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文明看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0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甬城骄傲

——第六届宁波市道德模范群像

道德模范接受表彰。
道德模范在台上合影。(本版摄影 崔引)
第六届宁波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现场。

     记者 张 昊 

    三江汇流,滋润人心,爱心宁波,尚德甬城。

    初夏的宁波,万物葱茏,洋溢着热情与希望。昨日上午,第六届宁波市道德模范颁奖活动举行。15位道德模范从不同的乡村、社区、单位,走到聚光灯下,接受整个城市的致敬。

    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他们是文明道德风尚的示范引领者,他们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追梦者,他们是甬城骄傲。

    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9人,省级道德模范18人,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12人……好人辈出、德耀甬城,道德楷模以其善行义举构筑道德高地,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观念,为“六争攻坚、三年攀高”提供强大道德力量,铸造起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明之都、德善之城。

    助人为乐 大爱无疆

    扶贫济弱,他们伸出热情的双手,温暖千家万户;志愿服务,他们高举文明的火炬,行程千里万里……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用日复一日的善举,年年岁岁的付出,让更多的生命如沐春风。

    身着白色的志愿者服,北仑区红领之家社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陈军浩站在舞台上神采奕奕。红色的衣领,格外抢眼。

    为什么叫“红领”?这是很多人对陈军浩提过的问题。他的回答是:我们的红色是“党旗红”。取名“红领”就是追求红色信仰。

    18年前,陈军浩穿一身蓝色工作服,蹬一辆印有“拨一拨就灵”的三轮车,奔波于北仑的大街小巷和居民小区。共产党员怀着一颗为百姓服务的心,是陈军浩和“红领之家”的初心。

    18年之后,这颗“初心”没变,变的是陈军浩身后多了千余名“红领”志愿者。他们共同开展了2564场次志愿服务活动,团队志愿服务时间达5.3万小时。

    他还将社区矫正人员和“红领”编组在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用“红领”的正能量光环,激发矫正人员本性中的“善”。

    同样是党员,夏丁辉也把大爱撒向不良行为青少年的观护。他担任起不良行为青少年社会观护项目书记,对20个不良行为青少年进行观护和帮教,使其重新走上了正路。他还开通了生命热线,利用医学专业知识,把12个有自杀倾向的女孩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夏丁辉还是献血中心的常客,他73次捐献全血和血小板,累计献血量1.53万毫升,获得了“全国献血金奖”。

    夏丁辉也有一个红色信仰,因此他以“红色纽带”命名自己创建的血小板捐献大队。如今,捐献大队义务献血8876人次,献血量355万多毫升。

    在自己的博客上,他写道:“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一直坚持做公益?因为一份初心吧。每一次圆梦都是对自己信仰的一份交待。”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29年的坚守,让奉化小草电力志愿服务队从“小草”发展成了“绿洲”,队伍从1支壮大到77支,从5人发展为1600多人。志愿服务从单纯电力服务走向多元化,公益从奉化做到了东北和西藏。

    “我们做的是小事,但保障用电是大事”。今年,“小草”志愿服务队实施的“平安亮万家”城乡老旧房屋用电安全隐患整治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为奉化老旧房屋住户免费提供表后线路改造、漏电隐患检测、家用电器维修等服务,帮助改善留守老人、儿童、贫困户等弱势群体的用电条件,为老百姓提供了优质电、放心电、安全电。

    见义勇为 顶天立地

    将道义担在肩头,将责任记在心底。将危险抛诸脑后,将生命高高托举……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用正气谱写了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壮丽赞歌。

    昨天的舞台上,演员用情景剧《等你回家》再现了边防干警朱恺杰的英雄事迹,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去年8月1日,朱恺杰在执行边防勤务中迎来了自己入伍后的第7个“八一”建军节。然而,就在这一天,为保护战友撤离,外号“铁牛”的他在处警过程中不幸壮烈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7岁。情景剧模拟了母亲与朱恺杰对话,母子情深让现场观众热泪盈眶。

