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版:轨道交通进行时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恩,民生工程民心聚

韩立萍 制图

    打造民生工程,就要让工程建设顺民意、得民心。

    宁波轨道交通从动工第一天起,建的是看得见的地铁线,也是看不见的和谐线。3600多个日日夜夜的和谐共建,持之以恒,持续创新,有效拉近了建设者与市民之间的距离,成为宁波轨道交通能够顺利推进的基石与“法宝”。

    地铁建设点多面广,噪声扬尘不可避免,房屋征拆、管线迁移、交通导改给周边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了“阵痛”,然而,这背后却是满满的理解和深深的支持。

    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得到了市级相关部门及属地政府、街道等单位和沿线居民的广泛理解和大力支持。

    共建路上 和谐花开

    在和谐共建之路上,宁波轨道交通与在建工地沿线居民谱写了一段段感人故事。

    鄞州区首南街道前周村有一条通往耕种地的道路常年失修,路面满是凹槽坑洞,下雨后更是泥泞难行,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中铁十六局TJ3110标项目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承担起道路修缮工作,积极与村委会联系后,自筹资金并组织人力、物力为村民修复了这条长近200米、宽4米的爱心路。出行的必经之路大变样,村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上。“原来我们去地里,只能靠步行,连三轮车都很难推过去,一到下雨天还容易打滑,一不小心就要摔跤。到了丰收季节,田里农作物就只能靠人力背回来,实在是不方便。”一名村民说,这条路村里也修过,但因为材料和设备原因,屡修屡坏,如今,道路质量实打实,村民们打心眼里高兴,“汽车都能直接开到田埂边了,真是帮了农民的大忙。”

    钟公庙社区菜场路旁下水道严重堵塞,污水外溢,异味刺鼻。中铁十局TJ5104标项目部了解该情况后,立即组织项目职工对下水管道进行清理和疏通,并对破损的窨井盖进行更换。“我们每次走到这里总是掩鼻绕道而行,小孩子们玩耍时更怕一个不小心踩进污水滑倒摔伤,现在管道通好了,井盖也更换了,太感谢建设者了。”一名居民竖起大拇指说道。

    急人所急、雪中送炭,是轨道交通建设者始终秉承的理念。江北区天合社区居民小陈才20多岁,就被确诊为红斑狼疮,每天只能与药瓶、药罐为伴。为帮助小陈重拾生活信心,项目部主动与他结对,多次到小陈家走访、慰问和帮助。慢慢地,小陈变得积极乐观起来,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这样的帮困扶贫事例在各个项目部比比皆是。如宁波轨道交通首南(姜山)车辆段中铁十一局项目部组织员工对高塘桥村骨肉瘤患者蔡济龙开展慈善捐助,项目部员工在项目经理和党工委书记带领下,共计捐款3280元。

    点滴爱心,如涓涓细流,滋润着老百姓的心。得知项目部种种善举的一名居民说:“虽然家门口的施工建设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不便,但当我们发现这是一支有爱心、能真心为周边老百姓生活改善着想的建设队伍时,怨气自然也就消减了。”

    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宁波轨道交通累计为周边社区(村)、街道(镇)等办理较大实事232件,开展各类共建活动875次,投入资金约123万元,结对帮困740人次,帮助资金达94万元,真正体现了轨道交通民生工程的底色,营造了融洽良好的建设氛围。

    难题共解 多方互助

    难题共解是开展和谐共建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缓解、解决工程施工带来的矛盾和问题,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和保障居民群众利益的有效途径。

    2010年交付的宁波市鄞州区中河街道宁兴城市花园是一个中高档住宅小区,当年为彰显吉祥喜庆,开发商特意在小区大门口配置了两座石狮。天长日久,石狮子已然成了小区的形象“代言”。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推进,小区又迎“利好”:轨道交通3号线将从家门口经过,小区门口就有一个车站。但建设中,必须占用小区门口用地,作为临时保通通道,所以门口的两个大石狮不得不暂时挪挪地。

    “不行,大狮子绝对不能离开我们小区!”当项目部将这一情况反映给社区,经由社区告知居民时,部分居民立即表达了强烈反对。

    “居民对家园有感情可以理解,但轨道交通建设事关重大,不容耽搁,我们社区于是立即行动起来,发动居民党员、志愿者等,分头给大家做思想工作。”中河街道宁兴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赵亚玲回忆,当时,社区与项目部没少碰头,为解决这一问题想了不少办法。

    有提议将大狮子暂时往里挪的,这样狮子还在,也不影响交通。可工程建设人员现场勘察后发现不可行:小区内部地面承重不足,无法容纳两个大石狮的重量。

    不久,中交隧道TJ3108标项目部热热闹闹地为小区送上了一对小狮子,并派车将两座大石狮安全移到了邻近的空地,又一个矛盾被顺利化解。

    在3号线一期首南车辆段天然气高压管道改迁中,兴光燃气积极配合地铁建设,采取了非停输割接作业,增加投入近10倍,确保了老百姓用气需求,又推进了建设进程。改迁中,宁波市城管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像这样共克艰难、互相帮助、共推建设的故事每天都在共建双方之间上演。在地铁建设中,建设者要面对政策处理、交通疏解、管线迁移等难题。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宁波轨道交通在工程保障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其中政策处理累计完成临时借地452333平方米,乔木移植19923棵,交通疏解87次,自来水、燃气、电力、通信等管线割接393次,迁移长达486万米……庞大数据的背后是管理单位、权属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周边街道、社区等老百姓的理解和配合。

