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孟进 近些年来,宁波保险业以保险创新为手段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其先进理念和高效服务在业内获得了良好的声誉,把握宁波中小企业保险需求特征,提出未来努力的方向和举措,不仅有助于凝练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在相关领域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也对支持我市民营中小企业成长,向着“打造全国一流的民营经济创新创业高地”目标迈进具有积极意义。 一、宁波中小企业保险需求的特征 一般而言,中小企业保险需求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需求引致性。中小企业大都缺乏相应的金融人才和管理经验,难以对自身风险做出准确评价和判断,这就导致大部分企业在未发生风险前,很难意识到保险的必要性,需要引导和激发其保险需求。二是非连续性。在财产保险方面,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财产风险分布是不连续的,导致其往往存在侥幸心理,不会连续性购买保险;在人身保险方面,中小企业的员工流动性较大,导致人身保险需求的断裂。三是分散性。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员工数量相对较少,中小企业保险需求具有小额特点,体现在保险标的价值低、保额小、保费少,这也是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涉足这一领域的主要原因。 除上述普遍性特征以外,宁波中小企业的保险需求,受区域特定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海洋渔业类企业保险需求突出。长期以来,渔民出海捕捞、近海养殖等生产活动面临着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风险,其保险需求非常突出。据宁波渔业互保协会统计,从1997年到2017年,参保渔船数量从65艘增加到4580艘,参保人身安全险的渔民从507人上升到21206人。二是外向型企业保险需求快速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借助港口优势,宁波涌现了众多外向型中小企业,在对外经贸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保险需求。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企业借助金融工具规避信用风险的需求大幅增长。三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催生了保险新需求。近年来,宁波制造业全面推进“两化融合”“机器换人”,着力开展智能制造、品质制造,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的财产险、责任险已不能满足企业多方需要,涌现了对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等首次应用的责任保险,对高端人才和产业工人分层次的养老保险等新需求。 二、保险业服务中小企业的方向和措施 1、科技赋能,中小企业受益保险普惠 保险科技是指应用于保险行业的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科技的渗透给保险行业带来的裂变升级。无论是智能风控技术、智能定损技术、自动化理算技术、智能核保技术还是智能开放平台,科技将成为保险行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和保险服务经济社会的新渠道。 今后,保险科技的运用将有助于保险普惠更多中小企业,利用科技手段克服中小企业保险服务中的难点和痛点。例如,建议保险公司基于区块链技术解决产品溯源的难点,在跨境电商交易中推出“正品保证险”,以加强消费者保护,提高电商平台公信度;在食品安全责任险中,借助区块链技术追溯境内外食品供应链,搭建更安全的食品市场,提高中小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在宠物保险领域,以人工智能识别技术解决宠物的辨认问题,无需芯片植入宠物身体的硬性做法,即可为每个宠物建立有效的ID,通过保险公司和宠物医疗机构合作,实现宠物轻松投保。 2、相互保险,助力中小企业抱团发展 所谓“相互保险”,是指一群有共同需求和面临同样风险的主体自愿组织起来,定义好风险补偿的规则,预交风险补偿分摊资金,从而保障每一名参与者保险权益的组织形式。相互保险投保费用较低,因而是适合于中小企业的保险组织形式,尤其在涉农领域,美国农业保险采用相互模式的比例为47%,法国70%,日本则高达100%。在我国,相互保险业务起步较晚,2015年中国保监会发布《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迄今只有三年多时间。 目前,银保监会对相互保险组织的审批控制较严,国内迄今批准的只有三家,但政策对农村地区相对宽松。对此,建议地方政府以农民或农村专业组织为主要服务对象建立涉农相互保险组织,尤其针对偏远农村、海岛等商业保险覆盖程度不高的地区,按照《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规定,适当降低涉农互保组织的设立标准,初始运营资金门槛设定不低于100万元即可。通过设立农村相互保险组织,有望提高低收入人群、特定群体等的保障能力,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