劲很足,空间很大,经济增量前景可观。”市机构改革工作专班相关工作人员说。

    对此,在此次机构改革中,我市组建市服务业发展局,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服务业发展和经贸流通管理相关职责、市政府会展工作办公室的职责整合,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管理,从更高层次统筹、协调推进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促进产业动能的新旧转换和创业创新,加快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伴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进入深水区,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成为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啃下难啃“硬骨头”的题中之意。现在,一个崭新的正局级单位——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已经成立,统一整合政务数据职责,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与政务服务的深度融合,统筹管理公共数据资源和电子政务,推进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利用。

    机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发展的大局,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通过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可以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为宁波推进‘六争攻坚’、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提供坚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市机构改革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机构改革的民生视角

    为了更好地呼应群众需求,我市在机构设置中加强了民生和社会管理机构职能。在文化、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退役军人服务、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等领域组建了一批新机构,充实优化了新职能,也为甬城老百姓带来了更多利好。

    与此同时,我市专门谋划组建市场监管、生态环保、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5个领域的执法队伍,进一步加强综合执法力量,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黄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