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上午,慈溪市匡堰镇一家杨梅电商店正在忙着包装。(唐严 摄) |
本报讯(记者陈章升 通讯员张朝峰 马佳露)端午过后,上林湖畔,杨梅飘香,硕果累累。果农们将采摘的杨梅分拣、入筐后,搬至船上,运往城里销售……这是慈溪女画家朱碧云在《上林湖畔杨梅红》中描绘的杨梅丰收场景。今年,这幅“杨梅画”被印在抱枕、雨伞、马克杯等日用品上,成为慈溪杨梅节文创产品展示活动中的一大“明星”。 “慈溪欢迎您”“杨梅味道‘交关好’”……昨日,来慈溪采摘杨梅的杭州游客王先生收到了宁波好友的“特殊问候”。传递问候的是微信上3个说慈溪话的“杨梅团宝”,自前年亮相以来,它们便在网上迅速走红。“杨梅团宝”是慈溪团市委开发的一款卡通形象,圆圆的大脑袋、紫色的爆炸头,丰富的表情,生动呈现了慈溪特产杨梅。 杨梅上了明信片,果农秀出文艺范。今年杨梅采摘上市前,宁波瓷味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精心绘制了以杨梅为主题的明信片,让消费者在品尝杨梅之余能细细品味本地杨梅文化。这套手绘明信片共9张,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展现了我市杨梅产区的迷人风光。公司总经理沈沛锋告诉记者,他们手绘这套明信片, 希望借此推介宁波杨梅,打响区域杨梅品牌。“我们与杨梅种植大户合作,推广‘杨梅明信片’,半个月卖出200多套。” 在将杨梅元素融入日用品、工艺品的同时,一些大厨还将杨梅烹制成“杨梅菜”,提升了宁波本帮菜的口感。孙蔚是我市一家酒店的大厨,凭着拿手菜“杨梅红烧肉”,在宁波“美食圈”小有名气。每年杨梅节,他都会在厨房露一手,做几道特色“杨梅菜”供客人品尝。“‘杨梅红烧肉’‘家乡杨梅圆子羹’‘杨梅烧饼’都是我的拿手菜。”孙蔚说,一颗杨梅,一桌杨梅宴,是他对家乡的情愫。 为了打开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近年来,慈溪、余姚为杨梅插上“互联网+冷链物流”翅膀,进一步拓展“杨梅经济”产业链。其中,慈溪公开发布了该市首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慈溪杨梅”,逐步实现统一标识、统一口号、统一包装、统一标准“四统一”,擦亮“中国杨梅之乡”这张城市金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