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4月1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路让地”走出义利“纠结”

    杨朝清

    最近,慈溪市逍林镇福合院村的王树伟正忙着建新房。砌砖刷墙之余,他在房屋南北两侧辟出两块空地,无偿提供给村里用于道路改建。今年2月下旬以来,当地有16户村民陆续达成《联户联排拆建房屋协议》,准备在建新房时“让”出部分宅基地,推动村里道路改造提升(4月16日《宁波日报》)。

    这边厢,汽车逐渐向大众消费过渡,购车门槛逐渐降低;那边厢,不少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对便捷出行有了更加强烈的需要。当买车的人越来越多,就会出现交通拥堵、车位紧张等问题,带来“发展起来后的烦恼”。

    马不停蹄的现代化进程,呼唤交通网络建设驶入“快车道”。让出行更加顺畅、让停车不再困难,道路扩建成为一种普遍的利益诉求。然而,作为一种公共事务,道路扩建很容易遭遇“搭便车困境”,人人想坐享其成却不愿意为此支付成本,最终导致困难重重。

    现如今,人们对自己的权利和尊严越来越敏感。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想实现理性选择和利益最大化,导致利益博弈屡见不鲜。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善于打各种算盘,有便宜不占白不占,吃亏的事情却从来不愿意承担,甚至有的时候宁可违背规则、击穿底线,也要千方百计追名逐利。

    多一点理性与权衡,多一些为自己考虑,无可厚非;可是,如果“只要自己过得好,不管别人过得好不好”,心中只有自己却没有他人的位置,满腹得与失的算计,这样的短视与浅薄,看似得到了一切能够得到的东西,却很有可能因小失大甚至得不偿失。

    社会学家指出,人的现代化就是从“消极公民”转变为理性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公民”。每个人既是公共事务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也是公共事务的受益者。“为路让地”让一些原本属于村民个体使用的土地和空间变为公共道路,表面上损伤了他们的利益,实际上却让他们也享受了收益——足够的参与,让乡村道路变得更加宽广顺畅,“为路让地”的村民们,同样享受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带来的便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