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新引入的垃圾分类扫码评价系统。(陈琼 余建文 摄) |
本报讯(记者余建文 通讯员陈琼)7月1日晚6时许,在奉化裘村镇黄贤村,垃圾收集员陈再根和村里三名志愿者一道,开始每天的全村巡检工作,对各家的垃圾桶仔细检查,扫码“打分”。 上月底,黄贤村在奉化区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中,率先引入“二维码评价系统”。每天傍晚,村里选派“裁判”入户检查,现场扫码评分,一趟查下来,要两个小时。陈再根说,每家农户的厨房放有一个大垃圾桶,重点检查厨余垃圾分类情况,规定只能放剩菜剩饭、菜叶果皮等,不能掺杂其他垃圾。“分得不好的,我们当场指出问题,指导改正”。 山海相依的黄贤村是有名的景区村,也是全市“最洁美村庄”之一。怎样让村民懂得垃圾分类知识,如何养成良好习惯,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村党总支书记林红梅介绍,村里给200余户常住村民每户印制了专属二维码,垃圾收集员和志愿者将每家的检查情况进行扫码打分评价,并拍照上传至后台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强化垃圾分类溯源管理。评价分为好、中、差三档,正确的给“好评”,积5分,没有完全分对的给“中评”,积2分,未分类的给“差评”,不给积分。按照评分记录,村里每月进行总结评比。村民还能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谁家分得好与不好,一目了然,很公平。”村民李小飞说,实名制扫码评分带来了压力,也提升了农户垃圾分类的动力,“现在在倒垃圾入桶前,大家会习惯性地想一想,我分类了吗”?据了解,扫码评分实行一周以来,黄贤村村民的厨余垃圾“纯粹”了许多,目前正确分类率提升至60%左右,垃圾减量化效果也很明显。陈再根说,村内建有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农户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统一收集后,投入机器制成有机肥还田,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