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2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金融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中国金融改革路线图》
黄益平 著
中信出版社
2019.4
本书分析了金融改革政策近40年来的发展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改革方向,并围绕“构建中国现代金融体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中国金融改革,
未来会怎样?》
陈志武 等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年4月
本书反映国内权威经济学家对金融科技新生态与新空间等问题的思考。
《中国金融开放的下半场》
张宇燕 等著
中信出版社
2018年3月
围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跨境资本流动、金融支持“一带一路”等金融开放领域的焦点话题,本书分析了金融开放政策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并围绕“积极、稳健地推动中国金融开放”提出了政策建议。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目标。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对“构建现代金融体系”这个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的、核心的组成部分,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期社科书架精选相关书籍,深入解读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顶层设计、具体目标和实施路径,回答中国金融改革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可资品鉴。

    ■中国金融改革的问题在哪

    在微观金融领域,对于如何发挥金融的本质属性,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将金融政策、宏观调控与市场化运行有机统一起来,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例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存在的,我们应该设法找到一种具体的解决方法。事实上,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有时候可能是两个问题。如果市场上的资金能够按照真实的风险水平进行定价,一定程度上有可能促进融资难问题的解决。用行政手段,要求银行降低利率,设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这是可行的权宜之计,但不可持续。商业银行是否可以利用中小企业业务利润的上缴部分,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由财政部门统筹统管,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发生的损失由金融机构和担保基金共同承担?实际上,国外已经有很多类似的成熟做法。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金融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仍十分复杂,如现在讨论比较多的金融监管问题,涉及P2P(个人对个人网络借款)、互联网金融及表外金融业务的风险问题,都与我们的监管体制有一定关系。当前的监管正在从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从准入性监管走向持续性监管,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包括监管机构的设立、人员配备、数量、质量、专业水平及科技水平等。如果让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负责监管,有些机构可能还不具备这个能力,也不具备相应的机制体制、激励措施等,因此只能把监管重点放在准入这一环节,持续性的监管难以做到。如果不能做到专业性、持续性(24小时)的监管,上述金融风险的产生、爆发就是难以避免的。

    ■面对问题,怎么改

    政府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现代化、市场化、适应创新要求的金融体系。

    第一,真正实现让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把金融决策权留给市场,同时建立金融机构准入与退出规则,打破刚性兑付,减少直至消除资金定价与投资行为的扭曲,完善资金的定价机制与配置机制。把政府的功能限制在宏观调控、维持秩序、支持稳定和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

    第二,进一步推进银行的商业化改造。改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在银行内部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建立新型银企关系,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真正实现借贷利率的市场化。完善商业银行的规范化准入与退出机制,以存款保险制度为基础建立商业银行风险处置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

    第三,围绕信义义务,发展功能健全的资本市场。遵循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原则,实现金融资产公平、合理定价。改革资本市场税制,鼓励更多资本通过长期投资承担风险、获取收益,为创新发展提供优质资本金,消除短期投机行为和监管套利动机。丰富金融产品市场,完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 

    第四,建立支持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金融政策。政府应该把支持创新的金融决策权留给市场,合理发挥自己在产业政策方面的作用,同时统一决策的权利与责任,减少“政绩工程”,包括各种名不副实的基金小镇和产业引导基金。通过“改革试点”,尝试“监管沙盒”的做法,平衡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第五,金融监管部门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做到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并重、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共举,同时增强监管政策的协调性。既要增加金融监管的资源(包括编制与经费),又要更合理地配置监管资源,适应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不断增加的金融体系,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第六,货币政策要从数量型向价格型框架转变。确立央行政策利率以锚定与引导预期。稳定央行流动性操作机制,稳定市场预期。通过调整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提高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完善货币政策的决策机制和操作机制,建立健全货币政策决策信息公开制度。

    第七,完善现代金融的法律体系。统一金融立法,改变过去分业立法、机构立法的模式。及时更新一些内容明显滞后的现行法律,同时增强金融立法的前瞻性。强化法制执行,在法律层面规范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处置机制。继续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约束失信行为和建立个人破产制度。

    ■改革有时会缺乏内生动力,需要通过开放倒逼改革

    除了金融机构改革,开放是金融改革的另一必要条件。改革有时候会缺乏内生动力,需要通过开放倒逼改革。开放的基本含义:一是引进规则,二是引进制度,三是引进竞争。

    总体看整个金融改革过程还是按照市场规则和经济规律,逐步引进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又体现市场原则的法律体系、制度规则、计量标准和实践准则。有了这样一套规则体系,改革进程才更加规范。

    从商业银行看,自身消化不良、贷款能力较低导致不良贷款快速累积,我们通过实施《巴塞尔协议》保证商业银行拥有较大空间应对金融风险,资本金多少决定了银行的实力,不仅可以保证银行金融活动正常运行,还可以维护存款人的正当权益。

    第二个含义是制度,制度指的是产权和治理。可以看到,21世纪初叶中资银行引进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推动银行业的改革,建行、中行、交行在改革过程中引进境外投资者并成功上市,是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的成功案例。国有银行改革经历艰难的探索,先是办成专业银行,然后成立政策性银行,把政策性业务剥离给政策性银行,把国有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

    事实证明,如果不转变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银行不可能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1994年我们颁布了第一部规范外资银行在华设立机构的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这是金融行业引进竞争的开始。保险业是最佳实践,该行业开放力度更大,比其他金融行业提早全面对外开放。中国根据加入WTO承诺,进一步取消外资保险机构公司设立的地域限制。2005年年底中国取消法定分保政策。说这个案例什么意思?如果把金融的子行业、子机构领域进行区分的话,可以发现开放程度越高、竞争程度越高的领域越繁荣。

    ■走向世界的道路并非铺满鲜花

    2017年11月9日,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中方按照自己扩大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大幅度放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应该看到,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是中国履行入世之初的开放承诺,但开放金融服务业同开放资本项目是不同的两件事,开放金融服务业并不等于放弃资本管制。

    事实上,中国完全应该大幅度放宽金融业的市场准入。海外金融机构的进入、竞争压力增加将促使中国金融机构改善服务,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和公众服务。与给出资本项目完全开放的时间表不同,给出金融服务业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是可行的和有益的。中国的资本项目自由化和金融服务业开放固然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目标模式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照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遑论不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模式也是各有特色的。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项目自由化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模式的同时,如何在这种目标模式上打上中国印记,对于中国经济学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挑战。

    中国金融服务业不仅要讨论“请进来”,而且要讨论中国金融服务业的“走出去”。中行马德里分行和农行纽约分行遭受驻在国金融监管机构处罚的事件,虽然未讨论具体细节,但我们的金融机构需要痛切地认识到:走向世界的道路并非铺满鲜花而是长满荆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