    在处警过程中,原本干涸的海沟因涨潮突然间积满了海水,必须游泳才能通过。在横渡海沟时,朱恺杰发现战友冯锋因体力不支多次呛水,有溺水危险,立即奋勇向前抓住战友,两人一同全力向安全方向游动。可是最终,朱恺杰未能脱离险境,被海沟里的潮水吞没。当晚7时许,搜救队在滩涂海沟中找到了朱恺杰的遗体。

    在生死关头,他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诠释了“八一”军魂。

    两年前的盛夏,杭甬高速公路余姚服务站附近,一辆面包车左后轮突然爆胎,瞬间侧翻,尾部着火。“我看见面包车翻了,油箱瞬间着火,周围有几十辆车疾驰而过,没人下车。”市民林展斌回忆。

    危急时刻,林展斌成为那名奋不顾身的“逆行者”。他接下来的举动至今让其家人感到后怕:林展斌立即靠边停车,跑上前先从外侧将前挡风玻璃踹破,然后将驾驶员拉出,两人合力抬起车辆,将车上其他6人全部救出。

    待车中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时,车辆随即发生爆炸。在确认车上一家七口安全后,林展斌默默离去。

    郑兴昌在江北庄桥童家村开了多年理发店,理发店门前有条两米深的小河。

    去年,他收到了一封从上海寄来的感谢信。“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40多年了,但我对郑师傅的感激之情从未淡去。”信中写道。写信人叫童杰斌,今年53岁。童杰斌说:“我在媒体上看到郑兴昌师傅被评为‘中国好人’,心中十分激动。因为我正好是被他救的孩子,当时我才七八岁。河边停着小船,我掉进河里被船压住,非常危险。是郑师傅把船用力推开,把我拖了上来。”

    在为街坊邻里理发的47 年里,郑兴昌先后从河里救起了12个落水小孩。

    童杰斌说:“我写这封信是想再次对郑师傅说声感谢,希望他见义勇为的精神在全社会发扬光大。”

    诚实守信 无愧良心

    将兑现承诺作为一生使命,他们岿然不变、初心不改。用善行诠释信义,他们风雨无阻,守望生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立诚重德,身体力行,只为践行自己的承诺。

    一个富民强村的承诺,余姚市临山镇邵家丘村党总支书记黄宝康用了15年来坚守。

    邵家丘村曾是一个集体经济欠账多、群众意见多、人心不齐的“三多”村。2004年,黄宝康“临危受命”,向乡亲们作出了强村富民的承诺。上任15年来,黄宝康牢记对乡亲们的承诺,坚持以德立村、诚信致富的村庄发展之路,使邵家丘村面貌焕然一新,不仅评上了省文明村、省卫生村、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还是最早推行“道德银行”的村庄,诚信友善蔚然成风。

    诚信可以“以德换金”,黄宝康积极推行“道德银行”,还细化了道德积分的评比标准。村里获得过“道德银行”信用贷款的“有德”村民已有50多人次,累计贷款约600万元。

    黄宝康说:“讲道德讲诚信,是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把大家的心凝在了一起。以前村里常打群架,现在已经销声匿迹,邻里纠纷也少了,乡风更加文明,诚信和谐深入人心。”

    每天早饭后,先跑到岔路镇中心卫生院给无人照顾的老人端个茶买个饭,然后跑到门诊部,帮老人拿报告单取药,有时还送老人回家。9年了,这成为娄逢理的生活习惯,风雨无阻。

    娄逢理是宁海县岔路镇高塘村人,2010年他患上风湿性心脏病,在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的帮助下控制了病情。为了将爱的火种传递下去,他许下承诺将用余生回报社会。

    尽管娄逢理因为长期生病,家庭经济困难,但他九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的承诺,义务照顾了200多位重病、独居、流浪老人,为11位老人送终,从未要过一分报酬。他坚持要将志愿之路走一辈子,帮助更多需要的人。

    敬业奉献 铸就丰碑

    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感动,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忘信仰,在发展的道路上谋求创新,在不懈的攀登中走向高峰……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兢兢业业、孜孜不倦,用自己青春与智慧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无私奉献。

