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06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重症教师的荣誉观

    记者 蒋炜宁 

    昨天,患肝癌33个月、刚刚从上海手术归来的朱伟顺老师再次来到庄桥中学,看看这里熟悉的一草一木和原本朝夕相处的学生、同事,仿佛要把这一切刻入生命的记忆中。自1985年走上教坛起,他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教务主任、副校长、书记,至2016年9月被查出肝癌,他从未离开过三尺讲台。

    “教书育人,是我热爱的职业。把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教好,是我不变的使命!”瘦弱的他穿着厚厚的外套,可一提起教学,语气中透出坚定。

    1985年,朱伟顺从宁师院毕业,来到了当时当地条件最为艰苦的乍山中学。他想方设法收集各种化学参考书,优选习题,刻蜡纸油印,发给学生练习,不会解题的学生留下来逐个过关。那些年,乍山中学学生的化学成绩在当地学校中遥遥领先。

    1991年,朱伟顺调入庄桥中学任教,接手的是高中化学。当时该校学生的会考通过率只有70%。他又拿出了那股韧劲,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用心教每一个学生。他让每个孩子建立错题本,摘录历次作业、考试做错的题目;他自己错题本上集纳的则是全班或全段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孩子们通过反复练习,得以吃透悟实。有个女生化学只能考到三四十分,几乎失去了学习信心。朱伟顺为她开小灶,利用午休、放学后时间一点点帮她补上来,使她顺利通过了会考。那届学生化学会考百分百通过,优秀率高达20%。

    抽屉里珍藏的厚厚一摞证书中,朱伟顺最看重的是庄桥中学“我最喜爱的老师”这份荣誉。“这可是孩子们一人一票投出来的,是学生对我的认可。”他说。

    怎样激励后进生?这是朱伟顺从事行政工作后经常思考的问题。“每个孩子都不能放弃!”这是他挂在嘴边的话。朱伟顺想出了一个办法——从2015年起,教师党员与学生一一结对,从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思想品德着手,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带动学习效率的提升。

    “学生一桶水,教师得有十桶水。”朱伟顺一直在进修的路上,先后拿下浙师大本科、研究生的函授课程,还获评优秀学员。2014年他获得宁波初中科学教师命题比赛一等奖。而压在抽屉最底下的一本证书,是2009年的浙江省第22届“春蚕奖”。

    从医的妻子十分理解朱伟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据她回忆,1994年丈夫患上严重的乙肝,治疗后重返讲台,一边上课一边治疗,其间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初三学生。每天早晨6时出门,傍晚6时进门,回家后不是备课就是批改作业,像老黄牛一样耕耘在教学一线,像红烛一样有一丝光就放一分热。

    病痛越来越厉害,治疗效果越来越差。“我已经撑了33个月,每次去配药,医生都说我创造了生命奇迹。”朱伟顺话语淡然。令他欣慰的是,他所带的科学组获得了市工人先锋号荣誉,学生的科学成绩非常优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