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0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纷繁的人间彼此温暖

——读孙频小说集《盐》

    虞时中           

    青年作家孙频的作品侧重于书写底层人物面对磨难与困境的挣扎、新旧两代人关于故土的矛盾以及梦想的破碎。在《盐》这部小说集中,孙频把她具有代表性的6部中篇作品集中呈现出来,让我们从那些跌宕起伏的命运回声中,感受纷繁人间的那一丝丝细微的弥足珍贵的温暖。

    在孙频的文字中,常常是附着在土地上最边缘、无人问津的一群人在唱主角,她把这种写作姿态定义为“悬崖上的致敬”。她善于从生活的余烬中翻找出那些微小的火星和细微的温暖。她用充满悲悯的人文笔触,诚实地写出了人的困境、苦难以及在平凡的生活状态中升腾起来的卑微的希望和相濡以沫的力量。在《乩身》里,孙频写了两个残缺的人,在极端窘迫的生活环境里,他们不由自主地走到一起,面对冰冷的生活,互相扶持,最后用自己的方式跳出了困境。而《东山宴》里的采采和阿德,是与苦难同行的姐弟俩,在缺少亲情和爱的环境中,姐姐采采萌生了带弟弟阿德逃离故土的念头并付诸行动,可最后却发现,失去母亲的阿德,还是把头钻进土中,只为了和死去的母亲团聚。结尾处,孙频写道:“阿德的脸上满是泥土,鼻孔里和嘴唇间也是泥土。”而这时“采采轰地跪倒在地,把整张脸都埋在泥土里久久地抽泣着。雪一样的月光大片大片砸下来,盖住了人间这些大大小小的坟墓。”如此结尾,着实令人震撼。

    《祛魅》里,方山中学女老师李林燕年轻时有着不合时宜的心高气傲,她幻想远处的爱情和男人,鄙弃眼前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终于承认,不能再继续骗自己,却发现自己已经与现实环境脱离,成了一个遥远的边缘人,于是只能选择更无奈的路。《我看过草叶葳蕤》则写了一个时代转变中的零余人李天星,他一直怀揣着艺术的梦想,却一再被现实践踏和捉弄。年轻时,他遇到了比他大13岁的百货大楼女售货员杨国红。此后又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女性,直到有一天,所有的女人对他来说变成了草叶腐败的气味,所有的女人变成了一种符号。而那个已经年老的早已被他嫌弃的女人,还站在县城的汽车站等他归来。这份真情超越了时空和岁月,召唤着他归去,最终李天星选择和她一起去观看百货大楼的消逝。《无相》中的女大学生,为了每个月的一点生活费而忍受老教授提出的过分要求,尽管她理解他的孤独,理解他对年轻身体的渴望,但最后还是选择了远离。直到老教授的死讯传来,“她先是莫名地松了口气,紧接着便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悲伤向她袭来。”这种悲伤的出现,让这篇小说成了真正像孙频所说的“有味道的小说”。这种味道,就是世间的盐。

    孙频曾经说过,她更崇尚有力量的写作,而不具备婉约乃至腻味的写作气质,写上十年也未必能写出雨打芭蕉的风韵,写不出来也不打算装。在后记中,她写道:“为什么我们都是盐?因为盐是渺小的、卑微的,但盐是这世间最重要的调味品,没有了盐,世间便没有了味道。”在时间的浩瀚长河中,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渺小的、卑微的,甚至是转瞬即逝的。也许我们对于他人和世界来说,存在的意义便是一粒盐的意义,那就是,我们不过都是这世间的一粒调味品。我们终其一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方生方死、痛彻心扉,放在时间的长河中,其实就只是一滴水。这滴水一旦融入大河便会消失不见,成为大河最小的一个细胞,继续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滚滚向前,永不停歇。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