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统一战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0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同行 逐梦甬城

——香港青年来甬交流学习活动侧记

香港青年学生们在宁波中学旁听数学课
香港青年学生们体验陶艺制作

    文/图

    记 者 龚哲明

    通讯员 柳 翼

    “祖国和香港的未来,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希望你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学历史,多了解国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锤炼本领,早日成才,以实际行动服务香港、报效国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2月给香港“少年警讯”成员的回信内容,信中饱含的那份对香港青年殷殷期盼之情力透纸背。

    香港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今年以来,市委统战部将港澳青年作为新时期港澳统战工作重点,充分发挥香港“宁波帮”资源优势,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香港青年来甬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扩大与香港青年的交流广度和深度,推动香港青年“同心同行”。

    4月13日至25日,香港宁波校友联合会访问团、“认识祖国”香港青少年宁波游学团、励进教育中心浙江高科技之行、“活力宁波·薪火相传”家乡行、香港宁波同乡会青年学生游学团等5个团组,先后来到“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宁波交流学习。踩着青春激扬的步伐,带着“逐梦甬城”的愿景,300多名香港青年在这里感受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翻天覆地变化,领略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发展之美。他们中有教师、大学生、高中生,也有“宁波帮”第四代、第五代等,他们大多是第一次来宁波,很多也是第一次来内地,对内地和宁波充满好奇。

    市委统战部高度重视此次学习交流活动,常务副部长叶苗说:“务必确保交流活动安全、有序、生动,让香港青年学生充分感受到宁波的自然风光、人文优势、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国情。”

    这次宁波之行,行程紧凑,内容丰富,给香港青年留下了深刻记忆。“‘宁波帮’人士的爱国爱乡情怀令人感动,值得香港年轻一代好好学习。”香港宁波公学学生冯宝莹的话说出了此行香港青年的共同心声,说出了香港年轻一代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一次拓展之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港澳青年不仅是香港、澳门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建设国家的新鲜血液。”“要为港澳青年发展多搭台、多搭梯,帮助青年解决在学业、就业、创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创造有利于青年成就人生梦想的社会环境。”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这样说。

    本次香港青年来甬学习交流活动,把展现宁波经济社会建设成就和甬城创新创业环境作为重点,帮助香港青年了解宁波、了解祖国。香港青年先后参观访问了上汽大众宁波分公司、吉利汽车春晓制造基地、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等高科技制造企业,考察了江北老外滩青年实习创业基地。企业生产的现代化,刷新了香港青年对“中国制造”的认知。

    “很先进,让人眼前一亮。”带队的香港立法会前主席、励进教育中心理事会主席范徐丽泰在参观吉利汽车春晓制造基地展厅及总装工厂生产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一路上,她仔细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详细了解吉利汽车的装配工艺和先进的检测仪器,对车间里有条不紊的生产场面赞赏有加。当看到展厅内吉利汽车的最新成果,还饶有兴趣地打开前后车门看。随行的青年教师们看着一辆辆经过吉利员工精心装配后开下流水线的吉利汽车,称赞中国品牌在“品质”和“技术”上的进步,纷纷表示:“回去以后,要把所见所闻告诉学生们。”

    在上汽大众宁波分公司,香港青年或驻足展厅沙盘前仔细聆听讲解,或在样车前相互合影留念,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到自豪,纷纷竖起大拇指。在参观了方太集团孔子学堂、展厅以及车间之后,他们被内地企业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和“不忘初心”的工匠精神深深打动。

    在江北老外滩青年实习创业基地,香港宁波校友联合会张扬黎看到许多“海归”落户创业,成立了很多创新型企业,而政府也给予了各类扶持政策,感慨地说:“希望更多香港年轻人能来内地来宁波看看,亲身感受这片土地的经济活力。”

    而让香港浸会大学卢婉婷印象深刻的,则是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这几日,我在商场和零售店中随处可见‘扫码付款’的标志,街头也看到许多扫码骑车,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在这里发展好快。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到内地创业。”

