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版:创业创新看宁波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2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放水养鱼,走出小微“双创”宁波路径

东部新城
创业创新让宁波活力涌动。
小微企业加速向特色化、集聚化发展。
小微企业入园发展更轻松。
普惠金融让小微企业贷款更便利。

    记者 殷聪 张正伟 金鹭 孙佳丽

    在宁波街头,一款名叫“小遛”的黄色共享电动车,已成功引领市民出行潮流。不到两年时间,这款从鄞州科技信息孵化园驶出的“小遛”,已从最初的600辆增加到2万多辆,累计为市民提供1500万余次安全出行服务,成为宁波大街小巷一道亮丽的风景。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2016年5月获批第二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以来,我市通过育主体、建载体、优服务、拓渠道等方式,引领越来越多的“小遛”通过创业创新加速崛起,不断激活宁波的城市活力。

    育主体 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活力迸发

    “如果没有服务中心人员的帮助,我可能已经创业失败了吧。”作为一名“90后”大学生创业者,毛翔宇毕业后在甬创办了宁波甬庆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想把爱好和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创业初期寻找店面租金昂贵、注册登记手续烦琐、资金短缺入不敷出等问题层出不穷,让他着实伤透了脑筋。

    得知毛翔宇的困扰后,当地街道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迅速对接,不仅帮助他直接通过了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进行了工商注册,还让他享受了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者社保补贴等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目前,毛翔宇的公司已进入正常运行轨道,开始挖掘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在宁波,毛翔宇的经历是我市通过创业创新让城市活力涌动的缩影。将企业开办办理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成为全国企业开办时间最短的城市之一;在全省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2018年直接取消涉及21个部门的125项审批事项,改为备案、告知承诺等方式;39个部门、844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全城通办,占市级审批事项总数超过三分之二;全市共有1298个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00%覆盖和“八统一”标准100%覆盖……

    三年示范期内,我市通过加快创业主体培育,不断激发创业活力,已成为全国创业最活跃的城市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达到94.29万户,较2015年增长32.61%。其中,三年内全市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46.35万户,平均每天新增创业主体423户。

    要数量也要质量。不仅要让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头,也要让他们在成长中加速拔尖。据介绍,三年示范期内,我市已启动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通过推进市场主体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助力企业加快实现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

    与此同时,我市围绕重点发展产业领域,正培育一大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技术或服务领先、市场占有率高的“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8家企业列入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2%,数量居全国首位。5家宁波企业成功入选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优服务 专业化服务供给能力节节高

    近日,投资5000万元、年产50万套车用碳纳米管增强涡轮增压密封件生产线项目在镇海落地。“乌克兰专家团队给出的工艺试验计划,让我们对下一步发展信心倍增。”在中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内,宁波泰科威橡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顺奇告诉记者,在乌克兰院士尤里·赛门索夫团队的帮助下,公司突破了拉伸强度、撕裂强度、耐油性和智能形状记忆等关键技术,将橡胶产品的密封性、耐腐蚀性等性能提高20%以上。

    在宁波,中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力是我市加快优化服务、搭建协同开放创新服务平台的一个缩影。三年示范期内,我市加快引进国内外高能级大院大所,一大批高端科研机构院所成为宁波提升创新力的一支劲旅。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研究院等国家级科创平台,浙大“五位一体”校区、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从智能制造到海工装备,从新能源到新材料,60家“大院大所”将为“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提供强有力的创新支撑。

    如今,这些大院大所的科技项目正加快走出实验室,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的机器人控制器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操作系统supOS……

    除了搭建协同开放的创新服务平台,三年示范期内,我市围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着力实施“制造业+互联网”工程,支持互联网企业、制造业企业牵头建设或跨界联合建设行业公共服务云平台,为企业提供贯穿研发、生产、销售、采购、管理等全流程的网络化、智能化服务。

    与此同时,通过完善的“一十百千”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以及创新打造的“服务券+创新券”专业服务大市场,我市不断为小微企业“输血”“造血”,激发小微企业创新活力,使之成为小微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建载体 小微企业发展空间扩展提速

