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题照:宁波银保监局在京介绍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经验。 图①:宁波银行业机构通过多种形式服务民营企业。 图②:人保财险宁波分公司大力帮助慈溪农业企业发展。 |
|
① |
|
② |
记者 张正伟 通讯员 陈芳 叶圣翊 始于初心,成于为民。在全市上下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上周四,中国银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安排宁波银保监局向全国媒体介绍宁波银行保险业持续提升金融高质量服务民营企业的好做法、好成绩、好经验。 宁波民营企业多,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按照党中央“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指示,要求全市上下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巨大贡献和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今年以来,宁波银保监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25条意见,引导辖区银行保险机构坚守服务人民、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初心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和精确制导,疏堵点、破难点、树亮点、除痛点,在攻坚克难中提质增效,在履职尽责中为民解题,打造地方金融改革创新示范亮点,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健全机制疏堵点 找准“敢于作为”突破口 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民营和小微企业应是金融资源倾斜配置的重点领域,但基于现实制约和风险考虑,部分银行保险机构在向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主动性不足,成为银保机构高质量服务民营经济的一个“堵点”。对此,宁波银保监局开展“监管外评、机构内疏、分担补偿”三位一体联扶联控,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机构套上主动作为的“紧箍”,同时赋予机构敢于作为的“平衡杆”。 行动引领,目标向远。印发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条”、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七条”等政策,从“助融资、促创新、优服务、降成本、防风险”等方面提出要求,明确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长三年行动计划,引领机构科学设定服务目标,力争实现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及有贷户数占比“双提升”,完成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目标。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实施目标值承诺监管和考核评估,落实考评结果与市场准入、现场检查、监管评级挂钩的管理要求。辖区机构自主承诺2019年新增民营企业贷款412亿元;法人机构单列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162.62亿元,比上年增加60亿元。 机制变革,刀刃向内。推动机构自我革新,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目标作为专项指标分解纳入分支行的内部绩效考核体系,确保考核比重逐年提升。提高民营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细化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对基层明确尽职标准和免责条件,确保利好政策穿透传导到基层、真正落地在基层。 保障深化,外联向好。加强银保合作,进一步发挥保险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分担和增信支持作用。积极推动发挥政策性担保作用,扩大“政府、企业、银行、保险”四方参与的融资风险分担模式应用范围,探索设立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引导基金或信用保证基金,舒缓银行惜贷、惧贷情绪。 创新服务破难点 深耕“善于作为”试验田 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困扰民营企业的难题。近年来,宁波银行保险业机构围绕主业、加强创新,金融特色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有些创新示范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创新担保模式,着力破解“担保难”。主动推广专利权、商标权、排污权等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以及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减少对房屋、土地等传统抵押担保物的过度依赖。与政府相关部门联动,打造“银税互动”平台,推出“税易贷”“云税贷”等具有当地特色的银税合作产品,累计帮助近16万家纳税信用良好的企业直接或间接获得授信超过千亿元。与总工会合作推广“蓝领通”,与妇联合作推动“巾帼创业贷”。 创新续贷产品,有效破解“转贷难”。针对民营企业贷款周转“转贷难、流程长”的顽疾,宁波银行业创新推出无还本续贷法、额度循环法、临时额度法、期限拉长法、保险转贷法等续贷“五法”,已推出续贷创新产品30余个。截至5月末,辖内33家机构续贷业务余额137.3亿元,惠及企业6666家。 创新定价流程,着力破解“融资贵”。一方面,引导机构借力流程创新,通过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降低内部运营成本。辖区农合机构创新推出“村评议小组+村支农联络员+农信社”的“整村授信”模式,大幅降低了利息费用和时间成本。