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0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甬江港区的前世今生

杉杉公园矗立在水中的几根大柱子,“诉说”着港务二区过往的繁华与热闹。(俞永均 摄)

    记 者 俞永均

    通讯员 顾逸骁 

    20世纪70年代,宁波港区的范围在甬江上游一带,并由三个装卸作业区组成。

    位于宁波老外滩的港务一区,兼备客、货运功能,客运候船室就在原轮船码头(现为宁波美术馆)的地方。这里运营的客运航线主要为甬申线,也是当时我国客流量最大的航线之一。与客运同时存在的为装卸一区,主要为客船的货仓装卸货物,同时兼带装卸500吨级的货船。每到客班轮到港、开船时间,人声鼎沸,一派热闹繁忙景象。

    隔江而望的是港务二区,也就是现在的杉杉公园区域,该装卸区主要从事黄沙和盐等物资的装卸作业。在杉杉公园靠江的位置,低头细看,你会发现矗立在水中那些历经风浪冲洗的水泥桩,这就是二区老码头的水下基础。

    沿老外滩的一区码头往北,背靠火车北站的是港务三区,当时主要从事水铁联运。来自温州、台州和舟山地区的货物,通过水运到达宁波,然后在三区通过公路短驳到火车北站,经铁路中转到全国各地;反过来,它又将全国各地的铁路货物通过铁水联运,中转进入温台舟地区。

    1974年,纪才伟进入原宁波港务局港务一区上班,一直干到2009年退休。据他回忆,甬江港区码头前沿水深在5米左右,最大只能停泊3000吨级的客货轮船。当时来往老外滩的客船大多客货兼运,客舱甲板下设有货舱,带的货物以五金件和宁波市民急需的日用百货为主,港务一区的客运线还有宁波至定海、温州和舟山其他岛屿的航线。

    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甬江口的镇海作业区和北仑深水矿石中转码头相继建成投产,三个港区(北仑、镇海、甬江口上游的港区)统一由宁波港务局管理,归属为交通部直属港口。甬江内的三个作业区和客运站合并,称为“宁波作业区”。

    随着全国铁路建设的推进,温州、台州相继开通铁路,其借道宁波进行水陆联运的需求逐步消退。同时,沪杭甬高速公路的通车,大大缩短了宁波到上海的时间,很多旅客改乘船为坐汽车。客运量大幅下降,造成整个甬江港区经济效益不佳,甚至出现亏损的局面。

    另一方面,由于涨潮落潮时带进了大量泥沙,宁波作业区中的一区和三区每年都要组织挖泥清淤,港区运行成本大增。

    当时的宁波作业区,为克服自身条件限制,发挥港口业务管理和装卸技能人员的优势,工作人员纷纷走出甬江,到北仑锚地去装卸作业。“那时候,镇海作业区和北仑作业区刚成立,急需大批有熟练装卸操作技能的装卸工人。根据上级业务管理部门的要求,我们组织装卸队去北仑港区进行水上锚地作业,当时被誉为‘港外找港’。”纪才伟笑着回忆道。

    后来,随着镇海港区、北仑港区的成熟并逐渐具备承接各类大型外轮的能力,甬江港区的功能和地位被完全替代。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