    “中物科技园不仅帮助我们对接了资本,更为我们‘牵线搭桥’,在研发环节中获得与高端人才、科研院校合作的机会。”近日,宁波视睿迪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蒲天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借助园区的资源,该企业已联合浙江工业大学建立基于中国工厂的图像算法库,积累数据上万条,为人机物交互技术突破奠定了基础。

    在宁波,类似视睿迪光电的故事并非个例。在全市335个创业创新平台内,相似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三年示范期内,我市围绕“预孵化、孵化、加速”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加快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等各类创业创新空间建设,不断为小微企业提供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其中,国家级创业创新空间已达49家。

    物以类聚,小微企业同样如此。3年示范期内,我市以小微企业园和特色小镇为载体,小微企业加快向特色化、集聚化发展。“云裳谷”通过链式引企打造小微企业“蓄力池”,将资源有效整合,让入园的小微企业不只是租户,也是资源的共享者;以前同行是“冤家”,现在同行成“亲家”,华东轻纺城内,230余家小微企业通过抱团取暖,加强订单合作,共解技术难题……一批小微企业园及特色小镇成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热土。截至2018年底,全市新建、提升小微企业园已达60家,拥有省市两级特色小镇44个。

    与此同时,我市在创新全球化背景下,加快推进以境外孵化器、国际产业合作园、跨境电商产业园为代表的国际化创业孵化载体,主动链接全球创业创新资源。“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不仅为宁波企业留住了研发人才,还能吸引全球的科技项目入驻孵化,并转移到宁波进行产业化发展。”宁波麟沣医疗科技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唐皓说,借助“科技飞地”的“借智”模式,该公司在全球首创三尖瓣置换手术系统,打破了传统“开胸锯骨”的手术方式。

    “境内载体+境外项目”和“境外载体+境外项目”模式,让更多高水平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在宁波落户发展。三年示范期内,宁波先后建立中国(宁波)中东欧青年创业创新中心、宁波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荷兰HighTechXL加速器宁波创新中心、宁波美国创新孵化器等。其中,宁波美国创新孵化器获评浙江首批海外孵化创新中心。中意(宁波)生态园、中德(慈溪)中小企业合作区、中捷(宁波)国际合作产业园、北欧工业园、中瑞(宁海)生产技术中心等国际产业合作园累计引进国外高端项目已超过30个。

    拓渠道 多元金融服务体系 畅通融资新渠道

    三年示范期内,我市金融机构发挥全国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以及全国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建设城市等国家级金融改革试点项目的引领、集聚作用,不断完善普惠金融、保险创新、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政府引导基金等多元服务体系,全力为小微企业融资降成本、扩渠道、优服务。

    近年来,宁波深化全国首个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面向小微企业的定制资金适配计划、便捷化小额信贷服务、特色化金融创新产品等普惠金融举措。截至2018年底,全市大型银行均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全市小微支行达50家、社区支行143家、科技专营支行8家。村镇银行、小贷公司、保险互助社、农村资金互助会等累计发放贷款1900亿元,服务小微企业6万余户。

    建行宁波市分行对接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以及“凤凰行动”宁波计划,推出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六大方面30项措施;农行宁波市分行大力支持宁波制造高质量发展,深化“双联行动”,开展服务先进制造业专项行动;浙商银行宁波分行推出“生意金·成长贷”产品,突破小企业授信额度上限,帮助优质成长性客户发展;浦发银行宁波分行打造“科技快速贷”产品,让科创型企业贷款无需担保抵押,快速灵活……

    作为全国首个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宁波积极创新,为小微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在全国率先推出无抵押、无担保的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政策性小微企业财产保险。截至2018年底,小贷险已累计支持2.2万家次小微企业和农户,政策性小微企业财产保险为1200余家小微企业提供各类风险保障6.14亿元。

    护航企业创业创新,新材料首批次和装备首台(套)保险实现“零突破”,在全国首创研发费用损失保险、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商标专用权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产品研发责任保险等系列产品,试点“创客保”和研发责任保险业务,搭建小微出口企业统一投保平台和小微企业信保融资平台。

    此外,我市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区域股权市场作用,截至2018年底,宁波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备案天使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550余个,累计投资初创企业225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23.5亿元,财政资金放大效应达12.1倍。