    ■一次友谊之行

    活动期间,最让香港青年学生们难以忘怀的是在学校的学习交流。香港青年先后去了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宁波中学和宁波二中,与宁波师生交流。世界中华宁波总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启烈说:“这些孩子从小在香港生活,不了解内地发展现状,甚至不太会讲普通话。举办学习交流活动,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拓宽视野,亲身体验了解内地,而不是片面、间接地感知内地。”

    在宁波工程学院,香港青年学生们在学校志愿者的陪同下参观校园,并与300余名宁工师生欢聚一堂,在小剧院共迎2019年世界读书日暨“书香校园”启动仪式。在宁波中学,香港青年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学校的校史馆、院士墙、文化长廊、社团一条街、田径场等,感受了《论语·周而不比》国学课程,并体验了宁中的特色社团课程。在宁波二中,校方还特意安排香港青年学生们到课堂观摩学习,课程涵盖了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老师们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同学们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令香港青年学生们印象深刻。

    香港青年学生们对宁波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发出由衷的赞叹。香港宁波公学还与宁波中学签署了缔结姊妹学校协议。香港宁波公学校长许善娟表示,希望通过协议的缔结,促进两校教育共同发展提升,能为两地青年学生的长期交流奠定基础。

    香港青年学生们来到宁波学习交流,最想了解和认识本地同龄小伙伴。市委统战部安排了宁波大学学生志愿者全程陪伴学习交流活动,两地青年同餐共游、结伴而行,共话理想和人生,有着谈不完的话题和叙不完的友情,在短暂的活动中结下了友谊。

    香港宁波第二中学校长黄景鸿说:“本次交流活动纠正了香港青年对内地的偏见,用脚步深度了解了宁波,感知了祖国发展,拉近了甬港两地青年的心灵距离,为两地的合作交流注入了新活力。”香港宁波第二中学学生吴洁榆铿锵有力地说,无论是叶落归根的“宁波帮”还是拥有狮子山精神的香港人,要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北角苏浙公学学生苏永和开心地说,此行结识了宁波大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们,非常感谢他们的热情招待和贴心照顾,香港、宁波,We are family!

    ■一次逐梦之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抚今追昔,饮水思源,历史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慎终追远、铭记历史,就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未来到哪里去。

    香港宁波同乡会会长李本俊此次除了率领“活力宁波·薪火相传”访问团和香港宁波同乡会青年学生游学团来宁波之外,还带着夫人和孩子们一起回到家乡。一下飞机,李本俊一行就马不停蹄地赶往东钱湖沙家垫村李达三先生故居,让孩子们看看太爷爷居住过的房子。李本俊说:“孩子们是第一次回内地,第一次回故乡,我想让孩子们知道她们的根在宁波。”

    如今,“宁波帮”第四代、第五代,基本在海外成长,祖辈的故乡对于他们只是故事里的人事而已。如何让新生代“宁波帮”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让“宁波帮”精神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成为各方亟待研究的课题。

    李本俊说:“在我看来,‘宁波帮’精神的核心,是始终牢记自己的根在宁波。不仅要自己常回家乡,更要带自己的小孩回家乡,看一看,走一走。”李本俊长期生活在国外,但他从没忘记老一辈的教诲。他跟着爷爷李达三一次次返乡,一次次活动,这份桑梓情怀深深种在了他心中。如今,他带着孩子们一同回乡,把这份桑梓情怀传承下去。

    此次学习交流活动还安排香港青年们参观了宁波历史文化名胜,宁波帮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浙东游击队司令部旧址、天一阁都留下了香港青年的阵阵感叹。