    常来常往 亲如一家

    轨道交通是高技术、高难度、高风险的系统工程,更是事关百姓生活、出行的民生工程。要让百姓理解、支持轨道交通工程,需要在共建工作开展中加深彼此的了解,在互谅互让中消除隔阂,化解矛盾。

    2017年10月中旬,TJ2218标周边居民对夜间施工噪声反响强烈。镇海区轨道办快速响应,第一时间联系施工单位调整工序,在保证地下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夜间施工的噪声和灯光对居民的影响;同时联系街道,由社区干部逐家逐户做思想工作,有效化解了居民的激动情绪,确保了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事实上,和谐共建活动一个重要举措便是狠抓文明施工,全面落实各项不扰民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为回应市民关切,轨道交通一直在降尘减噪等文明施工方面作着不懈努力。如南苑饭店附近兴宁桥西站,工地用蓝色围挡隔离,地面感受不到灰尘。靠近兴宁路一侧约200米长的围挡上方安装了180多个自动喷淋头,作业时间有水雾喷出,有效减少扬尘。

    许多施工现场配置了一块LED数字显示屏。这是空气和噪声监控系统,红色字幕显示着场地内实时的PM2.5、PM10和噪声数据,24小时实施监测,保障现场绿色施工。

    建设者主动联系社区,热情地将居民请进工地。宁波轨道交通各项目部十分注重与周边社区、街道、学校等互动,通过经常性地组织参观、互动等活动,让市民、师生走进轨道交通生产第一线,亲身感受工程建设。

    爱心的互动总是那么奇妙又美好!社区、学校志愿者常常自发组织春节送汤圆、端午送粽子、夏天送清凉等活动。城兴社区“棉鞋奶奶”李文清阿姨亲手制作了50双棉鞋送给一线的地铁工人;招宝山街道胜利路社区端来了热乎乎的腊八粥,给建设者送上新春祝福;海曙区南门街道柳锦社区17户居民,顶着大太阳把一碗碗绿豆汤、银耳汤递到工人手中;白鹤街道孔雀社区听说项目员工经常在冬天骑着电瓶车上工地,特意送来了几十顶防寒头盔;钟公庙街道金色水岸社区人员来工地送上了热乎乎的汤圆,温暖直达人心……

    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亲如家人,百余公里轨道线串起爱的五线谱,沿线群众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和谐共建的暖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09年6月26日,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打下第一根桩,2014年5月30日,发出第一个开通行调指令,宁波轨道交通转眼已走过10年建设、5年运营的旅程。从追梦到梦圆,这张地下交通大动脉网络凝聚了无数宁波轨道交通人的青春和汗水。

    10年风雨兼程,10年砥砺奋进。3600多个日日夜夜,2万多名地铁建设者,4000台大型机械设备,坚守在现场,掘进于地下,建成运营线网91公里,在建里程94公里。

    他们中除了日夜坚守在工地的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还有全程紧盯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的监理人员,勾勒着地铁蓝图、精美车站的规划设计人员,精确安装各类机电设备的机电人员,给车站做“美容”的装修人员,更有勘探、测绘、监测和检测人员。10年地铁建设,建设者不仅要与软土地质“斗智斗勇”,还要经历穿江过湖、下穿文保点、穿越老城区等多重考验。仅在1号线一期推进过程中,盾构机就穿越了鼓楼站到西门口站区间兴宁寺塔、鼓楼、永丰库遗址等多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穿越10多条江河、11座桥梁。1号线二期线路穿越育王岭。2号线一期成功穿越了姚江、月湖,高架区间还采用大跨越连续梁施工跨越多个高校。3号线一期不仅穿越甬台温铁路、甬江,还实现了类矩形盾构机“阳明号”在出入段线的成功穿越,创新了机械法联络通道技术,在南部商务区站——鄞州区政府站实现国内首条盾构法联络通道。

    灯火通明的车站,畅通无阻的隧道,曾经布满各类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地铁向下,城市向上!建设者的初心朴实又敢于创新:建设地铁就是建设城市。

    5年运营,从1号线一期到2号线二期,再到即将开通的3号线一期,运营里程增加至91公里。截至2019年5月30日,宁波地铁实现安全运营1800多天,累计运送乘客4.4亿人次,运营总里程数3210.62万列公里。1号线调整列车运行图18次,2号线一期调整列车运行图6次。每当中秋、国庆、春节等节假日,轨道交通灵活调整并优化列车运行图,采取加开列车、延迟关站时间等多项便民举措,尽最大可能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自1号线一期开通以来,宁波轨道交通通过“五进活动”、开展“优质服务月”、服务中高考考生等载体,逐步形成多平台、多形式、多联动的轨道交通服务窗口。西门口站“书馨服务队”、樱花公园站“红领巾服务队”、海晏北路站“海燕服务队”等8支特色服务队根据自身特色,以各类活动为契机,累计开展特色服务活动160余次,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温暖人心的“爱心接力”。5年来,宁波轨道交通6000余名志愿者从未停止志愿服务的脚步,相继开展了“地铁行、文明行”“爱心联动,志愿我先行”“1号线一期保开通”“世界无车日”等30余次主题志愿服务行动,参与服务的各类志愿者近1万人次,受益人群10余万人次,用实际行动践行“提升城市品质、缔造幸福出行”的企业使命和轨道交通人的初心。

    撰文 张燕

    图片由宁波轨道交通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