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1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治乡村的 宁波脚步

    记 者 龚哲明

    宁海县委报道组 蒋攀

    通讯员 蒋秉盛

    乡村振兴战略,被写入十九大报告,广袤农村激起千层浪。康庄大道繁花似锦、历史名村古韵新貌、现代新农村千姿百态、文明新风次第登场……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乡村让城市更向往”不再只是口号。

    乡村在新时代华丽转身的背后,有村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领头雁”的示范引领,也有农民顺应趋势作出的艰苦努力,更有“法治”这剂“妙药”的及时注入。

    宁波可以骄傲地说: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宁波首创。

    法治乡村的宁波脚步,蹄疾步稳。来自市司法局的数据显示:迄今,我市培育的全国、省、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分别达到22个、259个、705个。

    一

    2003年6月,司法部、民政部发出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

    宁波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8年。那时候,正是国家“三五”普法的中期,经过十几年的普法工作,一种法治的氛围开始在宁波乡村渐渐形成,特别是原鄞县和余姚的一些乡村,人们渴望更加公平的法治意识日益强烈。1999年,宁波市委办市府办出台《关于在全市农村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的实施意见》,为部分乡村的萌动点了“一把火”。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在宁波拉开了帷幕。”当年已经在市司法局工作、如今担任市司法局法治宣传处处长的冯群敏对此段实践探索记忆深刻。

    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没有现成的模板,摸着石头过河,一定要保证方向正确。宁波那些村的“先行者”,从一开始就把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建立在“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的基础之上。

慢慢地,有的村通过建立自治章程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对村民在生产生活、邻里家庭、社会治安、平安建设、公共道德方面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基于法律授权,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依照村民集体意愿,经过民主程序而制定的村规民约,相当于该村的‘小宪法’,是依法治村的重要依据。”冯群敏说,这是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的起步。

    二

    法治乡村建设,如何让法治内涵更深刻?宁波的探索脚步一直在行进。

    《宁波领跑中国乡村法律顾问制度建设》,2008年12月21日,法制日报头版刊登的这篇文章,让人们再次感受了宁波引领法治乡村建设的步伐。

    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宁波于2007年全国首创。到2012年,“一村一法律顾问”全面覆盖,农民要法律咨询、打诉讼官司,再也不用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了。

    “星期四是律师进村的日子。慈溪市长河镇沧田村村民宣爱欢起得比往日要早一些,她要就丈夫车祸事故的处理再咨询一下来村的法律‘家庭医生’。法律‘家庭医生’是村民对该村公共法律服务点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亲切称呼。”这是前些年本报报道的《法律“家庭医生”进村记》的开头部分。法律“家庭医生”进村,正是我市积极探索的“法律服务进村为民工程”的具体内容,可以称得上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的升级版。

    在村级法律服务上不断打磨的同时,宁波开始从文化建设上突破,让法治文化渗入乡村。夏夜的奉化市江口街道蒋葭浦村法治公园里,村民乘凉、散步的多了。公园凉亭、景观石、花坛上标注的法治警句、法治对联,绿色长廊内悬挂的法律谜语,依然是大家聊天的话题之一。法治文化建设,已成为我市法治乡村建设中的一大特色,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法治文化景观。

    三

    诞生于宁海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是宁波向法治乡村建设迈出的新步伐。这“36条”在2018年9月获得首届“中国廉洁创新奖”,今年6月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下畈村正是这项创举的发源地。

    近日,记者在宁海县岔路镇下畈村东头看到,淡水虾养殖基地正在忙碌施工中。村里通过把50亩土地集中流转给宁波丰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规模化淡水虾养殖,农户拿到手的租金从每亩300元提高到每亩600元。而就在一个多月前,在项目进行之初,村民还有许多顾虑。

    “周书记,土地集中流转为老百姓增收我不反对,但挖塘会破坏农田,以后拿回来就不能种田了,这个要得不偿失的呀。”在党员会议上,党员周钱勇提出了他的顾虑。

    下畈村是省级民主法治村,村里所有工程项目的推进,是严格按照法律规范来进行的。在这次土地集中流转过程中,村班子严格按照“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规定,通过“五议决策法”有序推进。在村党员审议、村民代表大会等环节,党员、村民代表都提出会不会破坏农田的顾虑。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立即与丰蓝公司进行对接,商定通过在周边筑坝的方式,在拿掉上面的本土之后,不能破坏农田的隔层,以保持土壤的蓄水能力。这个问题解决后,项目按照“36条”的有关规定实施了下去。现在项目进度已经有一半了。”村党支部书记周方权告诉记者,下畈村始终以“36条”为抓手,村里的事依法、规范、公开地推进,老百姓参与度高,村干部就会廉洁,村庄建设就会提速。

    如今,“36条”在宁波乡村全面推广,其影响正辐射全国。

    宁波探索法治乡村建设的脚步一直在行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