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08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今天开始,本报开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今朝我‘答卷’”专栏,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期许和人民的重托,在主题教育中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展示各自作为当代“答卷人”的精神面貌和担当作为,只争朝夕,奋发有为,为宁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艰苦奋斗刻进大桥基因

    记 者 黄 合

    通讯员 冯微红

    走访时间:2019年7月5日

    地点坐标:杭州湾跨海大桥“海天一洲”平台

    讲述人:朱瑶宏,曾任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

    吴承隆,宁波市杭州湾大桥发展公司营运监控部经理

    早上8时30分,海平面上升起了团团雾气,蜿蜒壮观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显得有些影影绰绰。

    对于40岁的党员吴承隆来说,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数据监测平台滚动更新着实时的海水流速、风速、车流量,一切显得平稳而有序。

    “一开始,天天有人在高速上停车照相,拦都拦不住;现在倒是不多见了,毕竟11年了,大家可能习惯了。”吴承隆笑着说。

    光荣与梦想

    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通车。

    25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形成了9大自主核心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5项创新成果填补了世界建桥史的空白……这座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立起的还有中国自主创新技术在世界建桥史上的标杆。

    在建设者的眼中,那段记载着光荣和梦想的日子即便隔着岁月,依旧熠熠发光。

    “大桥永在,大桥精神永在。”观景平台中庭正在播放大桥建设的宣传片,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已是满头白发的党员朱瑶宏陷入了回忆。

    本世纪初,朱瑶宏从事铁路工程建设已20多年,参与的工程管理项目遍及全国各地。听说宁波要在杭州湾海面上建设跨海大桥的宏图大计,他义不容辞地回到了家乡、投身建设。

    特定的地理位置,加上喇叭形的构造,使杭州湾的水文条件世所罕见。潮差大、潮流急、冲刷深、滩涂宽……这些对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带来巨大的挑战,不少课题放眼世界尚无解法。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朱瑶宏清楚地记得,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在宁波调研时强调,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等问题,都是事关全省发展的战略重点。要扎实细致地做好前期工作,加强工程队伍建设,牢固树立打硬仗的决心,保质保量建设好杭州湾跨海大桥。

    为了完成重托,最多时6000余人同时在杭州湾的两岸,为这座世界级的大桥建设默默奋斗。

    “从建筑工地的工人到整个项目的工程指挥,所有人像打了鸡血一样,被一个共同的理想驱使着、鞭策着、激励着,没日没夜地干。”那时,24岁的吴承隆刚参加工作,那份激情和热血让他永生难忘。

    桥面铺设的沥青配比,经历研究人员数百组测验比较;“量身定制”的混凝土,经过实验室一年时间的反复检测;直插海底的钢桩,用的是世界最先进的打桩技术,靠的是自我研发……每一个“背后的故事”,“大桥人”烂熟于心。

    “即使岗位不同、位置不同,但每个人都有很强的历史责任感——现在想想,这或许就是我们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也是我们肩负开启中国海洋桥梁时代的‘使命’。”吴承隆说。

    传承和担当

    一晃,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运营走过了11年时光。在刚刚完成的“年度体检”中,大桥各个部件的各项指标都在90分以上,当之无愧的质量过硬。

    如今,杭州湾跨海大桥卸下了“世界第一”的光环,完完全全融入杭州湾两岸居民的日常生活,平均每2秒钟就有一辆汽车驶过,成为长三角交通版图中司空见惯却又中流砥柱的一环。

    回归常态的,还有年届不惑的吴承隆。他带领着一个以“90后”为主的团队,日复一日地负责大桥的营运监控,为大桥安全畅通提供保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摆在吴承隆面前的“使命”,是保证这条长三角黄金交通枢纽的畅通,从而推动宁波在苏浙沪这个2小时交通圈之中,在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方面真正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

    “虽说地处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气候多变复杂,但我们今年明确提出,在大桥上,无论什么时候,后方拥堵路段不能超过2公里。”吴承隆说,不久前,他们刚刚投了4000多万元,用于实现监控数字化改造,确保智慧大桥建设和高效处理突发事件,为整座大桥运行提供“智慧大脑”。

    不忘重托,步履不停。此时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已建立了一套以全寿命周期管理、预防性养护为理念,中长期养护规划为主线,多层次专家评审为抓手,桥梁技术状况综合评估为决策的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养护体系和制度,并成功输出到港珠澳大桥等大型桥梁运营之中。

    在“大桥精神”代代传承下,杭州湾跨海大桥连续十年被评定为一类桥梁,荣获中国公路学会“养护工程奖——青牛奖”,在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全国重点长大桥隧抽检和巡查中,被评定为一类桥梁,名列第一。

    时针走向了正午,随着雾气散开,杭州湾新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渐渐清晰。

    这片曾经荒凉的滩涂地,因桥而兴,成为一座集汽车制造、智能终端、通用航空于一体的国际化产业新城,也将作为宁波前湾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是宁波大学土木工程领域教授的朱瑶宏,这次还带来了一群“95后”研究生进行实地学习。

    “有志青年一定要心怀远大理想抱负,同时也要脚踏实地地艰苦奋斗,扛好自己这代人的担子,写好自己的‘答卷’,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朱瑶宏不住叮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