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1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野情怀 作家手笔

——读成风《鄞地俗风散论》

    赵淑萍           

    我知道成风,是因为他的诗歌。后来,又读了他的小说。相识、交往十余年,他给我的印象是豪爽、健谈。当他送我他编著的《宁波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时,我很诧异,洒脱甚至有时大大咧咧的他,居然做了这么细致、严谨的资料编撰工作,用国际通用的编码系统给宁波地域的民间故事分类,这让我看到了成风的另一面。近日,又收到他的《鄞地俗风散论》,书一打开,就再也没合上,一口气读完了。该书内容之丰富,资料收集、梳理之缜密,令我始料未及。通过这本书,以往一知半解的东西,至此茅塞顿开,更何况,还有许多闻所未闻的物事,充满了诱惑。这样的阅读,如此亲切如此愉悦。

    书名中用了“散论”二字。此书论述的内容,确实很散、很广,如鄞地之饮食、方言、旧俗、民间故事,甚至还有与“扒灰佬”相关的典故和礼俗。另外还有墓碑文字、清道观文化、鄞地麻将规则……作者的着眼点很小,但视野非常开阔。这一个个点,看似有些散,但由于作者心中有经纬,用学识把这些点串了起来,于是,就成了一张网,把鄞地的俗风网罗在内。本书的形式又极活泼,既有历史人文大视野下的大气、凝重的书写,如《梦里梦外清道观》;也有散珠式的灵动的解说,如《城里的食物》《鄞地旧俗钩沉》等;隐语行话的记叙也很有趣,此类“暗语”的使用范围并不广,从成风的引文中也可以看出,现今收集的资料并不多,但是在他的东(咸祥)拉西(鄞江)扯中变得饶有趣味;同样,《方言中的无理组合》一文也是洋洋洒洒、颇有新见。比如甬方言中的“矮凳”,他说,是不是也有可能是“阿凳”?令我印象尤深的是他关于“干洗”和“水洗”的说法:“‘干洗’是一对矛盾组合,但是由于以前在水中洗衣的传统,人们一下就能理解。而‘水洗’倒是一个后于‘干洗’产生的词,因为说到洗的时候,不用提到水,人们自然能想到洗是需要水的,而恰是因为有了‘干洗’才需要一个区别于‘干洗’的‘水洗’。冷烫也是同一个道理。”

    和一些资料陈列式的民俗研究成果不同,本书流畅、好读,这首先得益于成风的作家身份。成风的文字干净、形象,蕴含情味,有一种娓娓道来的风格,如电视解说词一样,富有画面感。“古甬城,是一座饕餮之城,它每天张着嘴,需要大量的食物填充进去……”“海退以后整个宁波平原被冲击得广阔而平展。所以这座在浅滩上兴建起来的城池,不仅城内平展,海平面极低,就是城墙以外,方圆几十里,都是一望无际的水网交错的良田……”他的叙述姿态亲切平和,如给稚子讲故事,如与老友围炉夜话。

    其次,成风是带着热爱和兴趣去做这项研究的。他对鄞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出生在这座城里,之后注册的户口和内心一直没有离开过它,它不仅仅是我的模块,还是我人生的根基。”他了解这方土地上人们的衣食住行,了解他们的文化心理。鄞地的物事,他从小就耳濡目染,浸淫其间,常常能于平凡的事物中有独特的发现进而加以挖掘。如宁波菜,他就特别点出了那种深入齿颊的“鲜”。咸齑,烤麸、天菜、汤圆、酒酿和浆板、灰汁团……特色食物、与之有关的器物、谚语乃至岁时节令的吃食,罗列详尽。他还对“村姑救康王”的众多版本给予了剖析,从而归纳出复杂的民众心理。从《鄞地旧俗钩沉》中,我们可以了解相隔甚远且有些已经消失的民俗民风,如赶贼神、佯扫地、煮露天米饭、问筷姑娘等。

    成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民俗研究的?与他交谈得知,原来他大四选修课上接触过民间文学,后来就一直自修民俗学。甬上的不少作家、学者,都对民俗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民间文化不在书桌,在田野。这些本土作家、学者一直很自觉地做着田野调查,从而留住了宁波的生命印记,留住了乡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