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弘扬五四精神    奋进复兴征程

资料图(来源:求是漫评)

    编者按: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运动为中国青年奠定了精神的基调,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任务要求,深情寄语当代青年,极大鼓舞了广大青年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的坚定信心。新时代广大青年如何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本期“青年理论工作者沙龙”,刊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3名青年理论工作者的文章,就此进行学习交流。

    新时代弘扬五四精神的时代之答

    李 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广大青年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弘扬五四精神时代之答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大力发扬五四精神,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统一起来,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汇聚起奋进伟大复兴征程的磅礴青春力量。

    一、科学理论是方向。新时代青年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归根到底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伟大胜利,系统形成并不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实践表明,青年中的先进分子是党的事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源泉,广大青年只有自觉投身党的伟大事业,才能在实现人生理想中找准航向。

    二、爱国主义是核心。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五四运动百年以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爱国主义被赋予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广大青年作为时代精神的继承者、践行者,既要从民族精神中汲取爱国主义的深层力量,厚植家国情怀,更要着眼于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民族复兴是使命。时代呼唤担当,青年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召唤新时代有为青年,要求中国青年以先锋力量的姿态拥抱新时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勇担民族复兴使命,就是要有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有勇立潮头、走在前列的人生自觉,有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刚毅品质,有敢于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自信和勇气,有挑重担、克难关、斗风险的过硬本领,立志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四、砥砺奋进是底色。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踩准时代鼓点,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奋斗的人生需要方向指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就是青年立志奋斗、接续奋斗、砥砺奋斗的时代坐标。青年时期是人生“拔节孕穗期”,是修身立德、筑牢根基的重要阶段,青年只有始终保持对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人生的追求,才能正其道、致其远。对青年来说,无论是实现个人理想,还是担负时代责任,都要把学得真知识、练就真本领作为人生发展的重要基础,始终保持孜孜不倦、求知若渴的紧迫感与自觉性,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本领能力。

    (作者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争做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

    聂迎娉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序幕,百年中国青年运动史,是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奋斗史。从救亡图存到民族解放,从百废待兴到伟大复兴,不同时代的青年有不同的际遇、肩负特定的使命。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青年不能缺席。

    一、怀揣“青春建功新时代”的信念,负重前行。理想信念可以决定事业的成败。1919年5月4日,不满“公理不敌强权”的屈辱,青年学生以笔为枪,联合社会各界掀起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50年5月4日,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青年节,9万余名青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活动,向全世界展示新中国青年的风貌。1978年5月,青年教师胡福明以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了全国的思想解放。没有一代人的青春不经历风雨,每个时代的青年各具特色,已成为中流砥柱的80后,已走上时代舞台的90后,正在崛起的00后,用青春为时代建功的信念薪火相传。新时代青年必须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与道德建设,从源头上坚定信念,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寻求个体成长和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以舍我其谁的气魄,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负重前行。

    二、坚定“强国一代有我在”的责任,砥砺前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先后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正在迈入强起来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更是明确了新时代的强国路线图: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历程恰逢新时代青年生命周期与职业生涯的黄金阶段,使命在召唤“强国一代”的参与与贡献。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这要求青年不能成为旁观者与反对派,而应成为参与者、贡献者与见证者,由此对青年的责任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具备全球视野,强化学习意识,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担负起“强国一代有我在”的责任,成为国家重返世界舞台中央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三、涵养“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笃定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这要求广大青年出“功成”之力,不求“功成”之誉。成长于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青年为了祖国的发展与进步不怕苦、不怕累、矢志不渝。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广大青年更应该为了国家的繁荣与复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知行合一。“功成”归因于谁不重要,“功成有我”方难能可贵。只有把“无我”的胸怀与“有我”的担当有机结合起来,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迈,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魄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作者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校团委副书记)

    涵养时代新人精神成长的三个维度

    吴新林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这个命题进行了深刻阐释,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把好理想信念之维,滋养时代新人精神成长之“魂”。青年人正处在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滋养时代新人精神成长的“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为我们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探索契合新时代要求和时代新人认知特点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方式,比以往任何时代具备更加良好的条件。高校及各行各业可以结合行业特点,积极开展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帮助青年人在岗位建功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二、培育理论思维之维,厚植时代新人精神成长之“本”。恩格斯指出,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可能站上科学的最高峰的。同样,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也不可能站在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前列。理论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和训练出来的。帮助和训练广大青年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对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是厚植时代新人精神成长的“本”。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变成广大青年人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这就需要积极开展理论思维的训练和培育,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化、大众化、中国化,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探索理论武装方式方法的创新,强化文化自信对理想信念的涵养支撑,深化对新思想的整体把握和深刻理解,真正做到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实现理论被广大青年人所掌握,从而焕发出干事创业建功新时代的不竭动力。

