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行走基层·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22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造血”,激活精神家园 “内生动力”

来自文化礼堂的一线调研(三)

通过专业老师的培训,建庄社区踢踏舞队已小有名气。(何峰 摄)
横涨村家风家训评选颁奖典礼。(石碶街道 供图)
联丰村在文化礼堂举行立夏民俗趣味赛。
(何峰 摄)
车何渡村的“村晚”。(石碶街道 供图)

    记者 何峰 海曙区委报道组 续大治 尤文军 通讯员 孔卫飞

    核心提示

    海曙区石碶街道已建成12座文化礼堂,前几年,遇到活动少、人气不旺的难题,图书室、舞蹈室等场地利用率不高。去年开始,石碶在4个村试点引入第三方公司,在摸清需求的基础上,培养了一批文艺带头人和几个文艺团队,策划组织全年的系列活动,激起文化礼堂“建管用育”的“一池春水”。

    培养一帮“大咖” 引导文艺队伍自我发展

    上周五,海曙石碶街道星光村的文化礼堂里,在悠扬舒缓的音乐中,10多位身着旗袍的妇女正一板一眼地排练着,阵势完全不输专业队伍。

    “沈大姐,你看我这样迈步,对不对?”在休息间隙,沈亚凤被围在中间,大家七嘴八舌地向她请教。“她是我们村的大明星,也是村里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星光村文体员沈秋云对笔者说,沈亚凤是星光村文化礼堂引入第三方力量后,文化公司“打造”的文艺骨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以前,我们曾组织文艺团队送文化到礼堂,但是有活动的时候人山人海,没活动的时候门可罗雀,无法保持活动的常态化。”石碶街道文化站站长施志涛说,引入第三方公司就是希望集聚管理人员、志愿队伍、民间团体等力量,保障文化礼堂的健康有序和长效运行。

    文化公司向街道立下军令状,一年之内为每个试点村培养一名以上的文艺骨干。“这个人选,一要热心,二要有组织能力和威望,三要有一定文艺基础,在星光村,沈亚凤就是合适人选。”文化公司负责人陈江波说,他们多次送沈亚凤参加业务培训,全力支持她组织开展活动。

    “最初成立舞蹈队,在文化公司的帮助下编舞、排练,演出效果非常好。”沈亚凤说,舞蹈队“一炮走红”,去年组建旗袍队,没想到有54个人来报名,年纪最大的70多岁。文化公司为旗袍队选购服装,寻找培训老师。“每周来文化礼堂练习两次,姐妹们都很喜欢。5月12日,我们12名队员还到天台参加旗袍秀,大家可自豪了。”村民李大婶告诉笔者。

    “种文化,首先要选好‘种子选手’,有了一个好的带头人,就成功了一半。”陈江波说。文化公司在车何渡村培养的“文艺大咖”是何春风。何春风爱好文艺,以前和关系好的村民组成“小圈子”,经常自发去敬老院演出。“那时候,没几个节目,演出次数也很少,完全是自娱自乐。”何春风告诉笔者,“随着文化公司的介入,请来专业机构的老师培训,参加交流演出的机会更多,眼界开阔了,水平在不知不觉间得到提升。”

    舞蹈队、快板队、戏曲队、腰鼓队、歌咏队……何春风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文化礼堂里排练的人越来越多。去年,村里注册成立“春枫艺术团”,取得了演出许可证、申领了营业执照。“没想到草台班子也能成为正规军。”艺术团成员何元良说。

    策划全年活动

    确保文化礼堂长效运行

    清明节做青团、4月下旬艺术团巡演、立夏当天亲子民俗活动、七夕节翻拍老年结婚照……一直到年末的“村晚”,在横涨村文化礼堂的门口,笔者见到一张特殊的“预告”牌,上面是该村今年文化礼堂的活动安排。“预告”牌上,既有各种文艺演出和传统节日活动,又有“开蒙礼”等特色活动,有健康养生、手机使用、种植技术等各种讲座,还有深受群众欢迎的吃西瓜比赛、棋类比赛、跳绳比赛等趣味活动,活动类型丰富多样。

    “这些是根据村民的需求,在今年年初就定下来的规定动作,此外,还会有临时安排的各种文艺走亲等活动穿插进来,一年的活动不会少于30次。”陈江波说。

    “我们要求文化公司针对每个村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活动。”石碶街道党工委委员王军义说。“开蒙礼”“祈福礼”“重阳敬老礼”……经过文化公司和村里的共同策划,文化礼堂让这些沉睡多年的传统礼仪复苏,同时文化礼堂的各种活动还融入了特色鲜明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

