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上甬派 看访谈视频 |
|
谷岳忠在检查船舶灭火系统。 (孙吉晶 摄) |
记 者 孙吉晶 宁海县委报道组 叶宇航 通讯员 吕茂翔 【人物名片】 谷岳忠,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注册验船师,荣获“2017年度宁波市技术能手”称号。现任宁海县港航管理处船检科科长。 对出海人来说,安全航行是不变的宗旨,而为他们保驾护航的是有“船舶医生”之称的验船师。从业30多年来,我见证了船舶行业的发展历程。 30余年,不马虎、零事故 1986年,我从浙江交通学校航政管理(船舶检验)专业毕业,进入宁海县港航管理处成为一名验船师。 船舶检验,一毫米都不能差,船体结构如同骨骼,动力装置如同心脏,电气电缆如同神经,验船师好比一名“全科医生”。一开始用卷尺量、用眼睛看,全靠经验和感觉,后来检验设备逐渐先进起来,慢慢有了激光测距仪、红外温度计、测厚仪等,船舶的安全系数也有了很大提升。 上世纪90年代,钢制船兴起,耐腐蚀、抗风浪的能力增强。宁海当地的玻璃专用运输船大多从江苏张家港运货,发往温州、福州等地,需跨越内河和沿海两个航区,内河航道吃水较浅、桥洞较多,沿海海域宽阔、风浪较大,这就要求船舶既能在内河畅通无阻,又能经得起海上风浪。有些船只驾驶台过高,钻不过桥洞。我在建造检验时,与设计公司人员一起,专门针对这批船创新设计了可升降的驾驶台,破解了这一难题。 2000年起,船舶运输行业进入一个发展高峰期。旧船检修、新船建造检验等业务快速增长。尤其是建造检验,从船体放样开始,时间跨度通常要大半年。我和同事经常日夜连轴转。天气热时,船舶甲板温度有六七十摄氏度。机舱里密不透风,闷热难耐,我们戴着安全帽和手套,身穿厚厚的帆布工作服,在一艘船上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但我们没有丝毫马虎。庆幸的是,从事这行这么多年来,我检验过的船舶没有一艘发生检验质量事故。 精益求精,传承工匠精神 历经30余年风雨,我已是全市船检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一线验船师。我目睹了造船和港航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1995年,宁海木质机动船彻底退出航运舞台,到去年底,宁海拥有钢质货船87艘,单船吨位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280载重吨发展到5.2万载重吨。 1991年时,宁海最大码头泊位为500吨级,其余多为提供100吨以下船舶停靠的埠头。到了去年,宁海已拥有3000吨级以上码头泊位8个,其中5万吨级码头泊位1个。 从过去的散货船、运煤船到如今的危险品船、集装箱船,这些年来,船舶种类从单一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船检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和责任。验船师不能吃“老本”了,需要不断地充电,钻研法规规范,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检验方案,让船主满意。 我们创建了船舶检验数据库,囊括了宁海所有船舶的基本状况和参数,形成了一套宁海特色的船检工作法,各项船检工作始终走在全市签证点的前列。船舶检验证书签发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为“工匠精神”作出了最美注脚。 去年,我们成立了晓舟船检工作室,开通微信公众号,提供网上申请、受理,并为在外地港口的船舶提供上门服务,为企业节约成本100余万元。 船检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现在,我带着两名年轻人,他们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在退休之前,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好接班人,将多年积累的经验、知识、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