    三、引导实践担当之维,塑造时代新人精神成长之“要”。实践出真知。精神的淬炼,境界的升华,都需要在真实而丰富的实践过程中,在现实矛盾和各种问题困难的砥砺中实现。引导广大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实践担当和积极作为中,淬炼精神,升华境界,是塑造时代新人精神成长之“要”。100年前的五四青年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为救亡图存,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道路,不惜鲜血和生命,在风云激荡之中热情地拥抱了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投身大革命的滚滚洪流。青年毛泽东通过实地考察,写就《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摸清了中国革命的最大实际,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走出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扎根贫困山区,艰辛磨炼,敢于作为,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不仅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也在困境中完成了蜕变,实现了精神升华。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在充满希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担当作为,砥砺奋进,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青春的底色。

    【本文系宁波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8年研究课题“大学生精神成长需求与涵养机制研究”(SGXSZ18005),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2018年高校学生工作课题(LX2018Y153)成果】

    (作者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讲师)

   学有所思

    “一带一路”背景下 推动宁波新闻出版业“走出去”

    闻学峰 王秋艳 余显仲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我国对外传播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树立中华文化自信的重大任务。新闻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一支主力军,“一带一路”为宁波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提供了新动力和坚实的平台支撑。抢抓“一带一路”机遇,讲好宁波故事,塑造良好宁波形象,开拓宁波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新格局,对于增强宁波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动宁波文化强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宁波新闻出版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宁波新闻出版业利用“一带一路”所提供的重要机遇,虽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与“走出去”相关的配套政策待出台。目前《宁波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已把“走出去”列为一项重要任务,并提出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中东欧十六国等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该规划为包括新闻出版业在内的整个文化行业的“走出去”指明了基本方向,但该规划内容并非专门指向新闻出版业,不能全面充分地指导新闻出版业的“走出去”,尤其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走出去”。因此有关部门仍需要专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2、“走出去”有待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继续拓展。近年来,宁波新闻出版业不断尝试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宁波新闻出版业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及活动仍呈现零星状态,不具有常态性和规模性,拓展空间较大。

    3、“走出去”在资源、资金等方面尚存在短板。一是优质资源获取困难。国家在新闻出版领域设立的与“一带一路”有关的重大项目如“丝路书香工程”“中外图书互译计划”等,由于竞争激烈等原因,宁波出版机构很难成功申请。二是参与“一带一路”平台的机会少。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在宁波成功举办以来,新闻出版业几乎没有深度参与过博览会。至于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承担的项目和活动,新闻出版业也鲜有参与。三是资金短缺。新闻出版单位无论是“走出去”开展外宣业务,还是翻译与出版“走出去”方面的精品图书,均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

    二、推动宁波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举措

    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正在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宁波新闻出版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创造条件,优化政策,全面开创“走出去”工作新局面。

    1、强化引导,出台文化产业“走出去”指导意见。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规划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以对接“一带一路”为着眼点,出台旨在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有关指导意见。鉴于新闻出版与广播影视及其他文化产业的融合程度逐渐加深,有关指导意见应面向宁波整个文化产业,明确“走出去”的目标、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安排“走出去”的重大工程项目并提出“走出去”的保障措施。

    2、加大扶持力度,为“走出去”提供资源和资金支持。一是实施“一带一路”精品内容建设工程,通过市财政投入与出版单位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宁波出版社积极开发外向型图书,着力打造“走出去”精品和特色品牌;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翻译出版一批“讲好宁波故事”的图书,同时,每年策划推出1至2种此方面的图书;以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为重点输出对象,翻译出版一批有关佛教文化、藏书文化、瓷文化、茶文化及饮食文化等反映宁波特色文化方面的图书,翻译出版有关王阳明、朱舜水等宁波历史名人的书籍;搞好“海外宁波学”图书的翻译出版工作,精选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等海外各地研究宁波的著作,将其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二是在市财政中设立“走出去”专项资金。支持“走出去”方面的重要外宣项目及活动,尤其是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宣项目与活动。

    3、加强平台与机制建设,为“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积极与有关方面做好协调工作,尽早在中国-中东欧博览会设置新闻出版专区(或主题论坛等),使中东欧博览会成为新闻出版单位与中东欧国家交流合作的联络平台、展览平台、洽商平台和贸易平台;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尽可能地使新闻出版单位多参与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的业务和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国内外知名展会平台,积极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不断拓宽“走出去”渠道,扩大影响。三是建立沟通与协调机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应加强与党政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争取在项目、资金、审批等方面对新闻出版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加大支持力度。

    (作者单位:市传媒研究基地)

    社科动态

    “图书馆新时代与新能力” 学术研讨会召开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需求,图书馆该如何提升服务效能和推进创新发展?不久前,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图书馆新时代与新能力”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实践、泛学科服务的创新之路、大学研究数据开放平台、图书馆运行数据管理与数据应用等话题展开研讨,旨在总结国内外图书馆的最新进展,开展共享合作,推动国内图书馆加快向新型图书馆转型变革,全面提升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孙一钢提出,智慧图书馆建设要顺应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融入智慧社会的建设体系,以用户满意度为目标评价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仕俊认为,高校图书馆要从形态、功能等方面深层次变革,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的同时,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至乡镇街道和社区,在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本次研讨会由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阳光悦读”组委会主办,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李磊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