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4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社会工作者成长——

如何培育“沃土” 助力人才长驻

他们不是开锁匠,却叩开了无数人的“心门”;他们不是摄影师,却“记录”着世上最动情的画面。他们,是社会工作者,一个不太被人熟知却非常需要的群体。

被观护青少年作为志愿者参与老年“防失智”小组活动,与老年人结对插花。
丁安 绘
“银巢”老人重登讲台。

    时间的胶片倒回到2006年,一颗社会工作的种子在甬城大地破土萌芽。

    十余年来,宁波聚焦“政策”“平台”“人才”,积极拓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为有需要的群众、家庭、社区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在促进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引领社会向上向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市持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有6497人,分布于社区服务、社会救助、公益慈善、防灾减灾、心理健康、矫治帮教、青少年事务等多个与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的领域。

    诚然,作为一项国家职业制度建设,社会工作发展至今只有十余年,专业社会工作的资源投入规模还较为有限,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社会工作者的成长“沃土”需要进一步培育。

    ■社会工作 服务民生传递温暖

    电影、园艺、彩虹跑……这些听起来时尚、有趣的事儿,不仅仅只是休闲娱乐,对于鄞州区的被帮教青少年而言,它们共同组成了一条充满奇趣的观护之旅,它源于鄞州区三益社会工作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三益”)的守“未”者们自主研发的帮教计划。

    这是一条专属于被观护青少年的,以尊重为基础,以专业方法为手段,以青少年充分参与为路径,以资源链接为纽带,以人和环境的良性改变为目的的特色帮教之路。

    小王、小刘(文中所涉及本项目案主均使用化名)等5名同学在去年9月走进“三益”,因为偷盗摩托车面临半年的观护期。“三益”的社工师们对5名青少年开展家庭走访和个案会谈后,发现他们法律意识淡薄、责任担当不足,都喜好打游戏、聊天、看电影。

    在第一次小组活动时,社工师们与他们共同组建起守“未”者联盟,其后以“守卫正义,绽放青春”为主线,以“选择”“影响”“正义”“蜕变”等为主题开展小组活动,通过游戏体验、电影赏析、模拟法庭、叙事重构等方法使5名青少年“面对错误与挫折的过去”“接纳正确的思想和认知”。同时,以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如牵手失智高危老人共同在园艺中感受色彩的活力与生命的能量,牵手同龄伙伴在彩虹跑中释放青年人的朝气,让他们“回头走向温馨的家庭与社会”,并最终“绽放独具一格的青春”。

    小华刚开始时有些排斥,也不爱说话,现在非常活跃,经常在专为他们组建的“超能勇士”群里发问;小王,开始总喜欢在小组活动中带着大家“跑偏”,现在已成为社工师的好帮手;小刘的状态,在家人看来,完全变了个样,积极向上。

    在鄞州,有这样一个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致力于挖掘有一技之长的健康退休老人,通过增加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搭建再次发光发热的平台,创造有温度的养老家园。这便是“银巢未来”积极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平台源自2015年的“银巢积极养老公益项目”,2017年10月9日正式注册,最先落户于鄞州钟公庙街道繁裕社区。

    “银巢”创始人李靖慧在大学担任社区志愿者时发现,一位老奶奶经常在教室后门张望,沟通后才得知老人叫薛燕芬,是一名退休的小学语文老师,退休后闲下来,隔三岔五来教室跟着上课老师写字。薛燕芬的现状触动了李靖慧。

    于是,她创办了“银巢”,经过四年的坚持,“银巢”与鄞州区40多家社区实现战略合作,和鄞州区各所高校也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开展活动2500余次,服务老年人20000多人次。

    薛燕芬是“银巢”的第一位教师,一年内为社区小朋友授课200多次。她每周按照课表教孩子们学习简笔画、点评批改作业,累积服务时间存入“时间银行”,根据自身需求兑换生活补贴或居家养老服务。

    目前,“银巢”在宁波市各地成立了公益基地,帮助2800余名老人重新站上讲台,为7300名青少年搭建了书法、象棋等第二课堂,受益人数超过10万人次。

    针对不同社区的不同需求,“银巢”打造专属的社区养老项目,提供精细化课程设置、精准化活动执行、规范化后期管理等“科学+温度”的专业养老服务。通过挖掘培养社区老人成为服务者,解决当下社会教育、技艺传承、公益活动等资源短缺问题,将老年大学“搬进”社区,解决老年人上课“最后一公里”问题,满足老年人精神养老追求,把公益触角、视野延伸辐射到社区的弱势群体,撬动公益资源链有效传递,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残障人士、中年失业者等群体乐享生活。

    “因为失去了儿女,我们经受着常人无法感受的痛苦和心理压力,但是你们让我们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你们的努力稳定了我们的情绪,给了我们信心。”这封感谢信来自一个特殊群体——宁海跃龙街道失独家庭。

    跃龙街道滨溪社区“彼岸方舟,别样夕阳”失独家庭关爱项目实施两年来,在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努力下,已有效帮助了街道35户失独家庭。

    几年前,独子突然离世,傅师傅很忧伤。其间,妻子又因为中风住院,行动不便。重压之下,傅师傅产生了厌世念头。社会工作者小何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专业方法实施个案帮扶,多次上门交流沟通,傅师傅渐渐打开心扉,双方建立了信任。