依托金融科技发展各类线上融资业务,匹配中期流动资金,让客户“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大幅降低企业资金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在涉企服务收费专项治理中突出强监管、严监管要求,严厉查处违规问题。2018年以来,宁波银保监局累计查处机构违规收费事件30起,实施罚款205万元。 改革赋能树亮点 开启“精于作为”直通车 改革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宁波银行保险业以改革为引领,通过金融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建设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打造高质量金融服务新亮点。 金融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推进,宁波银保监局印发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具体改革路径,成立改革落地专班组,推动宁波银行保险机构金融服务提速增效,让“大数据+”金融精准对接和智慧有效监管成为可能。改革试点以来,宁波银行业保险业65%的金融服务项目已实现“最多跑一次”,实现“跑零次”的项目占比35%,平均减少办理时间5.8天、减少业务材料3.6份。 如果说金融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了高质量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加速度”,那么,建设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则加载了高质量服务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引擎”。通过重点领域“保险+”和服务应用持续升级,2016年6月宁波获批成为首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以来,先后巩固深化和新推项目172个,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 优化生态除痛点 构筑“愿意作为”安全网 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高质量的营商环境,而好的金融生态,则是对好的营商环境最重要的诠释。近年来,宁波银保监局针对金融市场上扰乱银行公平贷、理性贷、安全贷等痛点问题,着眼“公平竞争、防险纾困、合规守信”等目标,抓重点,出实招,力争打造良性运转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 抓“政策重检”促公平。部署机构全面开展“内部制度大梳理大重整”专项工作,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相关要求,全面审查内部授信政策、承保理赔规则、考核体系等制度规定是否存在所有制歧视性条款,对涉嫌破坏公平竞争或不利于民营企业的条款及时修订或废止,加快补齐制度短板。 目前,宁波辖区机构已累计排查、重整涉嫌所有制歧视条款或规定30余条。部分机构通过检修授信政策,对标国企上调民营企业抵押率,拓宽可抵押资产范围,切实保障了民企融资的公平性。 抓“联合会商”促帮扶。推动机构坚持探索应用联合授信机制,对大中型企业(集团)组建联合授信委员会,设定企业融资限额,强化用信监控和信息共享,提升“降杠杆、防风险”实效。同时继续发挥本地“债权人委员会”的品牌优势,坚持“分层组建、分批递进、分类施策、分项融合”原则,有序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工作,深化应用委派观察员机制,提升对重点聚焦企业的纾困化险实效,通过银行间联合实施差别化帮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债委会机制应用以来,辖区机构累计帮扶困难企业313家次,帮扶缓释风险金额94.12亿元,帮扶续贷金额714.3亿元。 抓“打逃防赖”促守信。配合公安、法院等部门,深入推进打击恶意逃废债专项行动,2018年以来累计排摸线索1022条,公安立案侦查68起,挽回经济损失30亿元。完善失信名单共享数据库的应用,辖内银行业已实现授信过程对信用信息查询的全覆盖,行业联合惩戒得到有力执行,银企互信环境得到有效维护。 蓝图绘就,战鼓铿锵。宁波银保监局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引领辖区银行保险业机构继续高举创新之旗,与民营企业同舟共济、同兴共荣,为宁波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作出新贡献。 “续贷五法” 助减小微企业还款压力 无还本续贷法。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小微企业,经其主动申请,银行机构提前按新发放贷款的要求开展贷款调查和评审,在原贷款到期前与小微企业签订新的借款合同,通过新发放贷款结清已有贷款等形式,允许小微企业继续使用贷款资金。2019年1月至5月,无还本续贷累放金额64.64亿元,累计发放3729笔。 额度循环法。为更好满足企业灵活的融资需求,银行与优质的小微企业签订一次性授信合同,在授信存续期间和授信额度内,小微企业可以根据资金动态需求随借随还,实现循环续贷。部分银行已经实现线上自动审批,客户通过登录手机银行或微信银行直接进行贷款申请,银行利用智能手机端“房产评估+人脸识别+绑卡认证”方式,实现抵押物认定和客户身份识别,并完成评估及审批。 临时额度法。专用授信额度定向提供周转服务。当小微企业续贷遇到暂时资金困难时,银行授予客户“临时授信额度”,在系统内当天进行放款与还款操作,做到放款与还款无缝对接。如宁波通商银行针对经营正常、符合条件的贷款临到期小微客户,在额度合同期限内通过发放一笔新贷款自动归还原到期贷款的方式,实现客户续贷融资。 期限拉长法。贷款期限设定突破一年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定式,针对小微企业特点推出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类小微业务贷款最长可贷5年,按月付息到期一次还本,部分抵押类产品贷款期限最长10年。如鄞州银行“超级流贷”以贷款展期为基本设计模型,借款人只要满足一定条件,无需清偿原有贷款,无需重新签订借款合同,即可享受贷款期限自动延长服务,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不变。 保险转贷法。银行向借款人发放新贷款,用于周转本行到期授信以及置换他行抵押贷款,引入保险公司保证保险,将抵押手续放在放款后,缩短融资链条。 本版图片由宁波银保监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