    “24年一下子过去了,快得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这是谢振华昨天在接受道德模范颁奖时说的第一句话。

    谢振华担任校长的象山县高塘学校,是全市最南端的海岛学校,交通不便、条件艰苦。“1996年至今,我在这里度过了24个年头,妻子陪我住了18年寝室,有18个大年夜,我待在这里。”

    “只要在这里一天,我就用爱用心,尽己所能。”今年3月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上,谢振华短短5分钟的发言赢得了整个会议最为热烈的掌声。他把所有的爱倾注给了学生。如今,学校的中考成绩连续6年位居全县农村学校前列,农村生源也不再流失,被大家惊叹为“高塘现象”。

    和他一起领奖的还有一位教师,名叫邓高志。她从事特殊教育工作30年,担任班主任工作18年。她爱生如子,为每一位聋人学生付出了胜似母爱的关怀。

    邓高志以超出常人的耐心,一遍遍教听障孩子读写说话,像妈妈一样耐心教孩子穿衣、洗衣,帮助缝补破了的衣服、整理物品,为残障学生打开认识世界的大门。

    “我希望用自己的耐心告诉孩子世界的美好。他们的眼神如此纯洁,这些孩子同样值得被世界温柔以待。”邓高志说。

    她常把自家孩子的衣物带给家庭贫困的学生穿,在医院日夜陪护生病的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在聋人学生无声的世界里撑起一片绚丽的天空。

    “我会帮您办好的,放心好了!”这是市公安局行政审批处受理科科长王营定的口头禅。

    他是宁波“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一个尖兵,在全国公安机关首创了“三多三少”窗口工作服务法,推出“五个一”便民服务举措和“3+3”窗口简约服务礼仪。他把服务办事群众当作使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和团队一起开发出“阿拉警察”APP,为超过100万名办事群众提供便利,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

    穿着工装服在各工地间穿梭,“晴天一头灰,雨天一身泥”就是吴慧明日常工作的写照。“我专注于岩土研究,有人说我是岩土的女儿。”吴慧明说。

    二十余年的工程一线经验让吴慧明逐步成长为行业专家,站上了岩土行业的高峰。2018年,她作为“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课题的核心成员,荣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宁波市土木界首获此殊荣。

    近10年攻关后,中国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最后一个关键零部件——C型密封环实现了国产化。这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能生产C型密封环的国家。站上国际核级密封件技术高峰的,是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励行根。

    今年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励行根参与的一项科技发明,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30多年创业创新,打破技术壁垒,勇立潮头。励行根和他的企业,依靠锲而不舍的努力,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为中国的核电站安全走在世界前列作出了贡献。

    孝老爱亲 挚爱真情

    用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用不离不弃的亲情诠释人间大爱……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无怨无悔,奉献自我,描绘至真至善的慈孝画卷。

    李月儿是慈溪市桥头镇潭河沿村村民。2009年,李月儿因不慎摔伤,左大腿插入了三根钢筋。两个月后,她小叔子余耀武突发中风卧床不起。年迈的婆婆经不起小儿子瘫痪的打击,也病倒了。从此,李月儿每天忙着烧水、煮饭,给卧病的小叔子洗脸、擦身、喂饭。

    2015年,李月儿的老伴被查出患有肝肿瘤,术后不能再干体力活,全家的生活重担压在了李月儿身上。为了生计,她盘下一家小店,进货、补货、看店全一个人干。近十年来,她心甘情愿地付出,没有一声怨言。邻里纷纷夸她善良贤惠,李月儿却说:“都是一家人,这是我应该做的。”

    镇海区胜利路社区居民邬金菊几十年如一日,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地照顾患精神病的弟弟。她们的父亲已过世30多年,母亲一直体弱,也于10年前过世。邬金菊从小懂事,无怨无悔地挑起家中的重担,为弟弟买药、陪弟弟看医生,买菜烧饭,操持家务,几乎将所有的时间花在了照顾弟弟和母亲身上,自己一直未谈婚论嫁。

    77岁的邬金菊尽管没有成家,却用全部的爱与精力书写出一个大大的“家”字。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