    社会工作者积极链接资源,帮助傅师傅和妻子享受到计生奖扶政策、特殊家庭医疗保险以及家庭医生签约;在傅师傅妻子出院后,协助办理报销,并通过“微心愿”给他们申请了拐杖等生活物资。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傅师傅慢慢走出阴影。他给社区送来一面锦旗,表达感谢。

    为了达到更好的帮扶效果,社会工作者邀请失独家庭参加小组活动,通过组员之间开放、平等的互动分享,形成一定的支持网络。现在,他们自发建立了微信群并相约结伴旅行。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已成为宁波公共服务领域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就在这些年,我市各地的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解决了小区停车位整治、便民设施添置等民生事宜,也为残障人士、困境儿童等群体建立社会支持体系,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

    在2018年,全市投入上千万元,开展专业服务项目300余个,社会工作者实施个案、小组、社区服务3000多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

    ■职业化建设颇具规模 成长路上有待解之题

    社会工作,人才亦是第一资源。

    近些年,我市以着力培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重点,逐步构建起综合文件为引领、相关配套政策为补充的相互衔接、多方联动的政策体系。

    2014年,我市出台纲领性文件,把社会工作人才纳入重点人才范畴,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构建了涉及社会工作者职业资质、教育培训、评价考核、薪酬激励、岗位设置、政策保障等的制度框架。

    2018年,《宁波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三年行动规划(2018—2020年)》出台,明确了我市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目标和实践举措。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市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列入市人才分类目录。

    有用武之地,方能尽展才华。宁波采取行业覆盖、基地示范、中心孵化、岗位开发等措施,搭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成长平台和发展空间。

    从2016年开始,宁波持续开展社会工作示范基地创建,在民政、卫生、工会、妇联等领域选树一批实务成果明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社会工作服务单位和组织。其中,城乡社区17家,社会组织6家,企事业单位7家。

    2013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福彩公益金共投入2600万元建设三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扶持发展各类本土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吸纳和锻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创业创新。我市还依托省级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每年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行知识更新;浙江万里学院获批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实现市县本地高校社工专业“零突破”;依托市社会工作协会、宁波市民康医院、宁波市社会福利院(光荣院)、鄞州区划船社区等载体,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实践机会。

    诚然,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我市社会工作存在不足,专业社会工作的资源投入规模还较为有限,社会工作者的成长“沃土”需要进一步培育。

    “跟最初相比,公众对社会工作的接受度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总体来说还是一知半解。”一位社会工作者直言,“有的将社会工作等同于社区工作,有的认为社会工作者就是不收取任何报酬的志愿者。”

    由于认知度不高,社工专业相对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地位。据了解,省内各大高校的社工专业举步维艰;在政府和事业单位层面,面向社会工作专业招聘的岗位也很少。而事实上,社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很多岗位几乎无缝链接。加上省内、市内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相对滞缓,直接影响了社工专业的招生和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也间接影响了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担了社区大量的社会服务,弥补了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的不足。不可否认的是,多数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公益慈善等领域的服务,需要专业人士参与、专业人士施行,大量开支的是人力成本。但目前,政府购买服务没有细化种类,在人力成本、机构运行经费部分被限制。

    此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组织服务的立项小而散,各购买主体之间各自为政,还未形成块面效果、整体效应。

    ■时代赋予新机遇 接续奋斗 未来可期

    虽然存在不足,但新形势赋予了社会工作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9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社会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那么,如何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社工机构、社会组织服务?有专业人士建议,细分购买服务的种类,对于涉及服务类的项目,应重点支持人力成本的开支;可以推出购买岗位,解决基层社会救助领域服务专业人才的问题。对于一些重点领域或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实行一次购买、服务3年的措施,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现在,实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岗位、社会工作项目的部门还非常有限,希望能有更多的部门参与进来,共同促进社会工作向各领域延伸。”一位社会工作者说。

    一些专业领域的社会工作者很急缺,又很难找,比如为散居社区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专业人才。目前,我市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绝大多数分布在民政系统和城乡社区,像医疗、司法、禁毒等专业领域的社会工作者还比较缺乏。

    人才队伍要成长,良好的社会工作环境要创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上海市东方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在2000年前后成为国内引入职业医务社工的先行者。2012年,上海市多部门联合发文,明确规定所有医疗机构应设立社工岗位,大力推进医务社工队伍发展。目前,医务社工不仅覆盖上海市所有二级、三级公立医院,还进入数十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介入临终关怀、老年照护等工作。此外,上海市各大医院设立社工部,在医院评价体系指标里有没有医务社工和社工部已被列为考核标准。

    广州是最早引入司法社工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城市之一,起步早、政府支持力度大。2015年,广州市政府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司法社会工作项目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司法社工参与社区矫正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广州先后培育了20多家社工机构参与社区矫正,市区两级政府购买服务的经费每年有3000多万元。目前全市基本实现了每个司法所配备1至2名司法社工的目标,极大充实了基层社区矫正工作岗位。

    在香港,社会工作领域“整笔拨款”津助制度有个特色,是社会福利署不会再以微观管理和资源投入控制来监察非政府机构的事务,非政府机构可以灵活、自主的方式调拨资源,包括自行制定人手编制、薪酬水平及个别开支项目所需投入,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提供合适的服务,并适时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社会工作者的作用、价值、不可替代性会日渐增强。在时代机遇的呼唤下,在众人的努力下,有理由相信,社会工作将为我市“名城名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 王佳 通讯员 梅薇

    图片由鄞州区社会工作协会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