    在天一阁,香港青年徜徉于连廊设置的明代私家园林,流连于万卷藏书,感叹古代世家大族以德立身、以学立功、以书传家,注重教育和勉励后学的大家风范。

    宁波帮博物馆里,目睹诸多在港“宁波帮”人士取得的辉煌成就,香港东华三院吴祥川纪念中学郑青儿满怀敬意地说:“原来宁波跟香港有这么深的渊源,包玉刚、邵逸夫……这些香港名人,居然都是宁波人!”不少香港青年表示,“宁波帮”的创业激情让他们感到振奋。“在老一辈‘宁波帮’人士的身上,我看到了父母艰苦创业的影子。”香港宁波公学学生司徒初濠回忆起父辈白手起家的经历时内心有所触动,“当我在宁波帮博物馆中看到老一辈‘宁波帮’的奋斗故事,就好像找到了‘情感地标’,获得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东华三院吴祥川纪念中学学生孙婉琪在参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时表示,宁波7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已有相当发达的文化,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仁爱堂陈黄淑芳纪念中学学生林凡参观浙东游击队司令部旧址后说,感觉国家在抗战时真是十分艰苦,现在能发展得这么好,真是十分厉害。北角苏浙公学学生杨迪文参观王阳明故居后说,宁波文化底蕴深厚,阳明心学让我体会到了“知行合一”的真谛,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路上,香港青年不仅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名胜,更在绿影婆娑的城市春景中流连忘返,纷纷表示感受到了自然和谐之美。香港宁波公学校长许善娟感慨万千地说:“一路上我都在观察这里的人和环境,发现宁波人都彬彬有礼、待人热情,城市市容整洁,很难发现垃圾,社会发展水平让人惊叹,下次我要带家人再来走走看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交流活动中,香港青年亲身体验了宁波欣欣向荣的城乡面貌、诗情画意的江南风情、平安富足的人民生活,直接感受到内地蓬勃发展的浓郁气息,深入了解和认识了内地,也更清楚地体会到,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未来可期!

记者手记

    找到“情感地标”

    龚哲明 

    “当我在宁波帮博物馆中看到老一辈‘宁波帮’的奋斗故事,就好像找到了‘情感地标’,获得的是满满的正能量。”这是香港宁波公学学生司徒初濠回忆起父辈白手起家的经历时内心的小触动。“香港、宁波,We are family!”这是北角苏浙公学学生苏永和此行与宁波大学同龄人交往交流后发自内心的呼喊。

    无论是“情感地标”还是“We are family”,其实都是对宁波、对内地、对祖国的认同。这种认同感来自对宁波、对内地、对祖国的切身感受、深切体会。有了知然后才有行,这是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一层意思;有了行然后更知,这应该是“知行合一”的又一层意思。我们相信有了这种认知的香港青年,必定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中华文化,必定成为祖国和香港未来的希望。

    什么是“情感地标”?用我们的常用词来对比大概就是“乡愁”吧。我们推进城市化,往往会保留有价值的历史遗迹,那些城市中留存的古典街巷、名人故居,都是城里人的“乡愁”记忆;那棵村头的老樟树、那座祠堂、那座石牌坊,都是村里人的“乡愁”记忆……老一辈“宁波帮”如此关心热爱宁波,因为这里是他们的故乡,有他们的“乡愁”记忆。正如诗人余光中《乡愁》诗篇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是一份割不断的情感脉络。

    光阴荏苒,老一辈“宁波帮”渐渐老去。如今,“宁波帮”第四代、第五代,基本在海外成长,祖辈的故乡对于他们只是故事里的人事而已。正因如此,邀请香港青年,多往来、多交流,显得更加意义重大,时不我待。

    就像这次“宁波帮”第三代李本俊除了带了两个团外,还带了夫人和孩子一起来。如他所言:“在我看来,‘宁波帮’精神的核心,是始终牢记自己的根在宁波。不仅要自己常回家乡,更要带自己的小孩回家乡,看一看,走一走。”记者引申理解,就是让“宁波帮”第四代、第五代“始终牢记自己的根在宁波”,这里是他们的“情感地标”,这里是他们的“乡愁”寄托,而形成这种局面的前提是要让他们回来“看一看,走一走”,培养感情、加深感情,对祖辈的故乡有一种归属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