    星光村文化礼堂的活动侧重挖掘和弘扬文化传统,去年专门举行了“缅怀沈氏先祖,传承两岸文化”进香祈福活动,村民通过诵读《沈光文诗词》,缅怀祖先。

    文化公司既是“参谋”,也是“保姆”,为文化礼堂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全方位保障。“我们文化站人手不足,专业力量也相对欠缺。文化公司自身有一定的文艺力量,还拥有非常多的文艺志愿资源,同时借助市场化的力量,为文化礼堂‘种文化’。”施志涛说。

    文艺队伍不断增多,4个试点村的文化礼堂经常“一室难求”。“文化礼堂人气可旺了,来训练需要预约。有时候,一个晚上也要掰成两半,两支队伍各一个半小时。”横涨村村民杨勇美说。

    随着文艺力量的迅速壮大和水平的不断提升,4个试点村的文艺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经过一年的“文化造血”,车何渡村今年已经从试点名单上“移除”,在首批试点村中率先实现“单飞”。村党委书记何成赛自豪地说,“别看我们文化礼堂的设施一般,但我们村的文艺实力绝对一流。村民展现才艺的欲望非常强烈,去年的村晚,三小时都不够用,节目太多了。”而横涨村党委书记王朝浩说,“我们村文艺力量强,人才济济,平时文化礼堂里排练需要预约,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可以排几个不同风格的晚会出来。”

    各村文艺队伍经常“互访”,文化走亲越来越频繁,文化礼堂的使用率越来越高,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政府通过文化公司“种文化”,到村民自发“秀文化”,再到各村之间“赛文化”,一座座文化礼堂中,理论宣讲、科技培训、传统礼仪展示、文艺走亲轮番“登场”……各种活动由“政府包办”逐渐变成“民间主办”,“大门常开、活动常态、内容常新、队伍常驻”成为石碶街道文化礼堂的常态。

    凝聚价值共识

    用好阵地培育文明乡风

    文化礼堂有文化,精神家园见精神。

    “把人气集聚起来,是把文化礼堂打造成繁荣农村文化和助推乡村振兴重要载体的第一步。”王军义说,文化礼堂留住了传统、传承了文化、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生活,也让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

    “认识四色垃圾桶,分门别类要认准。玻璃金属可乐瓶,纸盒塑料尼龙绳,蓝色桶里可安身。残羹剩饭瓜果皮,厨房泔水绿桶里。餐具废油莫乱倒,黄色桶里去放好……”这是横涨村春兴艺术团凌彬耀创作的双人快板。明快的节奏、诙谐的语言、地道的方言,节目在文化礼堂上演后,村民对垃圾如何分类印象深刻。“垃圾分类抓源头,生活质量上品位。村美人美环境美,个个长寿超百岁”,村民对快板中的这几句耳熟能详。

    在文化公司的帮助下,村庄文艺队伍开始拥有原创能力,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中融入了更多的本村特色和宣教内容。“对于垃圾分类、美丽庭院建设、拆迁等村里的中心工作,文艺骨干通过自编的节目进行宣传,效果比我们开动员大会还要好。”王朝浩由衷地说。

    春枫艺术团和文化公司创作的小品《20年媳妇20年婆》,讲述的是一个儿媳妇对婆婆不是太孝顺,等她自己成为婆婆后,通过换位思考,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加倍孝敬婆婆的故事。剧情一波三折,台词直白幽默,《20年媳妇20年婆》在去年的村晚一亮相,收获了村民发自心底的叫好。“舞台上的演出就像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看完这个节目,很多村民在欢笑的同时陷入了反思,大家看完节目后说要好好孝顺长辈。”车何渡村村民何国成说。

    “家”和万事兴,用好文化礼堂对促进邻里和谐及推进村里的工作有明显的作用。“我们村以前矛盾多,是个复杂村。文化礼堂的活动丰富起来后,村民经常在一起排练演出,关系非常融洽,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更健康,邻里关系更和睦。”何成赛感慨地说,“文艺骨干也是村里志愿者队伍的主心骨,碰到垃圾分类、拆迁等问题,他们出面和村民沟通,有时候比村干部还管用。”

    “石碶街道引进社会力量‘种文化’,在农村文化礼堂内容服务和供给体系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海曙区委宣传部宣传科陆亿告诉笔者,海曙即将开通农村文化礼堂服务专线,整合政府、市场和志愿服务三类资源,建设需求收集——需求点配——服务提升一体化的农村文化礼堂服务供给平台,更好地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