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宁波解放70周年纪念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25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70年,时代潮音澎湃港城宁波

繁华的三江口。(刘天甲 摄)
繁忙的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周思聪 摄)

    7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却深刻地改变了宁波这座城。

    70年,宁波交出的现代化答卷,令所有了解历史的人惊叹——

    新中国成立前的1948年,宁波城区包括家庭农场、手工作坊在内,只有484家工厂,百人以上工厂只有8家。1949年,宁波工业总产值只有8600多万元,“三支半烟囱”是当时宁波工业经济的真实写照;港口年货物吞吐量仅4万吨;地区生产总值仅2.16亿元。

    70年光阴划出一道炫目的上扬曲线——2018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45.5亿元,成为全国第15个GDP超万亿元的城市;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10.8亿吨,在全球港口中排名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1.79∶1,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70年,这片土地激发出澎湃动力和发展活力。

    记者 王佳 

    港口和开放 牵住经济社会发展“牛鼻子”

    历史的细节中,时常藏着乾坤。

    1973年7月,芦苇密布、野鸭成群的宁波港迎来一位特殊客人——粟裕大将。白天坐船考察,晚上研看地图,宁波港让粟裕大将喜出望外。

    粟裕大将是奉周恩来总理之命,以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从北到南秘密寻找深水良港。

    宁波港水深18.2米以上,常年不冻不淤,25万吨级以下船舶可以自由进出,25万吨级至3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可以候潮进港。

    如此天然良港,在全世界都不多见。粟裕大将回京不久,中央决定扩建宁波港老港区,翌年1月开辟镇海新港区,此后又新辟北仑港区。

    这让因地处海防前哨而施展不开手脚的宁波看到了希望。自此,宁波按下了港口建设的“加速键”。

    在全球唯一的10亿吨级超级大港口宁波舟山港,桥吊司机郑孜像操纵吊具,轻松一抓一放,一分钟内便将60吨煤炭从船上送到岸上。30多年前,就在同一个码头,他的父亲郑学义同样从事港口装卸工作。不同的是,搬运60吨货物,一个人肩挑手扛,可能要花上几个月时间。港口,成为宁波这座城市天翻地覆变化的最大引擎。

    历届宁波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不断描绘和实现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从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到计划单列市,再到“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宁波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依托港口,宁波临港产业带快速崛起,石化、能源、汽车等临港工业区绵延20多公里,国际物流、航运交易、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异军突起。

    如果说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就是宁波最大的优势。

    从开发区、保税区到“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宁波抓住了国家对外开放的每一次重大机遇,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开放造就了全球化的视野。数十年来,宁波企业千军万马闯荡国际市场,带动城市经济与世界经济交汇交融。宁波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投资贸易关系,成为浙江省首个、全国第8个进出口总额超千亿美元的城市。

    一张蓝图绘到底。从“一带一路”到长江经济带,再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处在国家战略“交汇点”上的宁波,以开放写就扬帆再出发的生动“剧本”。

    “智造”筑基 一以贯之深耕实体经济

    纵横正有凌云笔。

    以制造业起家的宁波,围绕制造业正在下一盘“大棋”。宁波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决策,近来引起广泛关注。

    在不少地方的发展选择“脱实向虚”的今天,宁波的决策显然不是一时冲动。

    工业是宁波立市之本、强市之基。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宁波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

    宁波清晰地看到了制造业的独特优势,全力以赴发展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朝着“中国制造业最强城市之一”的目标前进。

    杭州湾畔,吉利和一汽大众的生产车间运转不歇,仅杭州湾新区一地,去年汽车产业的总产值就超过了1000亿元,全市汽车产业的总产值更是高达2498.8亿元。

    甬江南岸,一座软件产业园已经建成,襄助宁波打造以工业软件为重点的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去年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640.3亿元,同比增长20.1%。

    宁波的纺织服装企业登上了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榜单,大发化纤凭借“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荣获二等奖,成为传统制造业苦练内功、转型升级的最佳“代言人”。

    ……

    作为制造业大市,宁波坚持强创新、调结构、促转型,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宁波传统块状经济“老树发新枝”,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一条实体经济加速崛起的“宁波路径”清晰可见。

    提质扩量的同时,宁波制造业开辟了第二条“战线”,激发小体量“单项冠军”潜力,鼓励更多企业家和科研工作者关注并参与核心零部件研发。目前,宁波已有国字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8家(个),数量居全国首位。

    从产量和产值看,这些“单项冠军”也许并不起眼,但它们往往代表了所在领域科技研发的尖端力量,关乎城市乃至国家的工业基础和核心竞争力。

    宁波德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半径不到2厘米的缝纫机旋梭,为全球数十个国家的缝纫整机厂提供配套,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三分之一;年产值仅1亿元的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2010年、2019年两次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打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

    经过长期培育和发展,宁波在制造业可谓“实力担当”,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方面有着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优势。只有把这个优势做大,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当其时。为此,宁波正在研究谋划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给予“滴灌式”支持,提供全方位服务和保障。

    历史,昭示未来。保持发展壮大“宁波制造”的战略定力,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的宁波,未来可期。

    以人民为中心 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长溜沿河而建的瓦屋、木板墙,烟雾腾腾的土茶炉,乱如蛛网的电线……随着旧村改造的推进,望春桥村的旧景一去不返。见证了这番巨变的望春古桥旁边,一座可以行车的新桥正在建设。

    1000多公里的城市绿道,将三江六岸串珠成链。一侧是江景,一侧是绿带,市民乐行其间。

    从“你一间,我一间,筒子楼里冒黑烟”到“小高层,电梯房,城乡广厦千万间”,从承载一个家庭苦辣酸甜的粮票、布票到去年全市4154.9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向着“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梦想,宁波人在日益美好的生活中触摸7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果实。

    解放之初的宁波,百废待兴。作为中国东部一个不起眼的商埠,宁波的城市很破旧。破旧的表面之下,跳动的是渴望振兴、渴望发展、渴望幸福的强劲脉搏。

    文化为城市发展赋能。宁波文化源远流长,又与时俱进。港口文化、浙东学术文化、藏书文化、海防文化、商帮文化……这些渗透在宁波人心灵中的文化,具有张扬个性的开拓精神、锲而不舍的务实精神、信誉至上的诚信精神、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这正是宁波飞速发展凭借的内在动因和文化养分。

    在去年的“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上,引自王阳明先生心学理论的“知行合一”,展现宁波人向海而生、敢于弄潮精气神的“知难而进”,深厚文化底蕴造就的“知书达理”和“宁波帮”人士报效桑梓时凸显的“知恩图报”,深刻而又直观地描绘了一幅宁波人的画像。

    70年来,宁波的发展翻天覆地,获得了无数荣誉,特别是9次登上了“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宁波,为什么让人感到幸福?奥妙就在于,宁波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每年,宁波都在充分征求市民意见的基础上,推出十个民生实事项目,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作为创新活力之城,宁波坚持用互联网科技带动智慧民生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宁波,全市所有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和综合博物馆“零门槛”开放;在宁波,出门是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稳定在11.8平方米左右;宁波还掀起了“厕所革命”,新改建各类公厕6000余座……

    这些看上去“点点滴滴”的小事,组成了城市的日常生活,让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感觉到温暖、善意以及满满的幸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