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磊 创新居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自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规划建设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以下简称“大走廊”),是响应国家创新政策、开展自主创新示范的应有之义。努力将其建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经济智创中心,是宁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点睛之笔。 一、执行激励导向的创新政策,促进创新生态化的政府新治理 基于大走廊打造全国甚至全球领先的制造经济智创中心的战略目标定位,激励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多元主体通过开放开展合作;激励创新主体通过产学研用协同与互补实现创新。增强对标意识,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研究探索基于生态治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统筹结合推演比较和情景模拟,科学高效地开展创新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和退出等环节,提供包括资金、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大学进行大规模基础研究,产生先进技术和发明,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催生出从实验室走向大走廊进而扩展至全国甚至全球的成功商业模式。二是通过出台不同政策以鼓励创新活动,保障创新的持续发展。前端,提供研发经费,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各类职业与技术类教育,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各梯级的人才;中端,通过税收制度鼓励向研发活动进行投资,建立风投基金扶持部分行业;后端,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二、营造开放共生的生态环境,加强全球创新要素的集聚吸引 大走廊在创新方式上,应加快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共生式创新转变,联合建设高层次实验室、工程中心、中试基地、技术转移基地,通过互补性协作,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并逐渐向全球创新体系渗透和融合。具体可考虑建立以下机制:一是知识共享机制。组建商业网络、信息网络、研究网络,举行正式和非正式的信息交流活动;鼓励公共研究资源开放,围绕地方产业建设创新生态系统。二是文化机制。通过文化环境(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价值观念、社会风气等)的建设增强网络关系的稳定性和根植性;通过机构环境(金融机构、行业协会、法律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的建设为企业经营提供支持和推动各种优惠条件来增加系统动态性。三是技术标准化机制。建立全球对话平台,帮助企业在原料、产品质量、技术流程、环境保护等方面标准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鼓励行业协会、商业协会协助企业快捷获取信息。四是信任机制。各企业及时灵活按时交货、付款、信守契约。在全球创新要素的集聚吸引上,政府要加快创新管理能力的迁移,提高对风险承担的激励,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效利用全球信息经济人才、资源和市场,搭建一个开放合作的市场环境。 三、培育本土创新的“引擎”企业,引领智造经济产业的发展升级 大走廊以智造经济为引领,其主导地位和特色优势须一以贯之。一是充分利用宁波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等服务资源,依托协会、公会和商会,培育引进优秀的中介组织、服务机构,开展招商会展、名牌认定、融资担保等服务工作;二是广泛收集国内外技术和市场信息,并汇总筛选提供给企业;三是整合培训机构,广泛开展企业家培训、创业培训、职工上岗、专业技术职称等服务。此外,通过资质认定、项目补助和服务奖励等多种方式,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使用野蛮生长、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孵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本土创新型龙头企业。 四、加大创新源头的更新力度,增加知识智力人才的供给输出 着力加大创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力度,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创新源头作用,培育和创造技术型人力资本、专业知识等高级生产要素,将目光更多投向基础研究、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和创新人才培养,增加知识和人才供给,推进大学科研与企业、市场的结合,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凝练科研方向,重点集聚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加快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为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提供知识原动力和内生驱动力。 五、提升系统内物种配套程度,改善创新生态文化的氛围环境 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至少包括:开展生产并创新的企业(即“引擎”企业)、行政主管部门、非官方性质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及企业性质专业服务机构等。多样性物种配套程度的提升需要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创新载体发展,需要雄厚的创投资本搭建精准高效的投融资平台,更需要优质的政府公共服务以及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和创业文化,营造以崇尚冒险、宽容失败、激励草根、包容异端为特质的创新生态文化氛围环境。 (作者单位: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