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金敖和同事在田间宣讲安全知识。(匡堰派出所供图) |
|
励金敖为小朋友上课。(何峰 摄) |
|
“上林讲团”的讲师在讲授预防溺水知识。(何峰 摄) |
上月月底,慈溪匡堰镇石人山村村民赵大叔特地来到匡堰派出所,找到民警励金敖表示感谢。“前几天我骑电动车时翻入水沟,头撞向石头,幸好听了老励的宣讲,骑车必须戴头盔,这才免于一难。”他说。这样的场景,时常在匡堰派出所发生。 匡堰是我国越窑青瓷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享誉中外的杨梅之乡。近年来,匡堰派出所结合沿山小镇特点,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组建“老励工作室”“上林讲团”和“鸿雁志愿大队”,在全省公安系统首创“菜单式服务企业、全方位服务基层、零距离服务群众”的服务新模式。在近些年的平安建设中,当地群众从观望到参与,从满意到感动,推动平安工作由派出所“唱独角戏”向全镇“大合唱”转变。 近两年,匡堰镇刑事案件发生量都下降20%以上,民间纠纷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成为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安居沿山小镇。 记者 何峰 慈溪市委报道组 邵滢 通讯员 董天天 贴心服务群众 夯实平安基础 “基层民警是群众了解党委政府工作的窗口,代表着政府的形象。”经常奔走在田间地头,已服务基层36年的励金敖看起来皮肤黝黑,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他对笔者说,“公安工作用不用心,群众一下子就能感受到。” 陈丽春在宋家漕村经营着一家杂货店,几年前的一天,她收到“顾客”的300元假币。报案后,民警通过现场走访和调看监控,仍无法锁定使用假币的人。两天后,励金敖对当事人进行回访。“励民警的再次出现让我很意外,我就损失300块钱而已,这么小的事情,这么热的天,还麻烦他们一趟趟跑。他当时对我说,目前案件还没破,人也还没抓到,同时继续了解点情况。”陈丽春对那一幕仍记忆犹新,“比我损失大的案件多得多,没想到派出所这么重视,虽然案子没破,但我觉得非常舒心。”励金敖和同事们就是用实际行动,取得群众的信任。 “只有我们了解群众期盼,会群众语言,踏踏实实地为群众服务,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就会稳步上升。”励金敖说,匡堰派出所每个月会对辖区内发生的案(事)件进行分析、归类,梳理线索,收集当事人意见,及时上门回访。 白彭公路金鸡岙段较为狭窄,每年清明节,扫墓客一多就发生堵车,虽然值班民警竭尽所能,但还是从早上堵到中午,群众怨声载道。匡堰派出所民警经过一次次勘查和走访,做通沿线老百姓和企业负责人的思想工作,清明节当天将庭院和厂房腾出来,用作临时停车场。去年清明节,在民警的指引下,扫墓客的车有序停放在120多个临时停车位上,一路畅通的景象让来扫墓的群众目瞪口呆,连连竖起大拇指。 做大朋友圈,增加“粉丝量”。老百姓理解、支持、配合,公安的路越走越宽。在山区田头、村陌巷道、百姓家里,老励和他的伙伴们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和群众拉家常、话平安,把警务工作搬到群众家门口。回访完案件,他们总要对受害人千叮咛万嘱咐;看到门锁不牢固,他们会提醒加强防盗。“老励他们说的话,我特别听得进。”龙舌村村民罗大叔说。 派出所还牵头成立“鸿雁志愿大队”,深化群防群治。“志愿大队有198名成员,设17个专业小分队,经常开展平安夜巡、交通疏导、风险排查等,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匡堰镇派出所所长吴建峰告诉笔者。 成立“老励工作室” 调处基层矛盾 匡堰派出所的民警在日常调解中感觉到,不少事情处理不慎,就会造成“民转刑”。2017年,匡堰派出所成立以励金敖命名的“老励工作室”,选出具有一定威望的乡贤、年长的村民、镇村党员干部、企业老总和律师等30余人,成立义务调解协会,组建“银发调解、乡贤议事、热心阿嫂、专家支招、老总评理”等各具特色的调解团队。 “老励工作室”通过坐堂的“门诊”模式、上门走访的“急诊”模式、团队共调的“会诊”模式,在第一时间介入调处、第一时间说理疏导、第一时间源头化解,使得矛盾不升级、不出村、不出镇。他们还推行治安分析机制,每月对辖区发案进行梳理,形成治安形势状况分析表,研判易发案部位、类型和重点防控区域,预测下阶段治安形势走向,并结合日常走访,及时将研判结果向群众告知,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 外来务工人员胡某因劳资纠纷一时想不开,爬上一处工地的塔吊准备跳下来……紧要关头,励金敖赶到现场,对方了解到励金敖来了,要求老励上塔吊交流沟通。在消防员的陪同下,励金敖乘云梯升到48米的高空。此前,胡某曾在建筑工地听过老励讲课,在这个时候看到老励,他深受感动,经过短暂而真诚的交流沟通,他放弃了轻生念头。 “老励工作室”开展会诊时,由特定的专兼职调解员利用自身身份特点和工作特长,共同攻坚调处疑难矛盾纠纷。同时,“老励工作室”的“老娘舅”的基本情况和调解特长也上墙公布,群众可根据实际情况,“菜单式”选择信得过的调解员。今年年初以来,“老励工作室”成功化解矛盾纠纷86起、调解案件34起。 成立“上林讲团” 编织平安网络 匡堰派出所的民警在110接处警和群众接访中发现,劳资矛盾、个人建房、土地纠纷等事项涉及其他部门,需移交或多部门联合办理解决。同时,不少矛盾是由于群众对政策的不了解或误解引发的。 “跳出公安大服务、服务公安大平安”。矛盾疏导重在预防,2017年,匡堰派出所建议当地党委政府成立“上林讲团”。“‘上林讲团’起步时只有老励等4位讲师,内容也相对单一,以大平安宣讲为切入口,突出公安职能主体,根据群众需求每个月安排2次至3次宣讲。”匡堰派出所教导员魏杰说,没想到群众好评如潮,他们要求拓展宣讲内容。两年来,镇里的相关部门纷纷加盟,讲师阵容从派出所干警的“小组唱”到各个部门的“大合唱”,讲课的内容也实现从“盆景”到“风景”的转变。 目前,“上林讲团”有16名讲师,涵盖律师、教师、医生、安全工程师以及公务员、村干部等镇域内各行各业的专家和志愿者。根据辖区治安特点,“上林讲团”量身定制了扫黑除恶、案件防范、交通消防、教育医疗、职工社保等26门宣讲课程。 去年5月,“上林讲团”的讲师来到曾遭受过重大火灾的“大蜜书”服饰上课,当讲到该企业员工当时奋不顾身救火时,现场的10多位老员工热泪盈眶。“火灾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危害实在太大了,如果当时扑救不及时,我们还得另谋出路。企业是我家,消防安全靠大家!”一个老员工现身说法,动情地对大家说。 “上林讲团”就这样扎根一线,寓情于理,寓教于法,走进群众的心坎里。如今,“上林讲团”讲师扮演着基层社会治理政策宣传员、平安和谐保障员、服务群众贴心人的多重角色,“上林讲团”也成为一个共建共创共享的服务品牌。 润物细无声。“上林讲团”的讲师深入村庄、企业、学校、工地等,一次次精彩的讲课打动了群众。收到300元假币的一年后,陈丽春收到一个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些钱,还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悔过自新的小偷”。“匡堰的社会风气越来越好,应该是那个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陈丽春猜测。 记者手记 “为老百姓做一件事,哪怕再小,他们都会记得。他们会用信任和支持回馈我们,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这是平安创建最坚实的基础。”在采访中,这句话励金敖说了两遍。而在现实中,他和伙伴们也是这么做的。 跳出公安抓大平安。组建“老励工作室”调解矛盾,成立“上林讲团”四处宣讲,组建“鸿雁志愿大队”服务群众,匡堰派出所看似“不务正业”的工作创新,却击中了老百姓的迫切需求。听民意、悉民情、解民困,把群众放在心上,踏踏实实地为群众服务,就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平安创建工作由派出所“唱独角戏”变成全镇各界的“大合唱”。 因势因时而变,主动介入基层治理创新,“跳出公安大服务,服务公安大平安”,匡堰派出所的这个思路,值得借鉴。(何峰)
|