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4月17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居式”养老将在中国流行

    张 弓

    “同居式”养老的新闻,近来在网上热传。

    最早看到的来自日本。日本一电视台做了个特别节目,题为《七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七位女人,小的71岁,大的83岁,住在同一个公寓里,但又各自独立。她们平时相互照应,有需要了,就给好友邻居打个电话,有急事了,通过传呼机紧急呼叫(每人的房间里安装了传呼机)。身体出现状况,互相帮忙联系医生,照看生活,鼓励打气。外出了,有人代为照料家事,比如给花浇水(每人存有朋友的钥匙)。公寓里有公共活动区域,可以聚会、聊天、打牌、学习。

    后来又看到,美国德州有四对空巢老人,彼此是相处了20年的朋友,年纪大了,儿女独立了,于是约定一起“同居养老”。他们找了一个僻静之处,盖了四间小房子,按照方便舒适的要求,精心设计建造,有分有合。在这儿养老,虽没有儿女陪伴,却常有各种野生小动物造访。他们爱好钓鱼、打牌,8位老人刚好凑成两桌。

    德国人做事更喜欢简单。脾气相投的老人,问一句“我们同居吧?”一方就自愿搬进对方家里,一起度过老年时光。

    朋友在转发这些信息时,有许多赞美的留言,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养老方式。

    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就是居家。一大家子住在大房子里,三代同堂或者四代同堂,热热闹闹。老人享受着孩子们的孝敬与照顾,小辈履行着从物质到精神的赡养义务直至送终。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种传统的养老模式,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由于计划生育和养育子女成本不断增大,一些人要么生不了、要么养不起,结果是子女大幅减少。“40后”“50后”这辈人,兄弟姐妹一大群十分常见,这样的大家庭,现在除了少数偏远农村,几近绝迹。以前一家几代基本居住在同一个地方,现在的年轻人,追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出村、出乡那是小儿科,出省出国并非凤毛麟角,“父母在不远行”之类的膝下承孝,早已难以为继。

    老人群体也发生了新变化。城里的老人,多有数量不等的退休金,基本生活能够自给。改革开放之后,他们也接受了一些新观念,对子女的要求,不再像以前那么传统了。即使孩子住在附近,上班压力大,照顾孩子又有没完没了的事,所以对其不会有过高期望。与此同时,社会包括政府也在与时俱进。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大家都在想办法出主意。今年两会,养老也成了热门话题。社会的演进,启示“养儿防老”将成为过去式,老人面临的难题得靠自己解决。于是,寻找合适的养老方式,自然成了他们日常思考和议论的话题。

    我国处于“未富先老”阶段。一方面,政府手中的银两有限,不可能大量建设公办养老院。有些人倒是看中了这个大商机,但他们办的养老机构,服务也许高档,费用肯定更高档,只有少数人享用得起。普通的民办养老院,收费低一些,质量也不理想,“未住想进去,住了想出来”。“同居式”养老,就在这样严酷的现实之下,受到追捧。

    “同居式”养老,至少有四大好处。

    利于解寂寞。养老的经济负担可以忽略不计之后,精神需求就被提到了突出位置。以前,人老了,担忧的是谁供我吃供我穿;现在,人老了,最怕的是寂寞。孩子们老忙,即使半个月一个月来看你一次,也找不到共同的话题。而同居朋友年龄相仿,经历相似,观念相近,他们的命运与国家大事都有关联,他们的身上都是故事。家里的小事,诸如儿女的生活、工作,包括性格特长、成长历史,讲起来也会没完没了。既然选择一起养老,肯定是志趣相投,唱歌、跳舞、下棋、打牌、看书、画画,怎么会寂寞呢。

    相互能理解。人老了,病痛多了,心理也会发生各种不适甚至怪异。由于大家都是老人,彼此多能理解。老王为一点小事发脾气,老李就会过去劝解;隔壁老夫妻为小事起争执,老赵老张就会去调解。年纪大了容易忘事,说过的话不记得了,做过的事不承认了,让他带的东西弄丢了,跟他(她)讲道理怎么也听不进了……老人的这些怪毛病,年轻人往往难以接受,就如不少年轻观众说苏大强“太作”一样,因为他们没有老过。

    有事叫得应。人老了,随时会出状况。住在一起的,一呼百应,打120,扶下楼,送到医院,通知子女——这些事,身体稍好一些的,就帮着做了。这样,不仅能为病人争取到最佳治疗时间,还会让他们感受到家庭一般的温暖。

    平时少受气。“同居式”养老也会雇人服务。在家养老,尤其是失能老人,保姆服务不到位,缺乏指点的人,受到无礼对待,也无人为之出头。住家的或养老院的阿姨虐待老人的事,媒体多有报道。“同居”在一起,很可能几家人共用保姆。这样,不仅省了费用,忙不过来时,大家能够分担,有了摩擦,也有人监督、调解。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互通有无、其乐融融”的四合院生活。从精神生活角度说,以前的四合院,比现在的阻隔式高楼更有益于老人。

    中国的老龄化正在加速。居家养老遇到的瓶颈难以逾越,提升社会服务水平需要时间,在这些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同居式”养老很可能会在中国流行。据媒体报道,杭州、天津等地的老人已经有行动了,各地政府是否也可以及早谋划,出台相应政策,鼓励相关房地产商建造适用住宅。网上有人推荐的每层是四合院的“新式住宅”,就非常适宜老人“同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