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0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氛围变“疯为”

    吴启钱            

    中国人有着浓厚的群体意识,各种各样的群体活动既重仪式,更讲氛围。

    比如结婚,常有盛大的婚礼仪式,中西合璧、雅俗同堂,酒宴与游戏并举,排场和热闹齐备,新人难忘,嘉宾喜悦。一些地方为了营造更好的氛围,还有“婚闹”,意在让婚姻“越闹越幸福”。

    比如聚餐,氛围的营造往往比酒水和菜肴还重要。如果酒桌上气氛热烈,大家喝得尽兴,吃得开心,无论是纯社交的聚会还是谈事的宴席,都会给宾客留下愉快的印象,令主人收获满满。若大家只顾埋头吃饭,没有呼朋唤友、推杯换盏的氛围,那么这顿饭还不如不吃。如果大家在一起吃饭却没有什么声音,一般人肯定认为,同桌吃这顿饭的关系不睦或者各怀心思,甚至可能是冤家。

    一些老外说中国人在吃饭时大声喧哗是素质低,其实是他们不了解中国文化,不了解我们对吃饭氛围的重视。有氛围的宴席,一定少不了“段子手”,也一定有会开玩笑的高手。他们的段子或幽默俏皮的话,总能调动氛围,让人轻松、开心。所以,边吃边喝,边说边唱,边笑边闹,成了宴席上常见的“风景”。正式宴席如此,大排档夜宵摊也一样,氛围不可少。仲夏之夜,在大排档吃小龙虾喝扎啤,也常会来点猜拳、行点酒令。皓月当空,欢声笑语,撸袖“吹瓶”,岂不快哉。

    比如丧事,国人也有“喜办”之风俗,也讲究氛围。一边是哭哭啼啼,一边是鼓乐齐鸣,一边是肃静悲哀的灵堂,一边是热气腾腾的“流水席”。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营造一定的氛围,有助于交往的顺畅,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但过犹不及,“氛围”搞过了头,变成“疯为”,就会带来麻烦,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像婚礼上,一些雅俗共赏的节目,确实可以增加欢乐气氛。然而,“婚闹”超过一定限度,变成胡闹,结果就适得其反。前段时间,一则“疑似某地婚闹伴娘被多名男子压在床上猥亵”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显示,几名伴娘被多名男子压在床上,其中一男子还做了不雅举动。这种行为不仅受到舆论的强烈谴责,也引起警方的高度重视。借氛围之名,损害他人尊严、名誉、人身自由等违法犯罪行为,常常闹得新婚夫妻生出口角,闹得伴娘人身安危堪忧,甚至闹出人命。这般“婚闹”,谁能消受,没有了这样的氛围更好。

    酒桌上也一样。适当的玩笑和幽默,能让氛围活跃起来,让酒宴在愉快中进行。不过,我们也常见另一种情况:或因玩笑过头而吵架,或因“黄段子”让人尊严受辱,或因劝酒过分而相争打架,或因言论出格被人曝光而丢了工作……把好事整成了坏事,把喜剧变成了悲剧。大排档夜宵摊,猜拳行令、斗酒狂欢的“氛围”过于热烈,也一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那些住在附近的居民,深更半夜都不得安宁,吵架甚至打架斗殴等恶性案件,每年夏天都有发生。

    氛围让人喜悦,“疯为”却要付出代价。两者的界限,还应由法律的红线、文明的界线和自律的底线三条线织成。能守住这三条线的人,氛围会带来开心快乐;守不住这三条线的人,就可能为“疯为”埋单。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