    小微“双创”大家谈

    ■菲仕电机:创新沃土助企业做大做强

    “从2001年落户宁波,菲仕电机从之前的合资企业到产业资本的进入,再到全内资企业,以及现在备战IPO,一路走来离不开宁波这片沃土的培育。”谈及在甬创业感想,宁波菲仕电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文杰这样告诉记者。

    深耕电机领域近20年,菲仕电机的技术全国领先,在业内颇有名气。参与拍摄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8台分布于全世界的射电望远镜之一——智利ALMA射电望远镜阵列中使用的驱动装置,就由菲仕电机制造。

    2015年,菲仕电机引入1.3亿元战略投资基金,出资方是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和地方基金,助推菲仕电机做大做强。这既是国投创新投资管理公司对宁波的第一个直接投资项目,也是宁波市工信产业基金正式对外投资的首个项目。

    “政府投资基金一向很谨慎,由此可见对我们的肯定和信任,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入,除了资金方面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在管理的规范化方面对我们帮助很大。”任文杰说,政府投资基金从不同的维度对菲仕电机的管理进行规范,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近三年,菲仕产品销量和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较快,其中节能注塑机用伺服电机销量位居国内市场首位,2019年被认定为宁波市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并入选国家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18年,菲仕电机获得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奖励5万元。

    “现在技术迭代很快,你必须把对的技术在对的时间放在对的行业中,对菲仕电机来说,未来不管是登陆主板还是登陆科创板,都是菲仕电机当前非常重要的举措和战略。”任文杰说。

    (金鹭) 

    ■海上鲜:上下齐心增高质量发展底气

    “没想到政府的工作效率这么高,市领导与市级、区级各部门上下齐心,把解决问题落到实处,让我们信心十足。”近日,宁波海上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紧锁的眉头终于得以舒展。政府的一系列举措让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据介绍,随着海上鲜业务的不断延伸,该企业推出的服务已拓展至供应链金融、智慧加油等服务领域。然而,由于部分业务涉及跨省合作,天南地北的覆盖面反而成了海上鲜发展的瓶颈之一。

    “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供应链金融服务资质。然而,由于各地金融政策不同,海上鲜在其他省(市)推广时,仍有不小的阻碍。同时,由于海上鲜新增的智慧加油业务板块短短几个月内便实现了2亿多元的交易额,潜力巨大。我们迫切地希望能增加更多的燃料油运输船资质,快速占领更大的市场。”叶宁告诉记者,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市领导下基层服务企业,看到了海上鲜遇到的发展瓶颈,并通过召开多次会议,为海上鲜协商解决具体困难。

    从2015年注册公司算起,海上鲜已在国内闯荡近4年。最新的数据显示,去年海上鲜撮合交易额达75亿元,企业收入2亿多元,并带动了沿海30余个渔港村镇的信息化建设。海上鲜已成为规模化盈利的B2B交易平台。

    “海上鲜的一路成长,离不开宁波这片创业创新的沃土。”叶宁说,下一步,海上鲜将不断地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助力企业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站在行业的最前端。

    (殷聪) 

    ■九点健康:贴心服务增添发展信心

    “优秀创业创新项目奖金对企业而言,是政府部门给予的肯定,激励我们不断做大做强。”谈到去年获得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落地奖励,浙江九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盛增仍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政府的鼓励让他信心倍增,也让他意识到政府部门始终关注着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据介绍,九点健康是一家专业从事集智能按摩椅研发、生产、运营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共享健康”理念,并建立了“线上+线下”的共享新零售模式,成功打造九点体验店、机场生态圈等标杆案例。

    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已进驻超过300个城市。去年8月,九点健康成为贵广、南广高铁8个站点的中标人,将广铁集团高铁车站近2000台座椅进行升级,替换成更具智能化和人性化的共享健康椅。

    “我们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林盛增清晰地记得,在公司起步阶段,政府部门给予的房租补贴、研发费用补贴以及政策引导和资源对接,让公司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去年,高新区管委会以相当优惠的政策,帮助我们一次性解决了未来三年内办公空间持续扩张,以及因受空间约束而发展不足的问题。”

    (孙佳丽)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