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为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人民日报》刊文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变了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环境,但更主要的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战略空间和战略机遇。 一些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泛起导致我国外需增长放缓,但也带来倒逼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中国成功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正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积极变化;虽然全球科技创新速度有所回落,但中国创新发展的脚步正在加快,特别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中国利用广阔的国内市场和丰富的创新人力资源,可以通过“干中学”更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在新技术创新浪潮中实现弯道超车甚至变道超车;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空间,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正在得到提升,完善全球治理离不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全面看待当前经济发展的 新特点新态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经济日报》刊文表示:看待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态势,要把握经济发展大趋势,抓住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 首先,既要看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又要看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一方面,由于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等因素,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经济转型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空间、内需潜力。其次,既要看消费增速放缓现状,又要看消费结构升级蕴藏的增长潜力,看到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既要看货物贸易增速下降特点,又要看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态势,从全球看,服务贸易已成为多边、双边贸易投资协定的焦点,成为新的全球经济竞争重点;从国内看,要加快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新格局,推动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 以文明平等交流互鉴 促进新的文明复兴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在《人民政协报》刊文说:起源于欧洲的现代化为人类带来了人本主义思潮,但随着这种现代文明扩张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因此,人类危机呼唤人本主义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呼唤一场把过度膨胀的人还原为和谐的人、在文明互鉴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的文明复兴。 亚洲文明以其文化自信、协作互信、发展共识以及创新活力,倡导文明平等交流互鉴,正是对这一时代要求的回应。亚洲文明的精髓在于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平等交流;亚洲文明努力的方向就是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友谊、推动人类进步、维护世界和平;亚洲文明的新法则顺应着共同应对挑战、迈向美好未来的时代要求。 人工智能 让学习无处不在 北京教科院课程教材中心副主任王凯在《中国教育报》刊文认为: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让学习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高仿真技术可以使学生难理解的概念可视化,难表征的过程具象化,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可迁移性。各种智能学伴技术可以为学生打通链接海量有关信息源的通道,使得海量资源随时可得,把真实问题、真实数据带入学生视野。虚拟技术可把教师、学生、家长、专家等不同的兴趣共同体与学校连接在一起,促进相互间的互动和学习,并提供促进学习的工具和支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表征、组织、建构、分享、管理、表达、反思等,提升其学习能力。此外,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表情识别技术能够全方位记录、加工、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可以获得来自工具、教师和同伴的即时反馈,反思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元认知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