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06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月白糖揾粽子

    桂晓燕           

    老底子凡是宁波人,个个会念一首十二月岁时歌:“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上坟坐轿子,四月种田下秧子,五月白糖揾粽子……”一直念到“十二月冻煞凉亭叫花子”。现在上坟早就不坐轿子坐车子了,也没有叫花子会冻煞了,而其他一些习俗,基本上绵延至今。这不,明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正是“五月白糖揾粽子”的日子。

    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最早的可以上溯到我国古代吴越部落对龙的图腾崇拜,由龙舟竞渡形式的祭龙活动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夏令时节祛病防疫、辟邪攘灾的元素,并结合纪念春秋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或伍子胥、曹娥)的意义,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相当深厚。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的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风俗丰富多彩:吃粽子、赛龙舟、佩香袋、插菖蒲、薰苍术、挂艾虎、驱五毒、喝雄黄酒、悬钟馗像……老宁波还作兴吃“五黄六白”。“五黄”一般指黄鱼、黄鳝、黄瓜、黄蛤、黄梅(或黄皮枇杷)等五种应时的黄色食品,“六白”则指豆腐、茭白、小白菜、白条鱼、白斩鸡、白切肉。

    端午这天,当“毛脚女婿”的,要用两只披红挂彩的箩筐,挑一担礼品孝敬准丈母娘,叫做挑“端午担”。其他礼品可以灵活掌握,一只大白鹅是必不可少的。大白鹅昂着头,“戆戆戆”一路傻叫,引得旁人纷纷调侃:“嗨,戆大女婿(呆大女婿)送戆头鹅(呆头鹅)来了!”这就是民间“呆大女婿”这种叫法的来历。呵呵!这种叫法听起来对女婿不大客气,其实并无恶意,无伤大雅。祝英台在“十八相送”的路上,看到河上漂来一对大白鹅,对梁山伯就这样唱道:“……那雌鹅对你微微笑,她笑你梁兄像只呆头鹅。”谁让梁山伯对祝英台的再三暗示木知木觉,傻得那么可爱呢。

    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端午节已不像过去那样隆重热闹了,其中一些节俗,也有逐渐淡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代人有更丰富的物质享受和更时尚的文化生活,起源于农耕时代的以“吃”为重头戏的传统节庆风俗,其号召力和吸引力已不如原来强烈;同时,近年一些“洋节”的舶来,也对传统节日带来一定的冲击。

    然而,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时代怎样变迁,端午节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节俗,依然在人们的心中不可动摇。换句话说,吃粽子这件事是不会忘记的。现在粽子的花色品种繁多,有鲜肉粽、牛肉粽、火腿粽、豆沙粽、红枣粽、莲蓉粽、蛋黄粽、八宝粽等等,可谓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然而,对于宁波人来说,不管粽子的品种多么丰富,阿拉还是最喜欢吃地道的宁波碱水粽。那种在糯米里加一点碱水做出来的粽子,煮熟后色泽黄褐、晶莹润泽,特别稠、特别糯,还有一股淡淡的碱水清香。吃的时候揾白糖,揾到哪里甜到哪里,这就是“五月白糖揾粽子”。

    瞧瞧这几天在家门口挂上蒲剑准备过节的宁波市民,就知道外国的蛋糕不能取代中国的粽子;看看春运期间浩浩荡荡、震撼人心的返乡大军,就知道阖家团圆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总而言之,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中、融入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传统节日,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凋零消亡的。传统节日如此,其他历史文化遗产也如此。对于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坚定的自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